《細品周易繫辭傳》連載(49):三易在《孫子兵法》裡的應用

《細品周易繫辭傳》連載(49):三易在《孫子兵法》裡的應用

《細品周易繫辭傳》連載

<strong>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strong>細品解讀:

幾千年前孫子寫的那部《孫子兵法》就是以“變易”、“不易”與“簡易”之“三易”光輝思想去探討用兵打仗這種事的。孫子說:“兵者,詭道也”。什麼是“詭道”?“詭道”即為陰謀陽謀相互混雜的千變萬化之道。關於用兵上的此種“詭道”,《孫子兵法》還專門闢有一章,叫《九變篇》。在本章裡,孫子著重探討了軍事上的各種變化之道。他告訴我們:“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於九變之利者,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意思是,將軍只有通曉權變之用才可謂知曉了用兵之道,不然便是不懂兵法。實質上,這就是“三易”之“變易”思想的突出表現。

在突出“變易”思想的同時,孫武又提出了諸如“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上下同欲者勝”,“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等等那樣一些千古不變的命題。當然,這些便都是“三易”裡的“不易”思想之自然流露了。

《孫子兵法》裡還指出:“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說是在處理戰爭一事上,能不戰而使某個國家屈服,就不要破壞那個國家;能不消滅某個軍、卒,而使其屈服,就不要消滅這個軍、卒。百戰百勝,並非善中之善;能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是善中之大善。也即是說,能把戰爭之事“簡易”到啥事都不用做,一仗也不用打,卻又能使敵人屈服了的,那便達到善中之最善的最佳境界裡了。顯然,這即是“三易”之“簡易”思想的突出表現。

正因為《孫子兵法》是以“三易”思想來作就的,所以它是“與天地準”的,按照它裡面的講法去用兵打仗,便能“百戰不殆”。因此,即便是歲月流過幾千年而到如今,像國外的美國西點軍校和哈佛商學院等名滿天下的院校,都把咱先人留下來的部兵法奇書,列為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的必讀教材,其影響力早已從軍事延伸到政治、經濟、商業、哲學、生活等各種領域裡去了。

實際上,不僅看世界,想問題,要用“三易”思想,就是做事情,也只有以“三易”思想去操持,才能看見那天地之道,才能安好身立好命,才能真正“與天地準”,才能真正去“貞”,才能啥事都變得通,才能趨吉避凶。

例如,一個人,如果既像“天行健”一樣,始終“不易”地去自強不息,又與時偕行地去“變易”,去變動趨時,而一旦遇到事頭上,還果真將自己的一言一行統統都“簡易”到個“仁義”之道上,他便是“與天地準”了,便是“貞”了,便是“貞”到天地之道上去了。如此一來,他就能瞅見天地之道,安身立命也就有了個好去所,凡事也就能變得通,就能趨吉避凶,就能天長地久了。

又如,一個企業的產品,如果既守住其質量、美譽等這些東東長久“不易”,又審時度勢地去千變萬化著順應時代“變易”,一旦真正做出個產品來,那便是“與天地準”了,便是“貞”了,便是“貞”到天地之道上去了。似這般您就等著在家大把大把地數票子。

再如,一個國家,要是能永久“不易”地固守住自己的優良傳統,又能日新月異地汲取天下萬國之長處,一旦出手做起事來,還能簡約精悍地像中國的“一帶一路”那樣,直接做到國內外人民的心坎上,讓人們都賓服得五體投地,這便是“與天地準”了,便是“貞”了,便是“貞”到那天地之道上了。果真成為如此一個國家,想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便絕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啦。


<strong>系列連載

為方便大家查閱,目錄在這裡:


本頭條號有多部作品正在連載,內容涵蓋國學周易中的易經、風水、命理、算命、擇日、面相、手相、起名、取名、占卜、星座、占星、紫微斗數、梅花易數、奇門遁甲等諸多領域(本頭條號文章列表裡有),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