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1个月5次上热搜,黑人选手也中招,乱象背后是商业利益作祟

11月,马拉松上了三次热搜。先是苏州马拉松递国旗,再是绍兴马拉松跑友晕倒两次还推开医生,第三回是深圳南山半马选手集齐抄近道。

马拉松1个月5次上热搜,黑人选手也中招,乱象背后是商业利益作祟


12月2日又是连着两桩事情:南宁马拉松终点强拽非洲选手合影,温州马拉松刚跑了20公里补给站没水了。

马拉松乱象频生,为什么?

国有赛事公司办赛有优势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马拉松的数量仅为51场,2018年截止至11月已举办800人以上路跑和300人以上越野赛事<strong>1072场,参与人数共计530万人次,预计年底将达600万人次。

赛事、参与人数暴涨,难免泥沙俱下。如果说参赛选手的素质还可以教育提高,或者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其行为;赛事主办方的不规范操作,倒是很难避免。

我们来看看今年国内四大口碑赛事:北马、上马、厦马和杭马的情况。

北马的赛事运营方是中奥路跑,上马是东浩兰生,厦马是厦广电,三家都是国企;32年历史的杭马,过去几年在智美体育的运营下屡遭跑友吐槽,今年“财大气粗”的阿里体育1亿元买下杭马4年运营权,全方位提升了杭马的形象。

北马、上马、厦马和杭马,这些由“国有”赛事公司或民营航空母舰运营的赛事,有一个共同特点:<strong>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重视选手体验,追求精细化人性化服务。

尤其这两年,马拉松赛事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人群越来越广,动辄几千、几万人参加的马拉松,绝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长跑,它是<strong>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试金石”,考验的是城市各方面的运转能力。

而要完成如此庞大的系统操作,政府背景的国有赛事公司显然更具优势。民营赛事公司运营的赛事很难同时协调好各方资源,难免有所疏漏,被跑友诟病。

追求商业利益 难免博眼球

马拉松1个月5次上热搜,黑人选手也中招,乱象背后是商业利益作祟


国企赛事公司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不会计较某一年、某一块的预算;小公司没有这样的底气,办“奇葩”赛事为搏眼球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从参赛形式眼花缭乱,到补给五花八门,却往往在最关键的“赛道安全”、“组织规范”出问题。

例如此次补给站水杯都没准备够的温州马拉松,是浙江青鸟捷出体育运营。不仅是水补给不足,跑友更投诉赛事全程没有马拉松需要的功能性饮料,只有赞助商提供的茶饮料。

马拉松1个月5次上热搜,黑人选手也中招,乱象背后是商业利益作祟


2016清远马拉松的水果皂被众多选手误食

即便是已经上市的专业体育赛事运营公司“智美体育”,在组织“奔跑中国”系列赛事时依然难免迎合赞助商,甚至为了主题先行丢弃专业性,<strong>将体育赛事官僚化、搞形式主义,乃至把庄严的国旗都当成了道具。

中国田协如何监管“智美”?

自从苏州太湖马拉松强行递国旗事件在微博发酵,“奔跑中国”系列赛事和运营方“智美体育”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马拉松1个月5次上热搜,黑人选手也中招,乱象背后是商业利益作祟


面对舆论的批评,中国田协在11月22日特别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加强全国马拉松赛事竞赛组织管理的通知”,提到“全国马拉松赛事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要高度重视竞赛组织工作,严格执行马拉松比赛的规则和竞赛规程。<strong>任何仪式活动不得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不得影响选手间的公平竞赛。”

但11月25日的绍兴马拉松,赛事方照样在终点前200米的赛道上递出了国旗,让国内冠军手举国旗冲线,只是这回不影响名次。

11月29日,中国田径协会“约见”“奔跑中国”马拉松系列赛组委会,再次强调并要求其“高度重视竞赛组织工作、严肃赛风赛纪、严格执行马拉松比赛的规则和竞赛规程。强调任何仪式和活动不得影响比赛的正常进行。不得影响选手公平竞争。”

但“奔跑中国”丝毫没给中国田径协会面子,12月2日流程照旧,甚至还出了强拽非洲选手合影的不专业行为,赛事影响更恶劣了。

马拉松1个月5次上热搜,黑人选手也中招,乱象背后是商业利益作祟


这里还要交代一个背景:<strong>中国国内大量马拉松赛事都由“智美体育”运营,“智美体育”2017年在“中国马拉松年会”上捧走11金,2银,5铜,7个特色赛事,共25个赛事获奖,大丰收。

中国田径协会面对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将如何实施监管?是再次约谈,还是予以处罚?

已经确定的事实是,终点前给中国选手递国旗、让领先者去标有“奔跑中国”地贴以及“奔跑中国”大旗前合影,这都是“奔跑中国”系列赛的规定流程,从2017年开始。而中国田径协会作为“奔跑中国”的主办方,应该也是2017年就知晓这一流程。为何在此流程被“引爆”之前,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监管,至少没有有效监管。


该问的问完了,或许也没人给答案。指望跑友用脚投票不现实,毕竟目前中国马拉松的口碑赛事还是太少。有“国马”之称的北马,3万个全马名额,吸引了超过11万人报名。跑友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组织不够专业的赛事,一边吐槽,一边报名参赛。

马拉松1个月5次上热搜,黑人选手也中招,乱象背后是商业利益作祟


深圳南山半马还有骑车上赛道的

至于那些素质不够高的跑者,之前也提到了,38年历史的北马,第一年连着外籍选手一共86人参赛,如今报名人数10万+。

人数的爆发性增长让马拉松跑友圈也形成了一个小社会。社会里有素质低的,小社会里必定也有不守规矩的。赛事方可以批评、处罚,通过手环、空中监控等技术手段来杜绝作弊,但违规作弊的现象很难禁止,甚至可能随着跑友数量的提升再进一步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