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醫生:關鍵要看這5點

<strong>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腦血管及顱腦損傷(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與關節(週五)、腦性癱瘓(週六)、頸肩腰腿痛、運動與軟組織損傷(週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strong>【居家康復第104講】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目前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其致死額人數超過所有腫瘤死亡人數的總和,近年來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可以說冠心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目前針對冠心病的治療,醫生一般會考慮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如支架手術)和外科搭橋手術,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療。隨著冠狀動脈介入技術的快速發展,幾乎每位冠心病患者都聽說支架,大部分達到心臟支架標準的患者幾乎都置入了支架,可以說冠心病介入手術已成為冠心病非常好的一個手段,能夠有效緩解心絞痛症狀、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那麼,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針對這些問題,下面筆者就來說說。

做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醫生:關鍵要看這5點

<strong>1、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

心臟支架起源於經皮冠脈腔內血管成形術,自1986年首例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以來,支架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而我國支架技術也得到較快的發展。總的來說,現在支架手術的死亡率由原來的1%~3%降低到0.5%,也就是說現在我國的支架技術還是比較安全的。當然了,具體到某一患者的手術風險就因人而異啦,醫院的設備條件、醫生的技術也十分重要。

做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醫生:關鍵要看這5點

<strong>2、心臟支架手術後還能活多久?

其實,一個人能夠活多久並不僅僅是冠心病一個因素決定的,人也不是單單得冠心病這一個病,很多因素都有可能起到關鍵作用。<strong>僅就冠心病、冠脈支架術後來說,能活多久也是因人、因病、因放支架的時機、冠脈開通的狀況以及後續的治療、患者的全身狀況等而異。總之,我們只能通過一定措施來干預冠心病危險因素,阻止或延緩疾病的發展過程,減輕殘疾進而減少再發作的危險,進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預後、延長壽命。下面因素有可能影響患者的預後:

<strong>①是否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用藥物

因為植入支架只是針對冠狀動脈一處或少數幾處發生嚴重狹窄或閉塞的地方採取措施,對其他部位的斑塊沒有任何作用,所以其他部位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也需要預防,若不加強預防,其他斑塊還會繼續增長,並形成新的缺血病變,同樣可以引起嚴重後果。<strong>可以說,植入支架只是針對急症或緩解心絞痛症狀的權宜之計,治標不治本

。因此,植入支架後並不等於已經治癒了冠心病,仍然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他汀類等藥物來長期治療,以達到治本的目的。

做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醫生:關鍵要看這5點

根據指南要求,支架手術後,患者需要長時間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防止支架內再長血栓。一般來說,藥物支架植入術後應聯合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療至少1年,一年後根據所選用的支架類型和患者的具體病情,可以停用一種抗血小板藥物,但切不可兩種藥物都停用。此外,還需要服用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等藥物從病因上控制冠脈粥樣硬化。其中<strong>他汀類降脂藥物除了降血脂以外,更為重要的作用是抗動脈粥樣硬化,甚至逆轉動脈粥樣硬化,可以減少再狹窄的發生率,可以防止其他冠脈血管病變的進展

。當然了,支架術後所應用的藥物並不限於筆者說的幾種。

做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醫生:關鍵要看這5點

<strong>②是否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有資料表明,不良生活方式的長期作用會導致和冠心病發生有關係的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升高,如果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改變,與冠心病發生有關係的危險因素就可以得到控制,冠心病發生的可能就會減少。因此,對冠心病患者來說,堅持戒菸戒酒、健康飲食(低鹽、低脂、低油、低膽固醇、高蛋白、多吃蔬菜水果)、合理運動(如每天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來走路、每週至少5天)、控制體重、心理平衡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尤為重要。當然了,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的具體措施施行起來還有很科學的具體要求,需因人而異、因病情而異,可諮詢康復醫生或康復治療師。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冠心病患者在運動鍛鍊這一問題上,容易走極端,要不就盲目高強度運動,要不就一點不動,但醫學證據表明,通過有效強度的運動刺激,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穩定冠狀動脈斑塊,促進側支循環,改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strong>因此,冠心病尤其是支架或搭橋術後的患者都應有一張專屬自己的運動處方,來保證安全有效的參加運動鍛鍊。

做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醫生:關鍵要看這5點

<strong>③是否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

大量臨床試驗表明,對於明確的冠心病患者積極控制危險因素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心臟事件的復發、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與冠心病發生有關係的危險因素包括血壓、血糖、血脂、吸菸、體重(腹圍)、飲食、運動、心理。因此,應嚴格控制血壓,血壓不應超過140/90mmHg,合併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血壓不應超過140/85mmHg,目標血壓≤130/80mmHg,且定期監測血壓;調整血脂,特別是極高危患者(如冠心病合併糖尿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小於2mmol/L;應嚴格控制血糖,避免出現高血糖現象,目標糖化血紅蛋白≤7%;應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者在6~12個月減輕體質量5%~10%,使體質指數維持在18.5~23.9㎏/㎡;靜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min之間。

做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醫生:關鍵要看這5點

<strong>④精神狀態是否良好

冠心病患者由於經常出現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症狀,同時伴有一些危險因素存在,患者隨時有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造成患者極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存在恐懼、焦慮、抑鬱和消極情緒。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進行情緒管理,糾正錯誤認識,克服焦慮、抑鬱情緒,提高自信心,以迴歸工作、恢復正常的家庭生活。另外,<strong>對冠心病患者的失眠問題應足夠重視,在早期就應給予有效的預防和控制。

做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醫生:關鍵要看這5點

<strong>⑤是否定期複查

有研究表明,支架術後一年以內甚至幾個月就可能出現再狹窄或堵塞的情況,如果早期防治得當,就會大大減少心臟事件再發的幾率。胸悶。胸痛是病情復發的危險信號,若支架術後一個月內就出現胸悶、胸痛症狀,要考慮是否有血栓形成;半年內出現胸悶、胸痛等症狀,尤其是與以前發病時的症狀相似,應高度懷疑放支架的部位發生了再狹窄;隨著再狹窄的程度越來越重,放支架的部位就有可能閉塞,進而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另外,支架只是針對冠狀動脈一處或少數幾處發生嚴重狹窄或閉塞的地方採取措施,對其他部位的斑塊沒有任何作用,一些狹窄程度不超過70%的血管,醫生一般認為暫時不需要植入支架,而這些血管在控制不良的情況下,狹窄有可能進展,導致胸悶、胸痛等症狀。因此,支架手術後定期複查心電圖、心臟彩超以排除潛在病變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般來說,術後一年內複查4次,即1個月、3個月、半年、一年;術後一年以上每半年或一年複查一次。當然了,定期複查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時間點,保證頻次即可,但若出現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診。此外,定期複查血常規、肝功能和血脂、冠脈造影(ps:不作為常規檢查)等也是十分必要的。

做心臟支架手術風險大嗎?術後能活多久?醫生:關鍵要看這5點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做到上面5點也不意味著活的更久,因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目前還不是很清楚,即使血壓、血脂、血糖等危險因素控制得很好,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齡可作為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動脈硬化多少會有所進展,導致冠心病的死亡風險也大大增加。另外,支架的壽命以及再狹窄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但不管怎麼說,做到上面的5點,就可以大大增加冠心病的生存幾率。

<strong>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需要說明的是:

1、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為臨床診斷及醫療依據,不可替代專業醫師診斷。具體病情不同,康復實施方案必須依據臨床具體情況制定,請至醫院就診後遵醫囑或者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本文作者不對患者因閱讀本文所產生的不當醫療結果承擔責任。

2、參考文獻:①《放了支架后冠心病病人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吳同果;②《冠心病康復與二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③《中國心血管預防指南》

3、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