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阅读提示:

  • 王安忆为什么进入复旦大学担任创意写作学教授?
  • 王安忆在复旦讲课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 王安忆如何教学生?
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王安忆

一、王安忆为什么进入复旦大学担任创意写作学教授?

像加拿大诺奖得主艾丽丝<strong>·门罗一样,王安忆的学历并不高,甚至没有读过大学,更没有什么硕士、博士的学历和学位。

她初中毕业便下农村插队,之后考入徐州文工团,拉大提琴,做一些编创工作。即便回到上海之后,也没有像梁晓声、张炜等作家那样,有过进入大学系统学习的经历。

可以说,王安忆完全是通过自学和悟性达到高于一般大学教授那样的知识水平。自然,她的优长还是在写作,她有丰富的写作知识和超常的写作能力。于是,从1994年开始,王安忆在复旦大学举办讲座,颇受学生欢迎。

2007 年,王安忆正式调入复旦大学任教授。之后没多久,便开始招收现当代文学研究生。她门下的研究生都是科班出身,有系统的学院派教育背景。有的擅长写作,也有的学生,搞理论和研究是其专长,因此他们毕业后并不是都搞创作。

研究生的去向比较杂:有的是时尚杂志,有的去了公司、机关,当然也有些去文学期刊,当了编辑。

自2011年起,王安忆同陈思和一起,正式创办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硕士课程MFA,面向全社会开馆授徒,招收写作专业的学生。目前已经有一批学生毕业,进入创作领域。甫跃辉是其中的佼佼者。

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王安忆和陈思和

二、王安忆在复旦讲课受欢迎的原因。

<strong>首先,她的课不八股、不空洞。

不像一般文学教授,喜欢搞玄学式的理论演绎,王安忆的课非常朴实。一是一,二是二,平铺直叙,没有技巧,甚至你觉得有点笨,有些闷。

要是你想从她那里得到理论飞升的感觉,肯定会失望。但是,你认真听上几堂课,就会知道,那里面全是她自家的心得和体会。

后来,王安忆把自己讲课稿结集出版,书名为《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郝老师读完此书,禁不住笑了。要是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简直是一本流水账:摁住一部名著恨不得从头至尾复述完;如果是一位一般学者写的书,恐怕出版都难。

但是,这本书的优点就在于藏在平铺直叙里的经验之谈和闪光思想。所以,听王安忆的课,要时刻准备捕捉这些经验之谈和闪光思想,一不留神,就漏掉了——那都是几十年写作经验换来的,绝不同一般大学教授从书本里搬运来的过期变质的所谓理论。

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学生甫跃辉

<strong>其次,她现身说法,完全从创作本身和创作特点出发。

她的课完全贴近创作,全是生动的实例和创作体验。即便是讲国内作家同行的写作,如张承志《心灵史》,讲外国作家的写作,如托尔斯泰《复活》,也完全是她个人阅读体会和自己作为写作者的从中获得的启发。

王安忆的课全是讲创作的甘苦、得失和隐秘的经验,所以,全是有营养的东西。尽管细碎,却容易消化;尽管零散,却是自家心得。

<strong>第三,她让听众有收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喜欢写作的同学自然不会失望,这个不必说了;即便是那些喜欢做研究和理论的学生,听了王安忆的课之后,也会慢慢修正自己的既往经验和看法,也会被王安忆的文学世界俘获。她讲《巴黎圣母院》,讲到卡西莫多的形象丑和心灵美的辩证;讲《复活》,给你谈宗教信仰在文学作品里如何起到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王安忆的课全是自己的写作体验

<strong>第四,她的理念符合实际:我不能给你小说灵感,但我可以教你写作的技术。

这恐怕是王安忆最厉害的地方:她的理念符合实际——我不能给你小说灵感,但我可以教你写作的技术。其他教师给不了的,她能给。那就是切身的体会和多年的经验之谈,看似平平淡淡几句话,却是十年辛苦不寻常。尤其是有一定写作经历和体会的学生,听了她的课,必然会心心相印,心灵高度契合。

比如王安忆在讲《百年孤独》的时候,竟然给学生画了一张布恩迪亚家族的谱表。如果不是对原著热爱到一定程度,熟悉到一定程度,理解到一定程度,我想她不会画一张看似容易实则很费功夫的七代人的家谱图表。

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百年孤独》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图

三、王安忆如何教学生?

<strong>1.入门严格。

进入王安忆的门下读书(MFA)可不容易,她对生源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严格筛选,必须通过国家考试。

有的很有成就的作家,想考她的研究生,但是她首先要求考生必须通过国家的考试,国家考试是个最基本的要求,连这个都达不到,可见其知识结构的缺憾是无法弥补的。

破格或通融的可能性极小或根本没有。许多作家因为外语和理论功底弱不能如愿。这与王安忆的招生观念有关:写作不只是技巧和灵感的事,必须有文化基础和艺术素养做底子,作家的素质和修养要全面,不然不会走远。

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学生入门严格

<strong>2.注重通识教育,要学生大量阅读。

这也是王安忆的过人之处。

她并不要学生快速地进入写作状态,而是要他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史哲艺,甚至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也要涉猎,她要求学生视野要宽,路子要野,生活体验要深,知识面要广。

这种教育是符合创作规律和作家养成规律的,因此她的学生比较有后劲,当然也就有前途。

因为文学说到底是毕生的事业,需要终生学习,写作是一辈子的事,积累和经验尤为重要。

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王安忆如何教学生

<strong>3.引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方法。

王安忆有自己的一套写作经验和写作方法,但她并不强求学生完全照搬和复制她的经验。

她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长,引导学生使用和练就一套科学的正确的适合的写作方法。她总是因材施教,教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大胆地尝试,去按照自己的个性和理解去发展自己的写作路子。

因此,她很少强迫学生按照某某方法去写作,不强迫学生怎样怎样,而是鼓励他们去尝试多种方式方法,拓宽思路,努力寻找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写作语言和方式,尽量让学生的个人能动性发挥出来。

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对学生因材施教

<strong>4.不鼓励学生过早、过多发表作品。

她认为,MFA学习时间比较短,这段时间用在发表和写作上实在可惜,倒不如利用这段宝贵时间多读书,多交流,多练习,多尝试,多体验和领会大学文化和其中的写作氛围,如果两年时间都用在写作、发表上,耽误了拓展视野和养成读书习惯上,可谓得不偿失。

王安忆要求学生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急于发表文章,不要急于出名。否则,早熟的果子不甜,走捷径会走不远。写作的最基本问题解决不了,即便一时得计,取得小小成功,也不会持久,更不会保持旺盛的写作活力。

许多小有成就的作家,持续几年的时间,火花一闪,便熄灭了,再也写不出什么东西,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写作的基本问题,遗憾终生。

<strong>5.非常关心学生内心世界和思想感受。

这也是王安忆教学的一个特点,为许多学员称道。这一点不用多说,读她的《心灵世界》即可了解。

总之,作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王安忆在保持旺盛的创作状态之余,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择更多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作家,尽一个著名作家的社会责任,确实令人感佩,值得学习。

郝老师也希望更多成功作家像王安忆那样,走出书斋,进入大学校园,有一份热,发一分光,为中国的创意写作事业做贡献,添砖瓦。

把自己的创作才华奉献给社会:王安忆与复旦大学的写作学学科

《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书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