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明明有兩個兒子為何傳位兄弟趙光義?

史料中並沒有這方面的記載。趙匡胤也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安排,也就是說,他並沒有確立繼承人。顯然,說趙匡胤傳位給了兄弟趙光義,是不準確的。


趙匡胤明明有兩個兒子為何傳位兄弟趙光義?


趙匡胤在去世的那一年,已經50歲了,50歲在那個年代,其實已經是很老的年紀。既然已經很老,為什麼趙匡胤還沒有確立繼承人呢?我覺得,這應該是體現了趙匡胤在立儲問題上存在的矛盾心理。

當趙匡胤在實現了江山的基本統一後,應該說,他就已經在考慮繼承人的問題了。他最早想立的繼承人,肯定是兄弟趙光義。

關於趙匡胤為什麼會選趙光義為繼承人,有一種說法是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交代的。也有宋代研究學者認為,杜太后不可能做這樣的交代。但是,不管是不是杜太后的交代,從趙匡胤內心來講,他也是傾向於選趙光義為繼承人的。

趙匡胤之所以這樣做,主要是緣於歷史的教訓,尤其是五代(不算十國,下同)亂世的教訓。

五代只不過半個世紀的時間,但是前後換了差不多20個皇帝。皇帝之所以換得勤,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選好接班人。接班人年紀太小、太弱,或者本身智力不足,因此才造成皇位被奪,朝代更迭。


趙匡胤明明有兩個兒子為何傳位兄弟趙光義?


趙匡胤綜合考慮,他雖然有兩個兒子: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不過,趙德昭的智商和情商應該都是比較不足的(從後來趙光義當皇帝后,在徵遼失敗後,他極力為大臣們邀功就可以看出,他確實既不明,也不智)。而趙德芳年紀又比較小。讓他這兩個兒子中的任何一個繼位當皇帝,都有可能鎮不住堂子,改朝換代的事情,還有可能在他趙家的身上發生。

所以,趙匡胤才會考慮培養智商和情商都相當高,而且也是年富力強的趙光義作為接班人。

但是,當趙匡胤已經坐穩江山,通過“杯酒釋兵權”,解決了大將們有可能帶來的威脅,江山不會輕易失去的時候。趙匡胤的心思就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想把皇位改傳給自己兒子。他認為,就算改傳給自己兒子,也沒有什麼問題的。

此外,趙匡胤的轉變,還來自於趙光義的咄咄逼人。因為趙光義在當開封府尹(在那時候是屬於王儲的待遇)的時候,培植了太多自己的勢力,讓趙匡胤很不滿。有一次,趙匡胤站在城樓上,看見趙光義出行時前呼後擁的場面,忍不住說了一句:“好一條軟繡天街!”


趙匡胤明明有兩個兒子為何傳位兄弟趙光義?


趙匡胤為了實現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的目的,做了兩個決定:一是對自己的兩個兒子開始加大封賞,給他們官職,讓他們鍛鍊。二是準備把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遷到洛陽,可以跳出趙光義在開封設下的包圍圈,重整自己的江山。

趙匡胤對遷都給了一個恰當的理由,就是說開封沒有山川之險,防守成本太高了。只有遷到洛陽,才能減少防護成本。

趙光義作為智商和情商都相當高的人,如何不明白趙匡胤心中的想法。於是他堅決不同意,而且還說出了“在德不在險”這樣的話。

趙匡胤所講的是有道理的,趙光義所講的更有道理。所以,趙匡胤無話可說,這項計議只能作罷。

不過,顯然趙匡胤並不甘心,等趙光義和大臣們走後,他嘟囔道,百年之後,國家的財力就會用光的……

應該是趙匡胤的行動,引起了趙光義的高度警惕,接著,就發生了“斧聲燭影”的事情。趙匡胤猝死。而隨著趙匡胤的去世,趙匡胤是不是真的想把皇位傳給趙光義,以及趙匡胤是不是趙光義殺死的,都成了千秋疑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