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老先生轶事

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日、俄、拉丁、希腊、马来亚等九种外语,共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

辜鸿铭老先生轶事

辜鸿铭


他将《大学》、《论语》、《中庸》等翻译英文和德文,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他曾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讲孔学、与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

他被孙中山和林语堂称为“中国第一语言天才”;

他就是誉满中外的大家——辜鸿铭。

1857年,辜鸿铭出生于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他的父亲是橡胶园的总管,他的母亲是西洋人。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中西合璧的家庭,对幼年的辜鸿铭产生了很大影响。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辜鸿铭,将他收为义子,教他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布朗先生曾对辜鸿铭说过:“你可知道,你的祖国中国已被放在砧板上,侵略者正挥着屠刀,将其分而食之,我希望你能学通中西吗,担负起富国强国的责任,教化欧洲和美洲”。这在年幼的辜鸿铭心中埋下奋发的种子。

1867年,布朗先生将十岁的辜鸿铭带回了英国,学习西方经典文学、哲学。经过十几年在英国和德国的学习,辜鸿铭眼界大开,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

后来,辜鸿铭同友人倾谈后,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开始学习中国文化。1885年,辜鸿铭回到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他一方面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有一次,张之洞过寿,嘉兴才子沈曾植前来祝寿,期间,辜鸿铭高谈中西学术制度,沈曾植却一言不发,辜鸿铭很奇怪,便问他为何不发一言,沈曾植笑着说:“你说的我都懂,但是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得再读二十年中国书。”两年后,沈曾植再次拜访张之洞,辜鸿铭立即让人将沈曾植请来,并把张之洞的藏书搬到客厅,沈曾植不解。辜鸿铭说:“请教沈公,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懂,我不懂?”沈曾植听后,大笑说道:“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身上了。”

辜鸿铭老先生轶事

张之洞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成立,许多人都剪了辫子,留着短发,而辜鸿铭却特立独行,穿着长袍,保留着他那条象征性的辫子。

后来,辜鸿铭应蔡元培邀请,任北京大学教授,主讲英国文学。学生们看到他脑后的辫子,忍不住笑出声来。辜鸿铭不动神色,走上讲台,慢条斯理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位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下面的学生一片静默。

随即,辜鸿铭对学生们提出他的约法三章:“第一,我进来时,你们都要站起来,上完课我先出去,你们才能走;第二,我向你们问话,你们都要站起来回答;第三,我指定背的书,你们都要背,背不出来的不能坐下。”

学生们闻此,慑于他的威名,也不敢再狂傲造次了。

1921年,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游历中国时特地慕名求见辜鸿铭,想一睹尊容,为此特地委托一个英国同胞说情,等了几天也没见回音,后来去问怎么回事,同胞说,他写了一张条子,让辜鸿铭前来拜见,毛姆一听才知道事情糟了,赶紧又亲拟一封信,恭恭敬敬地表达爱慕之情,求赐一见,辜鸿铭答应了。一见面,辜鸿铭就给毛姆一个下马威,说:“你们英国人只与中国的苦力和买办打交道,所以你们认为中国人只有两种:不是买办就是苦力。”毛姆听后尴尬至极,再三道歉。

辜鸿铭老先生轶事

毛姆


辜鸿铭拥护帝制,但也并非盲目崇拜,只要是他看不惯,该说说该骂骂。袁世凯称帝后,辜鸿铭怒骂:“袁世凯之行为,尚不如盗跖贼徒,其寡廉鲜耻无气义乃尔耳。”后来,又直呼袁世凯“贱种”,袁世凯很生气,但碍于辜鸿铭的名气太大,只能作罢。

袁世凯死后,政府命令全国哀悼三天,不得举行任何聚众娱乐活动,辜鸿铭却喜不自胜,竟然邀请戏班在家里连唱三天,警察局一听是辜鸿铭家,便打了退堂鼓:“这老头子不好惹,算了吧。”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辜鸿铭老先生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