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醜心賢──無鹽女

貌醜心賢──無鹽女
貌醜心賢──無鹽女

<strong>貌醜心賢──無鹽女

<strong>恭錄自《水鏡迴天錄白話解·古人篇》

<strong>◎宣化上人 講述

<strong>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strong>天地間有百千萬億人,可是每一個人的樣子多少都有不同的地方。那麼,在這麼多人裡頭,有的相貌生得端正,有的相貌就生得醜陋;端正的人心裡不一定端正,醜陋的人心裡不一定醜陋。所以古來有一句話,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注1)不可以看他外表怎麼樣,人哪,要看他的心,心地好才算好;心地不好呢,外貌怎麼樣美貌都是靠不住的。

<strong>戰國時候,齊國出了一個無鹽。這個無鹽本來叫鍾離春,因為她生在山東無鹽那個地方,所以就以地為名,她自己本來的姓名反而別人不注意了。這個人生來很聰明、很有智慧的,可是她的相貌很醜陋:長得不像一個女人的樣子,也不柔和,很粗野。

<strong>在這個時候,齊國這個齊宣王有點荒淫無度,吃喝玩樂,無所不為。鍾離春就覺得宣王所行所作是不對了,如果這樣下去,那麼齊國很容易就滅亡了。因為這個,所以她就去見齊宣王,到臨淄那兒對齊宣王說:

<strong>“啊,我很仰慕您有治國之才,教民之德!我願執箕帚──我很願意以身相侍,從事執事來侍候您,您叫我做什麼我都願意的。”(注2)她那個意思就是毛遂自薦(注3),就是自認為有把國家治理好的這種才華。

<strong>齊宣王聽她這樣說,以為她想要到皇宮裡頭做一個一般的妃嬪之類的。那麼就說:“我的後宮裡頭啊,有閉月羞花和沉魚落雁這樣的女人。這樣的佳麗比比皆是,這多得很,怎麼能輪到你呢?你相貌這麼醜陋,你真是妙想天開,你呀,自己不自量力!”

<strong>那麼,無鹽聽到齊宣王這麼樣說,就很鄭重地對齊宣王說了:“殆哉!殆哉!”這個“殆”就是危殆,就是危險到極點了,所以就叫“殆哉!”

<strong>齊宣王聽到她這樣說,很驚奇,於是乎就心裡動了,就問她為什麼這樣說話呢?

<strong>她說:“大王你的危殆有四種,這四種:你內政不修,忠奸不辨;你不知道哪個是忠臣,哪個是奸臣。你又勞民傷財,興建這個漸臺來玩物喪志;你貪圖享受,這也是一種危殆。還有,賢良的人、賢而有德的這種人都退位了,都去隱遁于山林之中,可是諂佞的人卻在你的旁邊,這也是危殆的事情。對外呢,你對諸侯也不講禮;對內呢,你也不想法子把國家治理好了。這四種的危殆使齊國很危險。”

<strong>齊宣王聽她這麼樣一說,於是就對她說:“我現在聽你所說的這話,頓開我的茅塞,對我好像暮鼓晨鐘一樣。假如我齊國有什麼寸進,我有什麼進步的地方,這都是你所賜給的。”

<strong>於是齊宣王就勵精圖強,勉勵從事於治理國家,希望國家強大,招賢納諫。招請四方賢而有德的人,納諫如流,誰說他有什麼不對,有什麼不好的地方,他都儘量改,因為這樣子,齊國就大治。那麼齊宣王就拜無鹽娘娘做皇后,所以雖然她相貌生得奇醜,可她能以有才華幫著齊宣王治理國家。

<strong>贊曰

<strong>山東無鹽,貌醜心賢:山東出無鹽這個女人,她的相貌雖然醜陋,但心裡很賢慧的、很有德行的。

<strong>志安齊國,德教女男:她志願想把齊國治理好了,她用她這種仁政施德於民,令老百姓都受到相當教育。所以我們人相貌醜、俊是一個外表,我們人要真有智慧,才算是真正有幫助老百姓的。

<strong>百姓稱頌,萬民仰瞻:百姓都稱頌她、都贊她,說她好,萬民也都對她很仰慕的。

<strong>四危轉泰,古今奇觀:這四個危殆的階段都轉成平安了,這是古今很可觀的一件事情。

<strong>又說偈曰

<strong>無鹽天生奇女子:無鹽天生是一個奇女子。

<strong>毛遂自薦入王宮:她好像毛遂(注3)自薦到王宮裡去。

<strong>說服宣王修德政:她使齊宣王修德、改過遷善。

<strong>治理國家盡忠忱:她盡她一點忠忱。

<strong>轉危為安民幸福:她使國家轉危為安,人民得到幸福。

<strong>亂極思治邦延年:國家動亂到極點,齊宣王就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使邦國也長久了。

<strong>宇宙變化深莫測:天地間這個造化有種種不同,這裡頭很深奧的,你測量不到的。

<strong>怪誕詭異孔不言:好像那種太奇怪的事情,很怪誕的不經之談,孔子都不講這些(注4)。那麼這個醜和俊都是一般人所執著的,所以人不能盡以貌來衡量別人的才能。


<strong>注 1:澹臺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薄。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南遊至江,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名施乎諸侯。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據說澹臺滅明相貌極醜,但品行卻十分端正。孔子發現他的優點後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見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strong>注 2:無鹽見到齊宣王,大言不慚地說:“傾慕大王美德,願執箕帚,聽從差遣!”──見中國曆代名女。

<strong>注 3:毛遂是戰國時代的辯士,在趙國公子平原君家做食客。趙惠文王九年,秦國攻打趙國,趙軍潰敗,情勢非常危急。毛遂自告奮勇要求平原君讓他隨行前往楚國,不但說服楚王簽約結盟,並且發兵救援趙國,解除了邯鄲之圍。回國後,平原君除了稱讚毛遂說:“毛先生的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並待他為上客。“毛遂自薦”這個故事,後來成為一句成語,用以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出自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

<strong>注 4:論語 述而記載:子不語:怪、力、亂、神。述而一章,重在記述孔子修身和治學的精神。

貌醜心賢──無鹽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