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积食、易感冒,心急的家长可别越调理越偏了

刚开始写了一篇《孩子爱感冒、体质差、有鼻炎,病灶你知道吗?》的文章,接着就有家长在评论区来问关于什么是脾胃虚、什么是积食。想想既然在我做讲座时,也有不少家长提出过类似问题,所以昨天又有了《孩子积食就是慢性病》的文章。

谁知文章一出,评论区来了更多的留言,着急地询问如何解决。好吧,我近期尽可能挤出时间,索性把这个问题讲讲透彻,希望能为家长提供到帮助。只是……我的本职工作也需要兼顾,请大家容许我一点点写。信任我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关于孩子脾胃调理的问题,近期我会经常更新!

孩子积食、易感冒,心急的家长可别越调理越偏了

另外,孩子脾胃不和,天下父母心都迫不及待地想立刻、马上、第一时间知道该如何解决心肝宝贝儿的问题。求医问药、推拿、针灸,即使孩子“被调理好了”,但——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爱给人泼冷水的健康管理师:如果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可能导致孩子脾胃虚的根本原因,很可能过一段时间孩子还是会出现反复。

为什么呢?因为调理孩子的脾胃,就和治水是一个道理,“堵”只能解决表现,只有“疏”才能从根子上一劳永逸。

况且,脾虚还分个脾阳虚、脾阴虚的,在没有彻底搞清楚之前,我建议各位家长不要盲目,以免越走越偏,反而耽误了自家孩子。所以我想今天可以先和各位家长讲讲,如何判断自己孩子的脾虚,是脾阴虚还是脾阳虚?这样才能运用对症的中医食疗、推拿方保卫自己的孩子,调理好他们的脾胃。

孩子积食、易感冒,心急的家长可别越调理越偏了

脾阴虚和脾阳虚的区别

从字面看,就知道这是脾虚的两种极端表现:脾阴虚是阴虚有热,脾阳虚是阳虚怕冷。

阴虚的孩子一感冒就容易发热;阳虚的孩子怕冷,容易受寒,然后打喷嚏、流清鼻涕。

这两种情况下,孩子的调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孩子脾阴虚症状和调理

家长学会看以下几个地方,就可以基本判断孩子是不是脾阴虚了:

1、看嘴唇

嘴唇对应脾,如果家长观察到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站在一起时,自家孩子嘴唇特别鲜红,一定是体内有热。

2、看舌头

如果孩子舌苔薄、舌尖又很红的话,也是脾阴虚。

3、是否有眼袋

眼袋在中医里叫“肉轮”,对应的是脾胃。一般脾虚的人,下眼袋大,脾阴虚就会使眼袋发红,甚至发紫,颜色变深。

孩子积食、易感冒,心急的家长可别越调理越偏了

脾阴虚的孩子往往平时吃肉多。有个食疗方子非常有效,值得推荐:

以6岁小朋友为例,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9克,麦冬、沙参、生地各6克。加大约4杯水,用大火煎煮,开锅后用小火再煎半小时,大约剩下2杯左右的药汁,关火,可适当加入冰糖(不能用精制白糖)。

这道汤剂喝起来没什么苦涩之味,每天服用1-2次,连续1-2周。感冒后滋补脾阴的话,5次就够了。这个方子即使是大人脾阴不足,口干舌燥、舌红眼干,手心热,喝这个也可以。

有极个别孩子脾阴虚,却不爱吃肉,那就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比如父母脾阴虚,特别是母亲在生孩子之前没有调整好自己的身体,容易在孕期把体质传给孩子。这一类孩子要用方剂,比如六味地黄丸等来调整了,食疗的方法效果不大。说到这里,其实六味地黄丸本是宋代中医儿科创始人钱乙,为阴虚的孩子开的方子,结果到了后世,大家一般都忘了这个方子最初就是儿科用药。

脾阴虚的孩子平时补脾胃就可以了,日常做一做腹部按摩,对其脾胃也有帮助。但是脾阳虚就不一样了。

孩子积食、易感冒,心急的家长可别越调理越偏了

正规医药企业的六味地黄丸都可以,此处不针对某些品牌做特别推荐

脾阳虚的症状和调理

孩子脾阳虚的症状家长可以对照看看:

1、下眼袋大,但是颜色淡、不发红;

2、嘴唇颜色正常或者发白;

3、舌头淡白,而舌苔上往往布满齿痕;

4、怕冷,白天一动就出汗,气喘,四肢无力,精神萎靡;

5、大便不成形,有溏泻现象;

6、吃完饭就肚子胀,同时身体容易浮肿;

7、常有鼻炎、打喷嚏等情况,非常容易受寒感冒。

脾阳虚的孩子往往是抗生素用多了,或者苦寒的药吃多了,亦或者是受了寒,阳气不足,比如经常吃冷饮、吹空调等,导致孩子的脾胃受伤了。

孩子积食、易感冒,心急的家长可别越调理越偏了


调理脾阳虚的食疗方法和脾阴虚不一样,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还是以6岁孩子为例,太子参、白术、炒白扁豆、芡实各3克,茯苓、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9克。

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这些按比例多买几份,研磨成细分,搅匀后加入适量的大米粉和糯米粉,蒸糕即可。

如果觉得麻烦,还是用煎煮法。大火烧开后,小火煮40分钟以上,然后稍微放一点儿白糖(注意此处要用白糖)。每天2次,每次1小杯。大约吃一周左右即可。

这道方子只是一个补脾的思路,中医补脾的方法还有很多,而且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用量和用药需要辩证,最好再请附近的中医帮忙参考一下,可据此加减分量,开出最适合您孩子的方子来。

另外,还可以用补中益气丸来调理孩子的脾阳不足,一般吃5天左右就行了。具体用量,一般来说,5岁以下吃四分之一,5-10岁吃三分之一的量,10岁以上可以吃二分之一。

孩子积食、易感冒,心急的家长可别越调理越偏了

注意,风池穴是两边的哦!


除了食疗、方剂,脾阳虚的孩子也可以通过按摩阳经的穴位来改善,比如大椎穴、风池穴等。用手掌迅速在相关穴位上,沿着经络来回摩擦即可,有的家长说用干毛巾擦也很有效。一般几分钟就行了。

但是要注意,不要每天都做,而是在孩子受寒后才做,平时不要没事也去激发孩子的阳气。

好了,今天先写到这里。

后面我想和家长们探讨:孩子脾气大、多动症、抑郁症也许并不是性格问题,根源可能还是出在脾胃方面了;以及除了“吃”会造成脾虚,还有一些精神方面的压力也是造成孩子脾虚的根源。我希望家长们能够全面了解“脾虚”和你家孩子成长过程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便家长们能全方位、从本质上保卫孩子的健康成长。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