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宋朝一直廣為宣傳曝光的傳國玉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自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73年)始皇命丞相李斯、玉工孫壽刻制皇璽開始,傳國玉璽一直是皇帝權力的象徵,有其清晰的傳承軌跡。筆者曾根據《演義》與史書資料,就秦漢、兩晉、南北朝、隋唐朝傳國玉璽的傳承情況發表過四篇博文,敘述過公元936年冬,到後唐末帝李從珂在後晉軍圍困下攜帶傳國玉璽,玉石俱焚為止,此璽1200餘年的傳承過程。史學界普遍認為,從此,傳國玉璽神秘消失,不知所終。然而,《宋史演義》中卻四次(三次在宋朝廷,一次竟然在遼主之手)提到傳國璽,這是咋回事?是真的嗎?就此談點看法:

揭秘:宋朝一直廣為宣傳曝光的傳國玉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第四十六回段義得到的玉印是蔡京授意獻出的假傳國玉璽。本回寫道:"咸陽縣民段義,忽得了一方玉印,鐫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呈報地方長官。官吏稱是秦璽,遣使齎京,詔令蔡京竺驗辨。"如果按照此玉印所鐫八個字驗辨,與秦始皇玉璽"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一字不差,應該是真的秦璽。其實是假的,因為自從李從珂自焚,傳國玉璽消失以後,沒有人找到過它。

揭秘:宋朝一直廣為宣傳曝光的傳國玉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段義得到的玉印,是蔡京等人,為了搞倒元佑黨人,廢掉太皇太后高氏,讓宋哲宗大赦一批同黨之人,"是蔡京等授意秦吏,現造出來的。此時教蔡京去考驗,如何說是不真?"況且還附上一篇附表,稱作天人相應,古寶呈祥。哲宗信以為真,居然命定此璽名稱,號為天授傳國受命寶,擇日御大慶殿受璽,行詔會禮。召段義入京,賜絹二百匹,授右班殿直。一面改元,特赦罪犯,惟元佑黨人不赦。使蔡京等人陰謀得逞。

第五十一回有人獻上的玉印也是蔡京授意獻出的假傳國玉璽。蔡京入相之後,徽宗又用其長子蔡攸為龍圖閣學士兼官侍讀,父子專寵,勢益燻人,專門取悅主心,鬨動徽宗侈心,指使邊臣慌報某蠻內附、某夷乞降、或甘露降、或祥雲現等喜訊,矇騙徽宗,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有一次,蔡京主使都水使者趙霆,稱自得黃河一異龜,身有兩首,齎呈宮廷,蔡京又為徽宗稱賀,正在徽宗喜諭之際,被鄭居中戳穿其中之把戲。

揭秘:宋朝一直廣為宣傳曝光的傳國玉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徽宗轉喜為驚,蔡京聞知情形,又生一計,故伎重演,再用秦璽欺騙徽宗,慌稱又有人獻上玉印,長約六寸,上有篆文,系是'承天福延萬億永無極'九字。徽宗信其為真,依然賜名鎮國之寶,複選良工,另鑄六印,合秦制天子六璽成數,與元符時所得秦璽(即蔡京主使段義所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印),共稱八寶。因蔡京獻璽有功,徽宗進他為太尉,至大觀二年(公元1108年)元日,徽宗御大慶殿,只受八寶,赦天下罪囚,文武進位一等。可見,無論是所獻玉印,還是新鑄六印,連同段義所獻玉印,都是蔡京和徽宗授意炮製出來的,都不是失而復得的傳國玉璽。

揭秘:宋朝一直廣為宣傳曝光的傳國玉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第五十七回遼主洪延禧遺落桑乾河的傳國璽是假傳國玉璽。本回寫道:金主命斜也(完顏斜也、完顏杲)統帥侵略遼之中京,遼兵棄城遁去。金兵進拔澤州,遼主洪延禧聞報大驚,即率衛士五千餘騎,西走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雲中縣),途中恐金兵追上,倉忙得很,連傳國璽都遺落在桑乾河中。此處提到的遼主洪延禧遺落的傳國璽,是怎麼得到的?值得考察。難道是遼主先前從宋朝那裡得來的?但可以肯定,即使是從宋朝得來的,也不是失傳的傳國玉璽的再現,更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傳國玉璽。

第九十九回宋監察御史楊應奎齎奉元相伯顏的傳國璽是假傳國玉璽。咸豐十年(公元1274年)底,蒙古丞相伯顏佔領鄂州後,督幾路大軍東下,直指臨安。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旦,元軍在伯顏的統率下,已至皋亭山,其前鋒直抵臨安府北新關南宋在瀕臨滅亡之際,抗元名臣文天祥、抗元名將張世傑聯名上請,願移三宮入海(去海上暫避),自率眾背城(臨安城)一戰。可是,宰相陳宜中視為危事,進行秘密策劃,一面以同元軍談判為名,派文天祥至元營,一面竟然派遺監察御史楊應奎,齎奉傳國璽及降表,投往元軍。

揭秘:宋朝一直廣為宣傳曝光的傳國玉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伯顏受了璽表,朝廷乞降,元軍不戰進入臨安城。全太后(宋度宗皇后)及恭帝趙顯被俘北去。本回提到的傳國璽,雖然號稱為傳國璽,但這是偽稱,也是假的傳國玉璽。因為,根據史學界考證,目前為止,在宋朝歷史上沒有發現過失傳的傳國玉璽。難道在元軍入侵,戰亂紛飛,無力抵抗,行將滅亡的南宋,朝廷還會擁有傳承失傳已久的傳國玉璽嗎?在宋朝,如果那一代提到傳國璽,其所傳承的,一定是宋徽宗炮製的,不是真的失而復得的傳國玉璽。

揭秘:宋朝一直廣為宣傳曝光的傳國玉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好了盤點了這麼多,關於傳國玉璽真是有說不完的話和故事,那麼讓我們再次總結一下開頭說的話,自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73年)始皇命丞相李斯、玉工孫壽刻制皇璽開始,傳國玉璽一直是皇帝權力的象徵,有其清晰的傳承軌跡。筆者曾根據《演義》與史書資料,就秦漢、兩晉、南北朝、隋唐朝傳國玉璽的傳承情況發表過四篇博文,敘述過公元936年冬,到後唐末帝李從珂在後晉軍圍困下攜帶傳國玉璽,玉石俱焚為止,此璽1200餘年的傳承過程。史學界普遍認為,從此,傳國玉璽神秘消失,不知所終。然而,《宋史演義》中卻四次(三次在宋朝廷,一次竟然在遼主之手)提到傳國璽,這是咋回事?是真的嗎?

玉璽是國之重器,代表這封建君王至高無上的權利,和貨幣一樣,也是一種起象徵性的東西,只不過是人們加上去的意義罷了,希望我們的盤點,能讓大家對這些歷史有一個更深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