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禮賢下士,還是平等待人,看看這位大臣就心裡有數了

在元朝有一位大臣,是恆陽廉文正王,字西憲,執政那天,中書右丞相劉公敏來拜訪他。他本來是不想接見的,但是屢次求見。他就讓劉先生進來了。

但是他對這位劉先生的態度可不是非常的恭敬。他首先讓別人把屋子裡面的椅子撤掉,然後讓人家進來了。這也沒有地方坐呀?怎麼辦?這位劉先生只能在一旁站著。而這位王大臣也沒有說什麼。劉先生只好告退了。

這時候又有一位窮書生求見。袖子裡面有一件詩稿。看來這位書生特別喜歡寫詩。他來求見王大人,想在治學方面相互討論。這回王大人就決定接見他,還讓人特地在屋子當中鋪設好,兩個人坐在鋪設好的地方,相談甚好。這位江南的窮書生深受感動也,也和王先生說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人生觀,當然,王先生是給了他指點的,對他以後也有很大的幫助。

是禮賢下士,還是平等待人,看看這位大臣就心裡有數了

等到這位全書生走了之後,旁邊的人就問他,剛才的那劉先生可是身份很高,聲名顯赫的人物,大人怎麼那樣對待他呢?那個江南窮書生又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呢,受到如此高的待遇,我真是想不明白呀。這位大人就說了:那位劉大人雖然是地位顯赫,但他是賣國投賊的人,我對這種人是相當鄙視的。我作為一個國家的重臣,一舉一動牽繫很多人的耳目,關係到別人事件的看法,如果我對這種人特別的恭維的話,那麼這個國家會形成一種什麼風氣呢?對賣國投敵的人,不要過於恭維他們,要讓他們受些侮辱,知道君臣之義的重要。

書生雖然沒有太高的身份地位,但是他對國家是沒有害處的,而且他喜歡做學問,這是很多人都該向他學習的地方。他大老遠來向我來拜見我,和我討論關於詩詞方面的問題,我很欣賞他,也贊同他的治學之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這種志向對於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你們也應該向那位書生一樣,為了求學而孜孜不倦。

是禮賢下士,還是平等待人,看看這位大臣就心裡有數了

旁邊人聽到這話才恍然大悟。原來王先生對那位劉大人是有看法的。對於他的所作所為不是很讚賞,甚至是可以說有些鄙夷。所以他對那位劉大人沒有畢恭畢敬,反而給他吃了冷飯。讓他知道君臣之義的重要,讓他回去好好反省,而他自己對於這位國家重臣為什麼對我這樣的鄙視,想必也是明白的。

這裡面提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尊敬。有人說只有尊敬別人,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可事實上,有的時候並非這樣。尊敬別人,但是別人不一定看的起你,這裡麵包含了對方對你是否有看法,有意見。其中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一個人,光明正大,那他一定會得到所有人的尊敬嗎?這也不見得。

是禮賢下士,還是平等待人,看看這位大臣就心裡有數了

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是非常微妙的。他可以得到與他投緣的人的尊敬,甚至是敬佩。但如果和他合不來的人,可能對他就是另一種態度了。這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人,我們不可能求得那些人對自己何等仰慕,但是,這些可能也都不重要,尊敬並不取決於別人,只有自己尊敬自己,自己做到自己的該做的事,達到自己的目標,就可以了。人生在世,很多時候是自己來主宰的,而別人的眼光或者是態度只是一種參照而已。

其實那位書生,得到了這位重臣的禮遇,難道他就成功了嗎?也未必吧。那位李大人雖然賣國投降,但如果他以後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進行反思,改邪歸正的話,將來也未必過得很糟糕。

是禮賢下士,還是平等待人,看看這位大臣就心裡有數了

不管是書生還是聲名顯赫的大官,小編覺得都不是很重要。那位國家的重臣把對方的過去看的太重了。那位劉大人居然過去的所做所為不盡人意,但是人家畢竟也是特意趕來看望這位王先生的。如果能夠盡到地主之誼,雖然他曾經是賣國投強的人,但表面上過得去,也未必不是一種和別人相處的方式。

如果是小編的話,可能就要同等相待了。一種平等的觀念,對於別人來說都是很重要的,那位大人如果特意來拜見我,小編可能還要請他吃讓一個飯呢。這話雖然是有些說遠了。但是我還是不太能想明白,為什麼那位劉大官人沒有得到基本的接待,受到了近似挖苦的冷眼。

作為一個重臣,隨便侮辱一個大官人,可能是不太妥當的。即使皇上,面對那些心懷不軌的人,他們也是有分寸的,至少不會讓人家在眾臣面前感到一種羞辱,讓他沒有面子,這可能是和人的處事方式有關係吧。那位國家重臣,可能對於別人的面子不是考慮很多。如果他是一位皇上的話,可能手下的那些奸臣,便不會有容身之地。當然,人家早就自動告老還鄉了。

是禮賢下士,還是平等待人,看看這位大臣就心裡有數了

至於怎樣尊重別人,可能大家心中都有數,有的人便是合得來,就好好相待,要是關係不好,就另眼相看。這雖然和法律沒有關係,但從人心上來講,能夠在面子上讓人家過得去,不至於大丟臉的話,便是做到仁慈了。

即使他做了錯事,但有的時候還是在面子上希望能夠過得去,被溫柔對待。這就好比有些犯罪份子,在監獄裡面,如果人格上得到了尊重,可能會有更大的信心和機會,改過自新。但是有一些人便沒有這樣的幸運了。犯了罪,就什麼都沒有了,包括人格,自尊。如果就事論事的話,有的時候還是應該稍微寬容一點,給人一點顏面和尊重更好一點吧。不過有點時候很難,需要一種包容和剋制。

是禮賢下士,還是平等待人,看看這位大臣就心裡有數了

其實人與人之間能夠可以給予彼此的,是很少的,除了一個好的態度和儘可能的尊重,好像沒有其他的了,也沒有比這更受益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