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產”在古代是一種富貴病,鄭莊公之母姜氏體會最為深!

1.把兒子取名為“難產”的母親

《左傳》記載一個叫“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情節精彩曲折,包含親情、計謀、戰爭等多種因素。拋開這些迷離的表面,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因“難產”所引發的悲劇。

時值二千七百多年前,春秋初期的鄭國。

國君鄭武公的夫人姜氏經過難產的生死考驗,終於為鄭國生下第一個小王子。按照古人“聖人出世,必有異象”的觀念,這位難產出生的王子應該是要很討人喜歡的,將來必定是個了不起的男子漢。事實上,這個難產出生的王子日後也成為鄭國的第三代國君“鄭莊公”,是個有作為的國君。

“難產”在古代是一種富貴病,鄭莊公之母姜氏體會最為深!

別人怎麼看,姜氏不在乎。姜氏覺得他出生時差點要了老孃的命,極其討厭他,甚至給他取名為“寤生”,即“難產出生”的意思。

姜氏懷子難產便懷恨在心,若僅是一個名字又能看出恨之程度有多深呢?在此之前,先了解一下“難產”在古代到底意味著什麼,不同時代有不同的看法。

2.難產是一種富貴病

距離姜氏難產生下鄭莊公之後一千多年的唐朝,產婦生產似乎有了某種規範。

例如那個著名的藥王孫思邈就教育大家,在生產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按照“產圖”的指導意見來實行,產圖類似於時人的生產說明書。否則的話,後果很嚴重,母子都不保(《千金要方》)。

到了宋朝,人們遂漸放棄產圖的指導思想。宋朝產婦流行喝“催生藥”,喝了催生藥就不需要再去遵循所謂的產圖,不用再害怕難產命不保(《醫說》)。

後來,又到了明朝,催生藥似乎也不管用。明朝的醫學家又認為產婦根本不需要吃喝那些所謂的催生藥,讓產婦好好休養,自然不會碰上難產(《醫方考》)。清朝的醫學家直接認為產婦提高睡眠質量才是順利生產的硬道理(《達生編》)。

也就是說,古代醫學家在對待“產婦難產”這個臨床課題,折騰了幾千年等於白折騰。

當然,古代醫學家還發明過很多其它方法攻克這個難題,這些方法並非更新換代的關係,而是共生共存,這個不好用就試另外一個。總而言之,都不如現代醫學的“剖腹產”簡單有效。可見,一個活在現代的普通女人都比古代的貴族女人幸福得多。

“難產”在古代是一種富貴病,鄭莊公之母姜氏體會最為深!

唐朝的另一位醫學家崔知悌曾感慨,他行醫這麼多年,從來就不曾見過婢女產婦或者偷情私生的產婦難產而死的。那些富貴人家的產婦生產時才容易遇上難產,一幫人在孕婦旁邊大呼小叫出謀劃策,使得產婦精神緊張,就越生不出來。難產就是一種富貴病啊!

近年來時常有“棄嬰”新聞,這些不合格的母親隨便在某個角落就把小孩生了,之後撒腿就跑了。“難產”對她們來說是不存在的,做月子更加是不存在的。

3.貴族母親的“難產後遺症”

回過頭來再說鄭莊公的母親姜氏對其之“恨”。可以說,姜氏這個母親用一生的時間去恨這個親生兒子,無論他當上國君之前還是當上國君之後。

姜氏後來又生下第二個兒子,名叫“共叔段”。共叔段出生的時候沒有給母親姜氏帶來難產的痛苦,於是姜氏把她所有的“愛”都給了這個小兒子。

顯然鄭武公對妻子姜氏的痛無法“感同身受”,在立鄭國儲君的問題上,無論姜氏怎麼吹枕邊風,鄭武公都堅持更愛大兒子。

“難產”在古代是一種富貴病,鄭莊公之母姜氏體會最為深!

在大兒子當上國君,成為鄭莊公之後,姜氏對他的恨更加變本加厲,想方設法要把鄭莊公趕下王位,扶小兒子上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就不單純只是愛與恨的關係了。

姜氏難產先聊到這裡,下一篇會以從小缺失母愛的鄭莊公為第一視角,看看鄭莊公如何應對親生母親不愛反恨的偏心行為。

《左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