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聘之——够不着的荣誉

职称评聘之——够不着的荣誉

前面几篇文章分别介绍了职称评聘的几个加分项:满天飞的论文;精心排练的观摩课,优质课;注水的课题研究。其实以上的种种,对基层老师而言,并不是很难获得,要么花点时间精力,要么花点金钱,都是能够拿到的,虽然华而不实,也是聊胜于无。但是,还有一项作为评聘高级职称的入场券,首要和必要的条件——区级以上的荣誉称号。这就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得着的了,这也把很多老师的高级梦挡在了门外。

区级以上的荣誉包括:区级优秀老师,优秀班主任,区级师德标兵……,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小学,教师120人,每一年只有一个或者两个老师能获得区级的荣誉称号。而且这个“荣誉称号”是有保质期的,五年有效,就是五年内你如果没有评上,就要再争取区级以上的荣誉称号,否则就没有资格参评了!

职称评聘之——够不着的荣誉

僧那么多,粥这么少,那么每年的学校的荣誉称号给谁呢?通过什么程序进行推选呢?这是学校老师比较关心的事情。但是,说实话,我们一线老师对这个推选的程序也是很懵逼的。我们只是在每一年的教师节区政府召开了教师表彰会后,通过下发的文件才知道,哦,原来我们学校的优秀老师原来是他,或者原来又是他!

优秀老师,作为老师的榜样,正常来说评选当然是要看业绩,看师德,看工作态度,择优推荐。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真的能是这样吗?校领导,中层干部,真的在业绩,师德,工作态度都比普通老师强吗?有的领导甚至都不上课,他们的业绩是通过什么来反映出来的呢?通过这五年的优秀老师推荐情况来看,校领导2人,中层干部3人,普通老师2人。这个数据让我们一线老师有点郁闷。深深感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职称评聘之——够不着的荣誉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全市的师德标兵的报告会。参加报告会的有五位师德标兵,其中某县教育局干部一人,某中学校长一人,某职业学校教务主任一名,区属重点中学高三班主任一名,还有基层农村教学点老师一名。当然,报告的事迹听上去都很励志,都很感人。对其他人的报告我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因为你从网上去查找一下,你会发现,优秀的人的事迹都如此相似。唯独对那个来自乡村教学点的老师,我印象颇深。他是一个残疾人,拄着拐棍,穿着很朴素,也许是第一次站在这样的舞台上发言,有点结结巴巴。一个残疾人,苦守一个边远的,只有几个孩子的教学点几十年,从代课老师到民办老师到转正。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只有坚守,只有等待和忍耐,在媒体曝光以后,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随即荣誉也就来了。那么为什么媒体曝光以前,这个老师连一个区级优秀的荣誉称号都没有呢?如果基层老师的荣誉称号都要靠媒体的帮助,那对无数坚守奉献的老师不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吗?

职称评聘之——够不着的荣誉

我们学校120名老师,五年只有两名一线老师获得荣誉称号,按这样计算,有些老师只怕要等上几十年也未见能评上区一级的优秀老师。其实荣誉本也无所谓,但是这个跟评聘高级挂钩,就让人不得不重视起来,所以,每一年优秀老师推选的时候,有的老师不得不放下知识分子的清高,走后门,拉关系,只为一个优秀的名额。

职称评聘之——够不着的荣誉

我认为,“优秀老师”作为一个荣誉称号,让一些踏踏实实扎根教育,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的老师得到一份尊重,这是很必要的。但是如果把荣誉称号和职称评聘关联起来,使得其功利性超过了象征性,反而让“优秀老师”的称号变了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