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辈》火了,但片名真没改好

一座偏远小城、一对低配劫匪、一个落魄的泼皮保安、一个身体残疾却性格彪悍的毒舌女以及一系列生活在社会不同轨迹上的小人物~~~基于贵州元素,基于韩寒,基于尧十三,二条君刷了两遍《无名之辈》。你要说他多好好到流泪多好好到举世无双,显然不可能,但至少算是一部还不错的片子,豆瓣评分8.3,还算客观。


《无名之辈》火了,但片名真没改好


不管是从电影语言的处理还是剪辑技巧的转化,导演的水平都略显生涩。尽管导演也说了“把故事说花哨了或者剪辑得多巧妙,我的high不在这。我只是觉得用这种多线叙事的结构来描写群像浮世绘,会有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我感兴趣的还是关于平凡人的普通故事。” 多线叙事结构,却又会让人想到黄渤的《疯狂的石头》,于是就会有人拿两部电影作比较。在这里,二条君就不瞎掺和比较了,各有各的优劣,可比性其实并不大。


《无名之辈》火了,但片名真没改好


今天,就想说说这片名。“无名之辈”是指不出名的小人物,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电影《无名之辈》取这个名字,大意是“你住混沌深海,奋力游向海面的光。不过无名一粟,也要拼劲全身的力,无名之辈,亦有华彩。”然而,看完电影,二条君真心觉得该片之前的片名《慌枪走板》其实更符合本片剧情,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把丢失的老枪和一桩当天发生在城中的乌龙劫案展开。“慌枪走板”取自戏曲中的荒腔走板谐音,原意是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不和板眼,现多用来比喻说话离题或举动超出适当尺度。


《无名之辈》火了,但片名真没改好


二条君记得,片子在贵州省都匀市杀青前,一直都用的是《慌枪走板》的片名,不知道后来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片名变成了现在的《无名之辈》,明显就是一个虚名,甚至有点泛泛之感。相比之下,二条君认为,《慌枪走板》其实更加突出主题,更具象。


《无名之辈》火了,但片名真没改好


导演也比较谦虚低调,反复强调“《无名之辈》就像电影里的人物一样,有不足、有毛病、有瑕疵,但也有梦想、有情怀、有善念,更有着来自电影圈无名之辈们的认真和执着。”这就有点让人想批评一下都不太好意思的感觉了,比如说“话剧式电影,满拧的巧合+过火的演法”,还有人说该片用残疾人博取同情十分不妥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