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之輩》火了,但片名真沒改好

一座偏遠小城、一對低配劫匪、一個落魄的潑皮保安、一個身體殘疾卻性格彪悍的毒舌女以及一系列生活在社會不同軌跡上的小人物~~~基於貴州元素,基於韓寒,基於堯十三,二條君刷了兩遍《無名之輩》。你要說他多好好到流淚多好好到舉世無雙,顯然不可能,但至少算是一部還不錯的片子,豆瓣評分8.3,還算客觀。


《無名之輩》火了,但片名真沒改好


不管是從電影語言的處理還是剪輯技巧的轉化,導演的水平都略顯生澀。儘管導演也說了“把故事說花哨了或者剪輯得多巧妙,我的high不在這。我只是覺得用這種多線敘事的結構來描寫群像浮世繪,會有更多的空間和可能,我感興趣的還是關於平凡人的普通故事。” 多線敘事結構,卻又會讓人想到黃渤的《瘋狂的石頭》,於是就會有人拿兩部電影作比較。在這裡,二條君就不瞎摻和比較了,各有各的優劣,可比性其實並不大。


《無名之輩》火了,但片名真沒改好


今天,就想說說這片名。“無名之輩”是指不出名的小人物,比喻沒有名望或地位的人。電影《無名之輩》取這個名字,大意是“你住混沌深海,奮力遊向海面的光。不過無名一粟,也要拼勁全身的力,無名之輩,亦有華彩。”然而,看完電影,二條君真心覺得該片之前的片名《慌槍走板》其實更符合本片劇情,整個故事都是圍繞一把丟失的老槍和一樁當天發生在城中的烏龍劫案展開。“慌槍走板”取自戲曲中的荒腔走板諧音,原意是指演員唱曲音調不準、不和板眼,現多用來比喻說話離題或舉動超出適當尺度。


《無名之輩》火了,但片名真沒改好


二條君記得,片子在貴州省都勻市殺青前,一直都用的是《慌槍走板》的片名,不知道後來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片名變成了現在的《無名之輩》,明顯就是一個虛名,甚至有點泛泛之感。相比之下,二條君認為,《慌槍走板》其實更加突出主題,更具象。


《無名之輩》火了,但片名真沒改好


導演也比較謙虛低調,反覆強調“《無名之輩》就像電影裡的人物一樣,有不足、有毛病、有瑕疵,但也有夢想、有情懷、有善念,更有著來自電影圈無名之輩們的認真和執著。”這就有點讓人想批評一下都不太好意思的感覺了,比如說“話劇式電影,滿擰的巧合+過火的演法”,還有人說該片用殘疾人博取同情十分不妥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