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夜路差點因為這張“亂糟糟”的海報錯過本片

饒曉志說,《無名之輩》的最初構思來自於堯十三的《瞎子》。他有一次和章宇在飛機上聽到了這首歌,“當時就淚流滿面”。《瞎子》是用貴州方言演唱,堯十三、饒曉志、章宇都是貴州人。《瞎子》的基調和氛圍,饒曉志的劇本和導演,西南官話生動市井的語言環境,章宇、任素汐等一眾演技派的精彩表演,構成了《無名之輩》的靈魂。

★文中有劇透★


01 章宇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嘞本有拼音”

接連出演《大象席地而坐》(第55屆金馬獎最佳影片)、《我不是藥神》(第55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和《無名之輩》,年輕演員章宇迎來了自己的爆發。其實章宇在出演這些作品之前,就已經在多部影視劇中擔綱重要角色,只是這些作品的影響力不大。

章宇目前呈現的角色有種一脈相承的氣質,可能和演員本身的性格有關。比如於城(大象)、黃毛(藥神)和本片的眼鏡身上都有一股“硬氣”。黃毛的硬氣是真的,偷藥撞到徐崢,改為明搶;徐崢不再賣藥,他喝乾啤酒,把酒杯磕碎在桌子上,臉上仍是不動聲色,眼神彷彿要殺死徐崢。眼鏡的硬氣是假的。如梅老師言,眼鏡骨子裡還是個孩子。“起步要穩,一步一個腳印,做大做強,再創輝煌。”少年時在村中獨自殺死一條眼鏡蛇,遂得悍名。講話硬氣,動不動就要打要殺。生活在悍名之下,就在日復一日中相信了悍名賦予自己的“超能力”,並想借超能力出人頭地——這可能是我們每一個“無名之輩”都曾有過的幻想。其實,悍名以及“悍匪”,都只是眼鏡的保護殼。


02 老潘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大頭”潘斌龍


老潘也終於熬出了頭,有了一部作為主要角色的豆瓣8分以上的作品。喜劇演員轉型正劇,總是更加艱難。當你出場,就帶著喜感光環,部分觀眾甚至認為你“長得就很搞笑”。讓觀眾從你身上看到人物的動機,內心的悲歡、無奈,總會有一定程度的尷尬和不適應,甚至小小的失望。

這個“鬧啥來。。又鬧啥來”的大頭,並不是只負責在馬嘉祺逼得眼鏡舉槍時打圓場。他參與搶劫的動機不是“做大做強”,而是為了和自己的真命天女霞妹兒建立一個美好的未來。這個老實人之所以和眼鏡組成組合,也為可以保護在“夢巴黎”打工的真命。真命進了城,他的心就跟著進了城。“霞妹為啥子進城,還不是想換個活法。”大頭不懂霞妹為啥子進城,大頭只曉得霞妹走到哪裡,他就要一路護到哪裡。“我不管她以前做啥子,我只管她以後做啥子!”饒曉志給了單純執拗的大頭一個浪漫的回報,讓真真牽起他的手在橋頭奔起。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悍匪組合


如果章宇和老潘搞個組合,推出一個喜劇系列,說不定會有很多觀眾願意買賬。夜路就舉個手先。


03 任素汐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有些人坐著演戲,也能封神”

“對於演員來說,最重要的特質或者說天賦,是相信情境的能力。”任素汐說。夜路覺得這就是“演員一秒入戲”的能力。“信任了情境,生活在這個情境中,我是很鬆弛的。如果你瞭解生活中的我,你會發現舞臺或者電影中的那個角色,其實就是我自己。”自然迅速地和當前的情境融為一體,這是任素汐的天賦。看過她在電影和《我就是演員》中的演出後,夜路對任素汐在片中的表現並不感到驚訝。

“毒舌”只是馬嘉祺的標籤,是她與周圍人的相處方式,是她的保護殼。她還年輕,還未習慣突如其來的命運,肇事者又是自己的親哥哥。只有嘲笑、毫無情面的詆譭,方能稍稍消解殘酷命運帶來的精神創傷。在陌生人前失禁,讓她瞬間跌落到尊嚴的底線之下,她的保護殼脫落了。小人物也有尊嚴。眼鏡可以接受被審判,但不能接受民間的惡搞;大頭可以接受自己被詆譭,卻不能接受眼鏡貶低霜妹兒。“當年你只是撿到一條死蛇,只是怕你自己都忘了吧。”天台上的大雨中,眼鏡被大頭戳穿,丟掉了自己的保護殼。兩個“丟盔棄甲”的人,最終選擇了擁抱和彼此相依。

值得一提的是,任素汐的才華不僅限於表演——《驢得水》中的《我要你》已經讓觀眾領略過她的唱功,她又為本片眼鏡和馬嘉祺的感情線譜詞寫曲、演唱了一首《胡廣生》。夜路要為這首歌點個贊。


04 《瞎子》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堯十三在片中出鏡,人流中只有“財神爺”駐足聆聽


《瞎子》的詞改編自柳永的《雨霖鈴》,堯十三將詩詞“翻”成了貴州方言。在部分貴州人眼裡,這是一首搞笑本土方言歌。

柳永的故事,堯十三的敘述。嘶啞的人聲,低訴著令人似懂非懂的話語,與背景裡吉他的節奏形成強烈的衝突。副歌的多重人聲交疊,讓人聲更豐富有力。間奏琵琶聲起,緊接著京劇《霸王別姬》中垓下敗陣,秋夜虞姬與霸王對飲:“雲斂晴空,冰輪乍湧,好一派清秋光景!”過後是欲絕的琵琶撥絃,不停升調,彷彿發洩一般彈到力竭,好像就快撥斷琴絃。歌曲與劇中人物之間互相依託的情感糅合在一起——這種奮力搏過卻仍難圓滿的無奈,講述的正是馬嘉祺,胡廣生,李海根們。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經典戲,總是要上天台


“老子不叫大頭,老子叫李海根!”這可能是全片最高燃的一句臺詞,也最點題。戳中笑點的同時,卻難忍小小的悲傷湧於心底,讓人不能徹底地釋懷。對你笑呵呵,因為我講禮貌——“無名之輩”,皆有名姓。


05 讓電影迴歸內容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我是導演”


饒曉志2003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2008年,與李亞鵬共同創立春天戲劇工作室,是“紳士喜劇”系列創始人。多年的舞臺劇創作經驗,讓這部《無名之輩》仍有模糊的多幕劇的影子。饒曉志說,電影對自己像是旅行,更像一種愛好,戲劇才讓自己有回家的感覺。這是饒曉志的第二部電影作品,期待這個愛好能讓他帶給我們更多關注現實、當下,關注小人物的作品。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十月份,在相關部門的暗示下,線上片方補貼基本銷聲匿跡。電影票貴了,這讓和夜路一樣的窮人開始對院線電影變得挑剔,口碑在走進電影院的決定中比重再次上升。於是,沒有口碑強片的10月下旬至11月初,“新片乏力”、“大盤遇冷”、“大盤慘淡”、“大盤降至冰點”成為票房新聞的高頻詞。

《無名之輩》的成功在於它的內容,一個類似《瘋狂的石頭》式的環形故事結構,加上生動的市井人物和語言環境,和一群生活和舞臺經驗豐富、演技紮實接地氣的演員。雖然劇本在故事結構的完整性、結尾處理的合理性上仍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一部影片的上映、口碑擴散固然離不開各種營銷手段,但自來水們更願意為了“酒”本身的“香”自發搖旗。電影始終應該是內容為王的產業,讓演員迴歸演技,電影迴歸內容,“一個好演員和好電影的春天”才能快點到來。


《無名之輩》:讓電影迴歸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