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嗚嗚嗚,我說不是

就在昨天,《無名之輩》的單日票房逆襲了《毒液》。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真的沒想到,它能這麼火。

我是昨天上午看的早場,上座率還不錯。

很多人都說它是年度爆款,風頭直指《我不是藥神》。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上週開選題會的時候,我旁邊有三位同事已經提前內部看完片了,跟我們說,這片子不看也罷。

可到了週五一上映,好傢伙,豆瓣評分8.4分。

這是啪啪打臉的節奏?這仨同事也覺得奇怪,難道是臨上映一個月內,又剪了一版不成?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這是怎麼從一個5分片,一下躥升成為8分片的?

到底是服了什麼靈丹妙藥了?

這週一開選題會的時候,同事們就分成了兩撥人,一邊說,這片真心沒法看;另一邊說,不錯啊,有笑有淚的。

大家各執一詞。

唐小仙兒(90後,主編)

導演在《你好,瘋子》中的表達未盡興,在《無名之輩》裡面繼續之前的話題。大家認為“瘋子”與“無名之輩”截然不同,但在導演心中卻並無明顯區隔。前者是正常人“突破”了世俗世界變成瘋子,後者則是一群藏在世俗裡的瘋子,涮了人間,也被人間涮。

甘甘(90後,記者)

《無名之輩》三星半,能理解為什麼有人不喜歡甚至厭惡,但人物塑造上的亮點,笑點的把控,臺詞接地氣,都值得肯定。票房市場上需要一些接地氣但不過於庸俗的影片,《無名之輩》是其中之一。

雲慕楓(90後,主編)

一個兩星半的電影,竟然票房抬到一個億,呵呵!電影刻意的使用方言,搞笑部分非常尷尬和刻意,匠氣太重;學生混戰戲狗血,王彥輝人設狗血,警察人設倒是符合現實,這可能是電影唯一的亮點;電影裡至少5個演技在線的演員,但是卻都沒體現出演技來,也是厲害;劇情邏輯、節奏混亂,荒誕風走的並不討喜。

《無名之輩》讓人頭疼的,是什麼元素都有,但什麼都沒做足,所有的黑色幽默,都被澆上一勺濃湯寶雞湯,野心不小的多線敘事,最後隨手擰成一股自high的“高潮”,能看到的,不是盡力之後仍然無法挽回的失敗,而是高估自我能力的亂來,或是在發現自我能力不足之後的偷懶。

說實在的,看完《無名之輩》,我是偏向反方的。

比起上一部《你好,瘋子》,是有很大提升的,但離好又有距離。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如果說《火鍋英雄》是低配版的《瘋狂的石頭》,那麼《無名之輩》就是低配版的《火鍋英雄》。

目前它的豆瓣評分是8.3分,跟《瘋狂的石頭》同分。

我不想帶節奏,捧一貶一,這得你們自己判斷。

有意思的是,我的豆瓣友鄰打分是5.6分,這個差距可能有點大吧。

前天,影評人灰狼寫了篇文章,大罵《無名之輩》是地溝油類型片。

看了之後,他的觀點我部分同意,我覺得他說的過分偏激了。

如果根據他對於地溝油類型片的定義,套路+人情世故+偽現實主義雞湯,是不是有些一棍子掃一片呢。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要說《李茶的姑媽》是地溝油,我很同意;要說《無名之輩》是地溝油,不好意思,不能苟同。

後者的出發點是是沒大問題的,導演的本意是想展現一出現代中國小人物的民間圖景。

只能說導演能力不足,步子大了扯到了蛋。

如果《你好,瘋子》裡,他靠排話劇積累的能力拍室內群戲的話;到了《無名之輩》,多線敘事,他顯然力有不逮。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近幾年,年輕導演確實比較偏愛這種多謝敘事的類型片,質量都一般。

《火鍋英雄》、《提著心吊著膽》、《命運速遞》都差了一口氣。

年輕嘛,有野心是好事,有些片子不趁著年輕拍,以後可能就沒有機會拍了。

能力搭配不上野心,是他們遇到的最大問題。

雖然饒曉志與開心麻花,都是從話劇轉戰到了電影。至少在立意上,饒曉志是完勝開心麻花的。

至少操守還在。

談談《無名之輩》本身。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多線敘事,靠的是劇本。在邏輯通順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多組人物齊頭並進的合理性。

本片在邏輯上是不太經不起推敲的。

章宇和潘斌龍飾演的笨賊二人組逃到了任素汐的家裡,任素汐對著他倆說,你倆得殺我,不殺我,誰都別想走,一走我就喊人。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導演還安排了章宇與任素汐,發生了點跨越輪椅的革命友誼。

章宇與任素汐之間的對手戲,說實話,話劇痕跡略重,如果搬到舞臺上,會顯得更加合理。

最後結尾處的混戰,缺乏說服力,衝突靠什麼解決?高中生打群架。

一百多提著球拍跑過來的高中生解決了一幫地痞流氓。

難道是在拍《熱血高校》?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一個拿錢跑路的地產商,還是一個有情有義的漢子?千里奔襲救兒子?!

潘斌龍扮演的李海根愛慕馬吟吟扮演的肇紅霞,一天到晚發微信給紅霞,也沒見紅霞都沒回信。

在紅霞得知了李海根去搶手機店,就愛上了他,兩人最後還happy ending。

在最後那場大決戰,波仔為什麼知道李海根會去?胡廣生為啥最後時刻才出現?

還有很多邏輯上不對的地方。

話劇導演拍電影,總是留著拍話劇的影子。

上面說的這些,放在話劇裡,是可以接受的。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話劇人物之間的關係是濃的,抽離於現實的,人物動機可以不像電影那樣要求嚴絲合縫。

邏輯上的不順,也導致了它轉場很生硬,可以說是話劇式轉場。

話劇式幕與幕銜接的,幕一拉下來就要轉場換裝了,等幕再拉起來,就是另外一場戲了。

你不必考慮它生硬不生硬,因為話劇需要腦補。

電影做不到,剪輯不是那麼剪的,這也導致了《無名之輩》沒有那種該有的宿命感和緊迫感。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它只有不該來時隨便來的慢鏡頭,邏輯不夠,慢鏡來湊。

等要煽情了,就是一段慢鏡頭加上一段配樂,不管時間人物和地點。

情緒頂上去了,好,來一段慢鏡頭吧。

打架了,來一段慢鏡頭吧~為啥不用高速鏡頭呢,還能展現拳拳到肉,多過癮。

轉場是話劇式的,調度也是話劇式的。

章宇與任素汐的兩場天台戲,導演是按照排話劇的方式拍的。

拿章宇要幫任素汐自殺的那場戲來說,如果是在舞臺上,坐在輪椅上的任素汐向著觀眾,他倆之間的故事應該更煽情。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本片的英文譯名是A Cool Fish,說白了就是“一條鹹魚”的意思,導演的原意就是要聚焦到這些“鹹魚”的身上,凸顯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尊嚴。

《瘋狂的石頭》也突出了作為小人物的尊嚴,但它能讓觀眾移情,與角色共情。

《無名之輩》並沒有做到這一點,從頭至尾,都不會同情這些角色(任素汐除外)。

因為人物線太多,導致每個人物都沒立起來,有些關係(比如陳建斌與任素汐的兄妹關係)需要我們腦補。

人物立不住,演員就沒有發揮的空間。

《無名之輩》浪費了這些好演員。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陳建斌飾演的馬先勇,那股粗糲勁好像回到了他當初在《人山人海》裡的鐵老大。

但是也僅此而已,粗糲狠勁有了,但是沒記憶點。

我看豆瓣上有人說,任素汐與章宇這一對,鎖了。

這兩位演員完全被導演浪費了,看看《我不是藥神》裡的黃毛,不說話都有戲;《無名之罪》裡就淪落成了咆哮帝。

能靠吼就絕不動手,他唯一給我的記憶點,正如大奇特所說,他的髮型。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任素汐除了飈髒口以外,也沒有其他的發揮空間,只有她扮演的馬嘉旗失禁的那場戲,讓人想起了這個演員曾經靠一己之力撐起了《驢得水》。

在《無名之輩》裡,他倆彷彿都隔著一層,想用力沒處放。

在這裡,他們成了導演手裡功能性的棋子。

寫到這,我在思考一個問題,該如何定義何為好電影。

「無名之輩」到底是不是一部地溝油電影?


為何在《無名之輩》這部電影分歧這麼大。

大部分人說它是年度十佳,有人痛罵它是地溝油

一部電影,是表達的情感更重要,還是技術上過關更重要。

我們是不是應該無視一部電影技術層面的硬傷,只考慮它的感情層面。

這樣的作品真如灰狼在文中所說,代表了觀眾辨識力的下降。

問題可能沒有那麼簡單,電影不可能是完美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憾。

難道是我們揪著它的缺點不放手,而忽視了它的好?

這部電影有很多不足,但它又沒有那麼令人討厭,就像我同事說的,它對笑點的把控,臺詞的打磨,都值得肯定,市場也需要一些不庸俗的電影。

《無名之輩》真是一件皇帝的新裝?

真的是電影圈的圈裡自嗨?這部電影會對國產電影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還不好說。

好演員的春天來了,好電影的春天來了麼?

- FIN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