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說話,才能讓兩歲半的熊孩子乖乖就範?

俗話說“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實際上真正可怕的是兩歲半,真正恐怖的是三歲半。不趕巧,柒七君家裡就有一個兩歲半的男娃娃,而柒七這個全職媽媽每天都在解鎖人生新的hard模式。

兩歲半的孩子,自主意識已經很強烈,語言發展快的已經完全可以和大人無障礙語言溝通,這個階段,他們最喜歡說的就是不要不要,最喜歡做的就是各種搗亂,你怎麼頭疼他怎麼來。因此,怎麼和這個小小的人溝通就至關重要,畢竟,他們的內心有一個大大的自我。

首先,要多用描述性語句。怎麼才算是描述性語句呢,其實就是把我們眼睛看到的情況原原本本的描述出來,不添加任何自己的主觀評價。比如,孩子畫畫時,難免會畫在紙張以外的地方,比如桌子上,牆上。這個時候,你看到了會怎麼說呢?一種說法是你怎麼畫的到處都是,媽媽不是跟你說過,不能畫在牆上的嗎?一種說法是媽媽看到你把顏料畫在了牆上。如果是你,你會更容易接受哪一種呢?第一種很明顯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評價,是下意識的指責孩子的行為,而第二種就是在描述你看到的情況。大人面對指責都會下意識去抵抗,何況是孩子呢。

要怎麼說話,才能讓兩歲半的熊孩子乖乖就範?

接下來,描述完了你看到的情況,我們就要進行第二步,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是不是被允許的。比如,這個時候我就會告訴七寶,顏料畫在牆上會很難清洗,希望他畫畫時畫在紙上或者畫板上。是的,如果孩子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那你就要告訴他怎樣的行為才是你希望的或者允許的。如果你只是告訴他這樣不可以,那樣也不可以,但沒有告訴他適當的做法,那麼下次同樣的問題還是會繼續出現,當然了,即使你說了,有可能下次也還會出現,畢竟孩子的記憶很短暫,他做錯事,僅僅可能只是他忘了,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父母不斷的,耐心的去重複正確的做法。

那已經做錯了的當下該怎麼辦呢?你要記得告訴孩子,犯錯並不可怕,但要學會承擔自己的錯誤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比如,七寶已經畫在了牆上,那我就會要求他和我一起做清洗工作,讓他自己感受一下清洗牆面的困難,並再次提出,讓他下次不要再把畫畫在牆面上的希望。

孩子天生就是願意配合的,只是看我們父母怎樣去引導他來配合,不要指責,多用描述性語言。這樣孩子的配合度會提高很多,這點柒七君深有體會。每當柒七君開始指責七寶的行為時,他執拗的脾氣便會上來,而當柒七君只是描述自己看到的情況並希望他改正時,他就會特別配合,

當然,說話的藝術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柒七君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也是自己在育兒過程中用的比較多並且很實用的一點,希望可以給更多人參考借鑑。


更多走心好文點擊紅色關注查看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