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國民政府承認外蒙獨立,但是蒙古國會先後43次提出迴歸中國

在73年前的今天,1946年1月3日 (農曆臘月初一),國民政府承認外蒙獨立。

1946年1月3日,國民政府發佈公告,承認外蒙古(英文:Outer Mongolia、Mongolia)獨立。

1945年8月1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和蘇聯政府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署《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作為其附屬協定,兩國外長還互換了《中蘇關於外蒙古問題的照會》。

其主要內容是:因外蒙古公民一再表示其獨立之願望,中國政府聲明,於日本戰敗後,如外蒙古的公民投票證實這種(獨立)願望,中國政府當承認外蒙古的獨立,並以現在的邊界作為國界。

依約,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舉行公民投票,中國國民政府派員參觀。1月5日,蒙古人民共和國部長會議、大國民會議、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聯席會議正式宣佈蒙古獨立。

外蒙古建立


1946年國民政府承認外蒙獨立,但是蒙古國會先後43次提出迴歸中國


蘇赫·巴托爾

1919年牧民出身的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尋求共產國際的幫助建立獨立的蒙古國。1920年在列寧的幫助下蘇赫·巴托爾和喬巴山組建了蒙古的共產黨,即蒙古人民黨。

1920年7月9日(距今99年),段琪瑞下臺,徐樹錚率軍返回內地,旋遭通緝,逃入日本使館。庫侖僅留守部份兵力。1921年2月11日,蘇聯國內戰爭期間,白俄恩琴的軍隊在日本關東軍的支持下攻入庫倫。中國駐軍撤離庫倫,一部分返回內地,一部分在高在田的率領下轉移到買賣城,準備再戰。3月18日,蒙古人民黨軍隊在蘇聯紅軍的支持下攻佔買賣城,逐走了中國駐軍。由於中國國內處於第一次直奉戰爭前夕,各派軍閥無暇分身,只得坐視蒙古在蘇聯的幫助下獨立。蘇聯紅軍於是應邀在蒙古人民黨軍隊的支援下於5月25日進入蒙古,7月6日開入庫倫,抓獲恩琴。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親蘇的君主立憲政府。11月25日外蒙古建立“人民革命政權”,並與蘇聯在1922年訂立了《蘇蒙修好條約》。北洋軍閥各派系,如段祺瑞、張作霖、曹錕、吳佩孚等因忙於彼此之間的戰爭,無可奈何。作為一種外交形式,北京徐世昌政府發佈了一份聲明,譴責外蒙古企圖分裂中華民國的行徑,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

不久,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突然逝世。在蘇聯第三國際以及蒙古人民黨的支持與行動下,蒙古政府1924年11月26日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定都庫倫,改城名為烏蘭巴托,以1911年作獨立紀元。但中國及英、美等當時主要國家政府皆未承認。


1946年國民政府承認外蒙獨立,但是蒙古國會先後43次提出迴歸中國


外蒙古多次提出迴歸中國

蒙古國家大呼拉爾會議2004年12月30日專門就建立蒙中聯盟及蒙古國併入中國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在討論中,戈壁省的委員提出把蒙古併入中國,建成類似香港和澳門一樣的中國特別行政區,使蒙古最終迴歸祖國。

蒙古國家大呼拉爾早在1995年、2000年、2002年就有議員不斷提出蒙古迴歸中國,但是,由於受到阻力,提案卻一直未能得到討論。近年來,蒙政府由於經濟困難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國的二連等地的蒙古族富裕的生活對牧民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包括很多上層人物,越來越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內蒙古的相對繁榮與富足所吸引。 但另一方面,中國要想在政治版圖上收復外蒙古將非常困難。

首先,外蒙內部對於迴歸中國還有很大阻力,並且迴歸派構想的合併形式與中國的意願有一定的差距。

其次,國際上的阻力,包括美、日,特別是俄羅斯,反對必將非常激烈。畢竟在國際戰略和國防發展上中國還有求於俄國。

再次,中國境內蒙古族對此事的反應也不可忽視。需要指出,中國的蒙古族對國家的效忠是勿庸置疑的。所謂的蒙獨純粹是極少數蒙古族知識分子和海外反華勢力的YY。儘管如此,很多內蒙的蒙古族人也不願意見到一個獨立的蒙古國徹底消失的局面,我想這種情緒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冒然地收復外蒙古可能會在內蒙民眾中造成牴觸情緒。

蒙古國會先後43次提出迴歸中國,由於各方面原因,中國至今沒有任何積極評價與響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