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打贏赤壁之戰,提前統一中國,他能開創一個優秀朝代嗎?

208年,曹操差一點已經要統一中國了。挾掃平袁紹、擊敗烏桓的威勢,荊州不戰而降,劉備一敗再敗。如果不是赤壁之戰,很可能就沒有三國了,當時的老百姓至少可以提前50-70年,過上沒有戰亂的日子(蜀亡於263年,吳亡於280年)。所以有人說,孔明定計三分天下,其實是天下的不幸。

讓曹操統一中國,結果會很差嗎?

如果曹操打贏赤壁之戰,提前統一中國,他能開創一個優秀朝代嗎?

曹操

一、曹操是注意發展生產的

曹操注意統治區的長治久安,並不是只逞一時之快,只圖一時之利。曹操最早推行屯田(司馬懿、鄧艾都重視屯田),最早修挖灌溉水渠、運輸水渠(司馬懿也修渠),曹魏在三國中是唯一沒有發行“大幣”(面額大、金屬含量卻少的錢幣)盤剝老百姓的。

二、曹操本人節儉,不愛鋪張

曹操本人非常節儉,常年穿舊衣服,丞相府的伙食每頓只有一個葷菜,曹操對大修宮殿也不太熱衷(銅雀臺更多意義上是軍事設施)。《魏書》記載,曹操“雅性節儉,不好華麗”,後宮佳麗的服飾沒有錦繡,帷帳屏風壞了還要補補再用。曹操死後推行薄葬,沒有大修陵墓,不帶貴重祭品陪葬。中國儒家推崇“民貴君親”,曹操基本是做到的。

如果曹操打贏赤壁之戰,提前統一中國,他能開創一個優秀朝代嗎?

鄧艾

三、曹魏唯才是舉,注意發掘草根人才

東漢末年是士族大家的時代,講究出身門第。曹操出身一個非典型高官家庭,祖父曹騰是一個宦官,這讓曹操最初不被世家大族看好。但也因為此,造就了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特質。曹操不管出身,唯才是舉,大批低微出身的將領、謀士走上重要領導崗位。

曹丕推出九品官人制,初衷也是為了讓底層人才有向上流動的可能性。鄧艾原來就是一個屯田戶出身,通過九品官人制被選拔出來,逐漸走上高位。

從治國理政、善待臣民來看,曹操和早期曹魏政權基本是合格的。那麼為什麼後世對由曹魏來一統中國總是心有不甘呢?

其實也很簡單,無非曹操幹過幾件壞事,成了他終身的汙點。第一是屠城(徐州、鄴城、柳城),第二是殺名士(殺華佗、殺邊讓、殺孔融)、第三是挾持天子(殺董貴人、伏皇后)。

如果曹操打贏赤壁之戰,提前統一中國,他能開創一個優秀朝代嗎?

漢獻帝

小編無意為曹操洗白,這些壞事他都幹過,只是從歷史長河的角度看,這些壞事對天下造成的傷害,和三國繼續戰亂五、六十年對天下造成的傷害相比,孰輕孰重。治亂世用非常之策,如果曹操不做這些事,也難以迅速統一北方,難以保持曹魏統治區的穩定。有一點相信是公認的,曹操的殘暴和董卓、孫皓的殘暴,還是有本質區別的。至於對待天子的態度,相信不管是孫權還是劉備,換做曹操的位置,表現也未見得比曹操好。

歷史無法重演,如果208年張昭成功勸說孫權歸降曹操,天下歸於一統,也許歷史上就少了一段精彩的三國,多了一段強盛的曹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