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坦克殲擊車廣泛裝備,為何現在有些國家卻不再研製了?

豆沙的冷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的登場再一次改變了人們對戰爭武器的認知!各國很快清醒的認識到:必須抓緊時間研發自己的坦克。同時,反坦克武器的研發勢在必行!



因此,一些大口徑的反坦克火炮成了坦克在戰場上的剋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坦克的裝甲厚度進一步提升,反坦克火炮的口徑也隨之加大,但基本都還以牽引機動為主!

為了提高作戰效率,德國率先提出了反坦克殲擊車的概念,即在坦克底盤上安裝反坦克炮!其實質上就是改變了反坦克炮的機動方式,所以這款"小車扛大炮"的武器也被稱為自行反坦克炮。

我們以德國當年研製的象式重型坦克殲擊車為例。該型坦克殲擊車戰鬥全重高達六十八噸,搭載的是一門當時威力最強勁的88毫米口徑PAK-43加農炮。其配備的炮彈有兩種,分別是Pzgr39/43穿甲彈和Pzgr40/43鎢芯穿甲彈。

在距離敵方目標一公里時,這兩種炮彈分別能射穿傾斜三十度、厚165毫米和193毫米的軋製均質裝甲。在那個年代,幾乎同盟國所有的坦克裝甲都在象式的有效殺傷範圍內!也是因此,象式坦克殲擊車曾讓盟軍坦克噤若寒蟬!

自二戰至冷戰中期,坦克殲擊車的發展一直都備受重視,但反坦克導彈的出現又搶走了前者的風頭。但一些國家並沒有喜新厭舊的完全放棄坦克殲擊車;這是因為相比反坦克導彈,坦克殲擊車的炮彈價格更低廉、作戰範圍廣,尤其在一些局部戰爭中表現優異。

但坦克殲擊車的再度被重視,最主要還是得益於穿甲彈性能的大幅提升。所以說,雖然如今在反坦克作戰中導彈還是主力,但坦克殲擊車仍有用武之地,比如我軍的PTZ-89式自行反坦克炮!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要想知道坦克殲擊車為什麼淡出歷史,我們需要先明白坦克殲擊車是用來幹什麼的。

大致來說,坦克殲擊車是一種裝甲載具,主要用直瞄火炮或者反坦克導彈(冷戰時期)作戰,以摧毀敵軍裝甲載具,尤其是摧毀敵軍坦克,為主要的設計目的。

在二戰之前到二戰早期,許多國家都有這樣的一種思路,認為自己應該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重型裝甲載具,一種用來伴隨步兵作戰、提供裝甲支援,另一種用來對抗敵軍裝甲。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英國等國裝備了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而美國等國用坦克支持步兵,用坦克殲擊車對抗坦克。

坦克殲擊車這種東西,在設計時用途就比較單一,畢竟它們唯一的主要任務就是捶敵軍坦克。但是因為它們提供較強力的反坦克火力,所以在戰爭早期還比較有用武之地,雖然它們用途單一、部分型號裝甲薄弱、自保手段不足之類的問題,已經暴露出來了。
我說“部分型號裝甲薄弱”,坦克殲擊車的裝甲要是薄弱起來,那可是很誇張的:
不過也有裝甲不錯的,比如說擁有坦克級別的裝甲、主炮也很強大的獵豹: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發現這種裝甲分工的思路並不盡如人意。坦克用來支援步兵沒問題,可支援步兵的坦克就不需要對抗坦克了嗎?坦克殲擊車可以用來擊穿坦克的裝甲,可如果坦克殲擊車只有這一個用途,而且也經常不能及時出現在需要它們的地方,那作戰效率不是反而低了嗎?
不過很多我們熟悉的裝甲載具都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比如最初的謝爾曼。不過後來美國人也開始給謝爾曼換更能穿甲的炮了,比如下面第二張圖裡的M4A3謝爾曼:



因此到了後來,人們開始更加青睞多用途化的坦克。裝備了比較好的火炮之後,坦克既能伴隨步兵作戰,又可以擁有足夠的裝甲、夠好的穿甲能力,來對抗敵軍坦克。現代的主戰坦克其實就是在這種要求下產生的,既要能支援其他單位,又要能打裝甲戰。所以實際上,是步兵支援坦克和坦克殲擊車的功能,被融合進了現代坦克裡

當然了,現代有些東西,你可以認為它們是坦克殲擊車的間接繼承人,比如用斯特瑞克裝甲車製成的M1128 MGS(機動火炮系統)。但是即使是這樣的裝甲車,它

也不是單純為了反坦克而設計的,而是為了給主要裝備斯特瑞克的單位提供足夠的直瞄火炮火力,而這種火力本身就是多用途的。


史話戲說


因為反坦克武器的普及化

接下來李曉偉帶你看,為什麼坦克殲擊車越來越不流行。以前反坦克主要是靠炮,而且早期是沒有穿甲彈和破甲彈的,這個是後期才有的裝備。

現在的武器反坦克常見兩種戰鬥部,一種破甲彈一種穿甲彈,而且現在由於炮管加工技術的進步,讓火炮膛壓更高壽命更長,並且初速大大提高,從而提升了坦克的穿甲能力。

穿甲彈是利用動能穿透裝甲的彈種,速度越快動能越大,所以穿甲能力越強,穿甲彈適合炮管發射。

破甲彈是一種利用二次爆炸,產生高溫高速金屬射流,來擊穿坦克裝甲的一種彈種,這種不需要高的初速的彈種被普及化,不光適合於RPG 也適合炮管發射,正因為破甲彈的流行使得坦克殲擊車的優勢淡化。

因為RPG使用破甲彈更靈活,並且可以單兵攜帶,相反坦克殲擊車笨重低防護,並且RPG的單價也低不需要昂貴的發射載體,所以坦克殲擊車作用還不如坦克。

單兵攜帶、破甲能力強、可以重複使用的發射器、單價也不高,坦克殲擊車面對這些優勢顯得毫無用處,所以還不如取消,我國89式坦克殲擊車就已經變成歷史了。


李曉偉


二戰時,希特勒的鐵甲滾滾,三軍立體閃電戰打得各國狼狽逃竄。近代,隨著科技的發展,針對各種坦克的反坦克武器層出不窮,坦克的後勤需求十分巨大,在平原上還好說,在山區坦克的劣勢就突出了。現在各國的武裝直升機,攻擊機針對坦克用各種反坦克導彈,對坦克最薄弱的頂部造成很大傷害。二戰時,德軍的鐵拳對付坦克往往一彈致命。當代的陶式反坦克導彈,貧鈾彈,中國的火箭筒,往往一彈過去,坦克中彈起火爆炸,炮塔就能飛上半空,四分五裂。各國現在的坦克追求輕量化,可以用飛機空投。主戰坦克隱身,電子科技化,紅外線,複合裝甲。在沒有制空權的情況下,坦克的危險極大。某些國家的戰機先進,僅憑空中優勢就能打得有些小國丟盔卸甲。最後在飛機的護航下,坦克車才衝鋒陷陣!


丫AkE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的登場再一次改變了人們對戰爭武器的認知!各國很快清醒的認識到:必須抓緊時間研發自己的坦克。同時,反坦克武器的研發勢在必行!

因此,一些大口徑的反坦克火炮成了坦克在戰場上的剋星。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各國坦克的裝甲厚度進一步提升,反坦克火炮的口徑也隨之加大,但基本都還以牽引機動為主!

為了提高作戰效率,德國率先提出了反坦克殲擊車的概念,即在坦克底盤上安裝反坦克炮!其實質上就是改變了反坦克炮的機動方式,所以這款"小車扛大炮"的武器也被稱為自行反坦克炮。

我們以德國當年研製的象式重型坦克殲擊車為例。該型坦克殲擊車戰鬥全重高達六十八噸,搭載的是一門當時威力最強勁的88毫米口徑PAK-43加農炮。其配備的炮彈有兩種,分別是Pzgr39/43穿甲彈和Pzgr40/43鎢芯穿甲彈。

在距離敵方目標一公里時,這兩種炮彈分別能射穿傾斜三十度、厚165毫米和193毫米的軋製均質裝甲。在那個年代,幾乎同盟國所有的坦克裝甲都在象式的有效殺傷範圍內!也是因此,象式坦克殲擊車曾讓盟軍坦克噤若寒蟬!

自二戰至冷戰中期,坦克殲擊車的發展一直都備受重視,但反坦克導彈的出現又搶走了前者的風頭。但一些國家並沒有喜新厭舊的完全放棄坦克殲擊車;這是因為相比反坦克導彈,坦克殲擊車的炮彈價格更低廉、作戰範圍廣,尤其在一些局部戰爭中表現優異。

但坦克殲擊車的再度被重視,最主要還是得益於穿甲彈性能的大幅提升。所以說,雖然如今在反坦克作戰中導彈還是主力,但坦克殲擊車仍有用武之地,比如我軍的PTZ-89式自行反坦克炮!


迷彩---青春


不是沒有研製了,而是被主戰坦克兼容了。

你想,研製一輛主戰坦克,有坦克的機動性、防護性,還有殲擊車的火力,那不是一舉兩得,幹嘛還要單獨研製坦克殲擊車麼。

再說,現在的反坦克武器太多了,比如AT–4便攜式導彈等等,殲擊車這種笨重的“穿甲火炮”,不受待見很正常。


侵徹力


這是時代不同,科技發展帶來的變化,現在軍事裝備都是多用途化,比如戰機,以前研製的戰機有專用快速起飛攔截、專用對地攻擊、專用和敵機戰鬥的。不說這麼多了,就說專用的對地攻擊機,現在都不研製新的了,因為現在的戰鬥機已經可以取代它的功能了。


天涯過客1406


職能坦克兼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