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年近半百的70后:一个农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流水无声,岁月无痕,告别了曾经的风华岁月,历经沧桑,走进不惑之年,不经意间我们70后已经半百。五十知天命,而我经过不懈努力,才刚刚在五线城市买了楼房,算上半个城里人。

年近半百的我们70后,不敢妄言饱经风霜,但都是有故事的人。

致我们年近半百的70后:一个农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73年出生的我,国家还没有计划生育政策,朦朦胧胧中,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一年一个相继出生。恰逢集体化,食不果腹,穿不御寒,作为长子,不能穿的衣服要传给老二,老二再传给老三,衣服是补了又补,直到彻底不能再穿才扔下。

每天看到父母早出晚归,只为挣工分养活全家,但是我们不懂大人的辛苦,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全村小孩天天聚到草垛场,一起打沙包、捉迷藏、弹玻璃珠,不到天黑不回家,每次都是被父母揪着耳朵拽回去。

致我们年近半百的70后:一个农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到了上学年纪,背着母亲缝制的花色书包,独自蹦蹦跳跳去了学校,村子距离学校将近八公里路程,虽然很远,但是每天都带着弟弟妹妹一起唱着歌去上学,还从不迟到。晚上点着煤油灯,一起做着作业,有不会的题直接过去,别奢望父母辅导,因为他们大字不识。

致我们年近半百的70后:一个农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八十年代,土地改革,家里分了六亩薄田,每天放学后父母还在劳作,放下书包带着弟弟喂猪、放羊、生火做饭,最后站在村头等父母收工一起就餐。周末放学路上,到处都是沟渠,扔下书包跳到渠沟捉鱼,回到家里兜里装的都是小鱼。上学路上看到树上的鸟窝,还要顽皮的爬上去看看。

慢慢村子陆续通了电,正好电视台播放《大侠霍元甲》,三四百人的村子只有一两台12英寸黑白电视,每天放学回来,不用父母监督,都自觉做完作业,和父母带着小板凳去邻家一起看电视,土炕、地上、门外都站满了人。

致我们年近半百的70后:一个农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乡政府礼堂放映《少林寺》电影,那可是万人空巷,全乡老少扶老携幼全部来看。第二天,自己偷偷从树上劈下树枝,偷偷做了一根少林棍,没想到小伙伴们聚到一起时,手里不是棍棒,就是木剑,学着电影里的动作互相砍杀一起,玩的不亦乐乎。

致我们年近半百的70后:一个农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90年代初,我初中毕业,这时改革春风吹响神州大地,但是我们这里还相对落后,全县没有一家私企,国企也就五六家,对于国企的大门我们想都别想。

22岁的我只好在农村结婚生子,父母给盖了三间土房,又分了两亩田地,带着媳妇,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秋收,大家一起赶着毛驴车一起去粮站交公粮。

致我们年近半百的70后:一个农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千禧年后,市区、县城陆续盖起高楼,两亩薄田,只能吃饱肚子,孩子已经四五岁,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要开始养家糊口,背起行李独自汇入打工的洪流中,成为最早的城市农民工,每晚独自一人看着拔地而起的高楼,一直梦想自己什么时候有一套楼房,成为城里人。

一人打工顶家里几人的收入,把自己的田交给父母去种,带着媳妇、孩子,一起在城里租房打工。源源不断的工资,不但养活了一家人,还慢慢有了存款,随着见识、知识不断增长,夫妻两人只要了一个孩子,还是个女孩,现在在县城上高中。

致我们年近半百的70后:一个农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进入2010年,县里陆续入驻了几十家私企,这样放弃了搬砖弄瓦工地上的活,进入企业,成了一名朝九晚五的工人,从工人干到班长、车间主管,每天管理员工和设备,开始接触学习电脑,适应现代化管理。

2016年,经过夫妻两人的十几年打拼,全款在县城买了一百平米的楼房,结束了租房的生活,一家三口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开始了城里人的生活。

致我们年近半百的70后:一个农村中年人的生活感悟

年近半百的我们70后,且行且珍惜,珍惜身体,珍惜亲人,珍惜朋友,珍惜美好社会。心安才是归处,生于平凡,平凡生活,来去随缘。

我们70后,回首往事,思绪难平,感慨万千。面对生活,我们是一步一个脚印,也曾经深受打击,但我们依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现在国家越来越富强,相信以后都会越来越幸福,因为我们是充满希望的力量,我们拥有必胜的信心。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