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一)——黑云压城城欲摧

崇祯十六年(崇德八年) 九月壬寅

农历 癸未年九月十一日

公元1643年10月23日

三百七十五年前的今天,秋风微凉。

盛京,抚近门外的东南堂,这座由八角迎神亭、尚锡神亭、飨殿、圆殿静室、祭神房、楮帛室及值班房等建筑组成的堂子(满文tangse)庙内,大清朝的在京各位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固山额真、梅勒章京全部来到堂子前,法螺响起,这些满清重臣行三拜九叩大礼,竖起九杆纛旗,再拜,再次三拜九叩,礼毕,鸣响了三声礼炮。

征旗猎猎,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大清朝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率领大队清军载着红衣大炮浩浩荡荡向西开拔!


绥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一)——黑云压城城欲摧

盛京堂子八角亭


七百里之外的当时叫前屯卫、中后所两座孤城里的万余名大明守军不知是否预感到一场惨绝人寰的杀身之祸即将降临!

风雨飘摇的大明朝

崇祯十六年(1643年),焦头烂额的大明朝似乎已经没有精力顾及辽东战事。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二月,到崇祯十五年(1642年)四月,历时三年的松锦之战,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尽没,洪承畴、祖大寿相续降清。

"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清太宗实录】

广大明军将士"视死如归,鲜有乞降者。拥荷其将,立于海中,伸臂冀蔽,俾不中箭,不失敬礼,死而后已" 然而,无力回天。

此战之后,明军和百姓的尸体十年后还未清理干净。

辽东无力回天、关内李自成大军风起云涌,纵观《崇祯实录》崇祯十六年,一百四十余条,仅有一条提及辽东战事。

“(十月)乙丑,清兵屯山海关外,总督王永吉趋山海、永平,发内帑金八万、户部金十万资饷”

看起来大明朝崇祯皇帝除了给钱,对辽东已无计可施了,此时,困守辽东仅存的宁远(兴城)、前屯(绥中前卫镇)、中后所(绥中)、中前所(绥中前所镇)四城的明军将士只能自求多福了!


绥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一)——黑云压城城欲摧


大明朝辽东最后四城

新帝登基的大清朝


绥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一)——黑云压城城欲摧


顺治帝福临(网络图片)

1643年(崇德八年)农历八月初九日,后来累加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年52岁。

“庚午,上御崇政殿。是夕,亥时,无疾崩,年五十有二,在位十七年。九月壬子,葬昭陵。冬十月丁卯,上尊谥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庙号太宗,累上尊谥曰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清史稿·本纪三】

按照野史的记载:皇太极驾崩后,几大贝勒争位,最后多尔衮与孝庄太后达成协议,皇九子福临登大位。

“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储嗣未定。和硕礼亲王代善会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定议,奉上(福临)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清史稿·本纪三】

(八月)丁亥,上即皇帝位于笃恭殿。诏以明年为顺治元年,肆赦常所不原者。颁哀诏于朝鲜、蒙古。 【清史稿·本纪三】

天有异兆,“九月辛丑(1643年10月22日、 农历九月初十),地震,自西北而南有声。”不知是否是对即将发生的大事的一种感应。

第二天,

“壬寅(1643年10月22日、 农历九月初十),济尔哈朗、阿济格征明,攻宁远卫。” 【清史稿·本纪三】


○崇德八年癸未(崇祯十六年 公元1643年) 九月壬寅(农历 癸未年九月十一日 公元1643年10月23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统领大军。载红衣炮及诸火器征明宁远,濒行,诸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固山额真梅勒章京以上俱诣堂子吹螺掌号,行三跪九叩头礼,树八纛,复向天行三跪九叩头,礼毕,呜炮三,大军西发。 【清世祖卷之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