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四)大明朝与满清最后一战(血洗前屯卫)

满清对大明最后一战“绥中癸末屠城”的第二个目标是广宁前屯卫。经此劫难这座建于贞观十年(636年)当时已经有1007年历史的辽西重镇从此一蹶不振。

瑞州贞观十年(636),置于营州界,隶营州都督,处突厥乌突汗达干部落。咸亨中,改为瑞州。万岁通天二年(697),迁于宋州安置。神龙初还,隶幽州都督。

旧领县一,户六十,口三百六十五。

天宝,户一百九十五,口六百二十四。”

【《旧唐书》卷三十九 ·志第十九· 地理二】

绥中“癸未屠城”三百七十五年祭(四)大明朝与满清最后一战(血洗前屯卫)

“广宁前屯卫(元瑞州,属大宁路。)洪武初,属永平府。七年七月,州废。二十六年正月置卫。(西北有万松山。北有十八盘山。西有麻子峪,有铁场。东南为山口峪,有盐场。东北有六州河,下流至蛇山务入海。西有山海关,与北直抚宁县界。又有急水河堡,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前千户所於此,辖山海东关至高岭驿。又东有杏林堡,宣德五年正月置中后千户所於此,辖沙河驿至东关驿。)东距都司九百六十里。”

【《明史》卷四十一 ·志第十七· 地理二】

广宁前屯卫是明初洪武二十六年(1393)正月十一日所设,是辽东都司下二十五卫之一,也是五座屯兵城之一,按照明朝惯例,卫城的正常军事编制为5600人官兵。

“洪武二十六年春正月丁未朔

○丁巳 置广宁中、左、右、前、后五卫及右屯、后屯、前屯三卫,命指挥佥事姚文、王确领兵屯守。”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

【《明史》卷九十· 志第六十六· 兵二卫所 ·班军】

1643年11月11日(农历癸末年十月初一 辛酉),大明朝山海关外第一座卫城-广宁前屯卫遭遇灭顶之灾:总兵李赋明、袁尚仁、及副将参将等三十余官员及士兵四千余级被清军斩杀。其余二千余军、民被俘。

清军是分两路开往前屯卫,一支是攻克绥中的清军,打扫战场后“又分兵往略前屯卫、中前所等处”;另一支是由围攻宁远的清军。

“九月二十八日、大兵自宁远卫进发。次日、抵前屯卫。周视战垒。立营栅。是夕、运挨牌云梯、红衣炮于城西自亥刻发炮攻之。”

【清实录】清世祖卷之二

“二十八日

命正红旗杜雷率每旗章京一员、每牛录阿礼哈超哈三人留中后所,喂养赢瘦马匹。

是日,大军向前屯卫进发。”

【《满文国史档》盛京满文清军战报】

“阿礼哈超哈”满语音译,汉语义为“骑兵”、 “马兵”。就是说清军留下部分骑兵在中后所驻守,其余大军发往前卫,与宁远(兴城)大军汇于一处。

“九月二十八日,大军自中后所赴前屯卫,次沟儿河。

二十九日,抵前屯卫城,和硕亲王,多罗武英郡王率诸将观战毕,大军立营。

是夜,运云梯,挡牌、红衣炮至城下。

自亥刻始,发红衣炮攻城。”

【《满文国史档》盛京满文清军战报】

清军大队人马抵达前屯城外,大军统帅济尔哈朗和阿济格来到阵前观察地形,在城外扎下大营,等待云梯,挡牌、红衣炮等攻城武器运达,当夜九点左右(联系文字亥刻似应为亥时),开始炮轰城墙,大战开始了!

不过史料曾记载进攻之前,济尔哈朗似乎曾写信给李辅明总兵,劝其投降,这份清朝留下的档案文中的意思应该是攻城之前所写,但落款时间不知为什么竟是城破之后的十月初二。虽然松山战役中李辅明、吴三桂充当了一次逃兵,不过这次面对满清的威胁,选择了抵抗到底。

郑亲王致李大将军书

“大军主帅和硕郑亲王致书李大将军:

我率大军至此,将攻破山海关外城池,以断咽喉。去岁围松山,锦州,克塔山、杏山,将军亦明知之矣。今我以百余神兵突破尔大将军中后所城,是乃目前之明证也。况尔前屯.卫城比中后所坚固耶?其兵较松山、锦州兵强勇乎?我开导将军,务仰副上天好生之意,顺应时势,勿失事机。

将军果能率众举城来降,则身家得以保全,永享富贵也。否则,祸及己身,始悔前误,亦何益哉!望将军速思之。

十月初二日。”

【《满文国史档》盛京满文清军战报】

战斗从11月10日(农历二十九日)晚上九十点钟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即11日(农历十月初一日,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九月三十日)中午,城破。

“十一月初一日午刻,城毁多处。

遂于城圮处竖梯登城,谭泰旗专达在前,瓜喇牛录下阿希坦先登,迈图牛录下柯舍依第二登城,鄂木布牛录下巴达第三登城,巴泰牛录下专达祁他特第四登城,吉山牛录下专达永爱第五登城。

于是,各章京率兵相继登城,尽斩城内官兵,收其财畜妇幼。”

【《满文国史档》盛京满文清军战报】

这里的“专达”是后金(清)天聪八年(1634)所定八旗兵官名。就是什人长的意思。谭泰旗属于正黄旗,是这次攻取前卫的先锋。谭泰是正黄旗满洲固山额真(gvsa i ejen)就是旗的军政长官后来改为都统。

这场战役的最后结果:

“ 前屯卫城有总兵官二员:李富明、袁尚仁。副将二员:祖、李。参将一员:韩。打听一员:叶,游击一员:陶。都司一员:常。守备十余员,千总、把总约三十员。兵四千人,其中蒙古兵约一千人。以上官兵尽殪之。”

【《满文国史档》盛京满文清军战报】

(李富明,当为李辅明,原档如此)就这样四千明军“尽殪之

(殪,汉字,读作yì ,指

1. 死:“左骖~兮右刃伤”。

2. 杀死:“~此大兕”。

3. 跌倒:“奔~百余里间”)。

再看看清军战利品:

“克前屯卫城俘获物数目:

人二千一百有二名,驼十二峰,马二百九十七匹,牛三百八十三头,驴一百七十一头,共计二千九百六十五。

并获东珠六、素珠一,金六十一两,银四千七百四十八两-,石青杯二口,玉壶一把,.缎衣三百二十六袭,肷皮无袖齐肩女褂一件。”

“......(原文缺)

金砺旗获二等将军炮六十八位,三等将军炮一百十四位,红衣炮铅子一百二十发,小铅子五斗。

刘之源旗获大小将军炮六十位,行营炮三十位,火药二十筐,红衣炮铅子三十发,小铅子五斗。

墨尔根虾旗获大小将军炮一百三十位,三眼铣七十二杆,大小铅子八斗,火药十五筐。

吴守进旗获大小将军炮八十六位。

石廷柱旗获大小将军炮一百一十位,大铅子十五发,小铅子二百六十发,平常铅子一斗,.火绳一大笸箩。”

【《满文国史档》盛京满文清军战报】

解决了前卫城后,为怕前所明军跑路,派出了阿济格尼堪、布善率兵追击,驻守在前所城中的总兵黄色果然逃往山海关,清军兵不血刃占领前所城。

“护军统领阿济格尼堪布善率将士至中前所。

明总兵黄色、闻前屯卫陷弃城而遁。官兵追袭黄色败走。

遂拔中前所俘获千余人。并驼马火器诸物”

【清实录】清世祖卷之二

“恐中前所人闻我攻前屯卫,离城逃窜,遂遣意章京阿济格尼堪、布善率每旗巴雅喇甲喇章京一员,每牛录巴雅喇二人、噶布希贤超哈,外藩蒙古兵之半往围之。时中前所黄总兵官闻前电卫城陷,魂飞魄散,知军威不可敌,遂弃城向山海关逃窜,时阿济格尼堪,布山堵截,又率章京四人追。”

【《满文国史档》盛京满文清军战报】

接下来就是打扫战场,继续需找财物“

“初三日(11月13日)。大军驻营,分配俘获。

初四日(11月14日),留汉军于前屯卫城,以搜寻铜。

初五日(11月15日),仍驻城搜铜。”

【《满文国史档》盛京满文清军战报】

清军攻前屯卫时阵亡人数

“攻前屯卫城时阵亡人数:汉军章京一员,满洲专达、拨硕库四员,满洲甲士二十一七人,外藩蒙古拨硕库二.员、甲士五人。汉军拨硕库十员、甲士三十三人、敖尔布四十八人、跟.役七人。共损一百三十七人。”

【《满文国史档》盛京满文清军战报】

(“拨硕库”满语。汉语称领催(boxokv);“敖尔布”,又作鄂尔布。汉译作“鹿角兵”,为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掌舁鹿角之甲兵。)

这次战役对前卫城是毁灭性的,清军除杀死明军、俘获人口之外,“城中公私家舍一齊放火”,从此前屯卫这座千年”古辽东重镇“走向没落,沦落为今日籍籍无名的辽西小镇。

“使譯官朴庚生申繼黯從便探問其曲折:

則中後所前屯衞兩城將陷之際,城中公私家舍一齊放火,勿論男女各自燒死,資粮機械亦皆燒盡,分叱不喻。沙河衞段收入于寧遠,中前所段收入於山海關,舉皆守城清野之故,欲進欲留軍無見粮,且孔耿兩將以前鋒傷損其軍兵有倍于清人,以此速還以為休養進取之計,而我國砲手之致死者或云三名或云四名,致傷者亦過十餘人,是如虛實間所聞如此,乙仍于並只馳啟為白臥乎事。”

《昭显沈阳日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