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後,一首歌點燃全國抗日烽火,毛澤東稱其抵得上兩個師

1931年9月18日,這是一箇中國人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日子。

這天晚上10點,蓄謀已久的日本關東軍炸燬柳條湖南滿鐵路,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並以此為藉口,開始了其明目張膽的對我國東北侵略行徑,史稱九一八事變。它標誌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開始,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序幕。

九一八後,一首歌點燃全國抗日烽火,毛澤東稱其抵得上兩個師

事變前夕,中國東北軍駐三省正規軍16.5萬人,非正規軍4萬人,共計約20萬人。日軍在東北正規軍約1.5萬人,加上各種非正規力量,總兵力約2.7萬人。

在兵力對比中國佔完全優勢的情況下,張學良卻為一己之私,一再堅持對日不抵抗政策,下令不得放一槍一炮。

九一八後,一首歌點燃全國抗日烽火,毛澤東稱其抵得上兩個師

短短四個多月的時間裡,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軍佔領,3000萬東北同胞淪為無處安身的亡國奴。

此時,一首歌曲在流亡關內的東北官兵及民眾中傳唱開來,並且很快傳遍大江南北。它唱出了幾千萬東北父老流亡他鄉的悲慘心聲,更唱出了中華大地一觸即發的抗戰決心。它就是張寒暉的《松花江上》。

九一八後,一首歌點燃全國抗日烽火,毛澤東稱其抵得上兩個師

張寒暉(1902-1946),字含暉,今河北定州人,從小酷愛音樂,於1925入北平國立藝專戲劇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創作《松花江上》、《軍民大生產》、《去當兵》等著名歌曲,被譽為人民的藝術家。

九一八後,一首歌點燃全國抗日烽火,毛澤東稱其抵得上兩個師

1935年,張寒暉奉命前往西安宣傳抗日。此時的西安街頭,隨處可見思鄉心切而又無可奈何的東北軍官兵和無家可歸的東北流亡者,一幕又一幕的悲慘情景觸動他的心絃,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感人肺腑的《松花江上》就此誕生。

九一八後,一首歌點燃全國抗日烽火,毛澤東稱其抵得上兩個師

《松花江上》曲調中包含定州傳統歌曲“哭墳”的因素,音調似熱淚哭泣,使人悲憤交加,歌詞敘述著東北父老的真實遭遇,真切感人;尾聲處於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著要求起來抗爭的力量。

這樣一首悲怨壯烈歌曲深深地打動了數十萬東北軍民,聞著泣不成聲,不就便傳遍西安,並迅速傳唱至祖國的大江南北。

九一八後,一首歌點燃全國抗日烽火,毛澤東稱其抵得上兩個師

毛澤東曾評價《松花江上》,“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

其在日寇大舉侵略之際,道出了東北父老乃至中華民族的悲憤之情,呼喚著我們的民族之魂,點燃了抗日烽火。

更多世界歷史文化,敬請關注:社稷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