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背水一戰,只聽韓信的解釋,你就錯了

韓信攻趙,陳餘帥兵於井陘一帶佈防。當時韓信軍數量上少於對方數倍,地勢上處於劣勢,

而且屬於客軍,唯一可以仰仗的就是韓信的才能。兵法上說,千里奔襲必撅上將軍,而且韓信背水紮營,是居於死地。從常規看來,必定是失敗了,但是韓信以超常人的智慧贏得了戰爭的勝利。慶功宴上,諸將疑惑,韓信解釋說:帶領一幫新兵蛋子,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如果有士兵有可逃生的路就都跑了,那還有毛用。諸將都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關於背水一戰,只聽韓信的解釋,你就錯了

我就說一點,剩下的自己悟。

其實韓信只是說出一個方面,而更重要的幾個方面他並沒有說。咱們一一道來。

提前掌握情報

韓信攻打趙之前,已經通過張耳在趙國安插間諜。史記上記載,趙國聽到韓信想從井陘進攻趙國的時候,趙國有個將軍李左車,曾經建議陳餘正面採取守勢,派出奇兵從小路抄韓信的後方,但是這個建議被陳餘拒絕。韓信聽說了李左車的計策不被採用,這才出兵井陘。

另外,由於張耳曾經是趙國臣子,對趙國很熟悉,李左車所說的小路,卻被韓信利用,晚上從小道帶人上山查看趙軍虛實,找到致勝的辦法。

暗留殺招

韓信看好地形,留下2000精兵,並安排:見趙軍傾巢而出之後,拿下趙營,更換旗幟,等趙軍回營時,夾擊趙軍。

關於背水一戰,只聽韓信的解釋,你就錯了

大佬很雞賊。

反客為主

韓信雖然新滅魏代兩國,但是兩國實力確實很小,韓信呢,以前不怎麼有名。陳餘本來就有輕視之心。韓信,又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派遣一萬人馬背水下寨。果然,‘趙軍望見而大笑’。

韓信以自己為誘餌引誘趙軍。韓信和張耳親自大張旗鼓,帥兵到趙營前挑戰,與趙軍大戰良久。而後,佯裝戰敗,撇下旗鼓,後撤。陳餘本來與張耳那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見韓信和張耳失敗,令軍隊出營擒拿二人。趙軍一見立功的機會到了,傾巢而出,都去搶戰利品。等追到韓信軍營,韓信回撤的軍隊已經重新布好防守。趙軍久攻不下。

關於背水一戰,只聽韓信的解釋,你就錯了

關門。

趙軍為啥久攻不下,一是韓信早有準備,而很多趙軍純粹為了搶戰利品,估計跑的兵器都扔了,第二個原因,就是井陘道,實在是太窄,歷史記載‘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趙軍根本就展不開,無法發揮人數的優勢,前軍在戰鬥,後軍只能乾瞪眼看著,反而容易被人設伏從中切斷。趙軍與韓信軍的地勢優勢現在顛倒了,成了趙軍不利。韓信,所處的根本就不是死地,而是贏得了地理優勢。陳餘必定是久經戰場,一看不對,後隊變前隊,要撤。而韓信的陣營與趙營有近三十里的距離,如果算上趙國前後軍的長度,怎麼說有二十里路吧,又激戰了這麼久。等趙軍到自己營下的時候,一看營門緊閉,旗幟已經是韓信的漢軍紅旗。這一下,首先就是跑了半天累了想修整,看見老窩丟了就心慌了,失了軍心,再一個,地勢又是不利於趙軍。

關於背水一戰,只聽韓信的解釋,你就錯了

怎麼打?

趙軍立馬就亂了,跑的跑逃的逃,‘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軍夾擊,快速解決戰鬥,趙軍大敗,陳餘戰死。

熟知對手才能中庸

我們說過韓信是和張耳一起攻打趙國的。張耳和陳餘原來是很好的朋友,二人知根知底。陳餘在韓信面前就是裸體暴露。

陳餘這個人呢,史書記載‘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在他們那個層面的圈子裡算是政治上昏聵,有個能人李左車,他不用。陳餘的治軍才能也非常一般,韓信佯敗的時候,士兵傾巢而出,爭搶戰利品,韓信的2000騎兵是怎麼進趙營的呢,‘馳入趙壁’,也就是幾乎沒啥抵抗。後來,局勢一不利,又爭相逃跑。無論勝敗都不能節制士兵,做合理的安排,導致士兵無組織無紀律。

關於背水一戰,只聽韓信的解釋,你就錯了

義兵不用奇謀詭計

伏兵制敵

史書上沒有記載韓信伏擊趙軍,但是我猜想有兩點依據,一是從兵力上分析,‘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背水營中一萬,奪旗騎兵2000,剩餘人馬不能閒著。二是夾擊趙軍快速取勝,我們說過,井陘道窄,說是夾擊,雙方都展不開兵力,容易形成對峙。趙兵那麼快潰散,我猜測韓信沿路很可能有伏兵,在趙兵稍微慌亂的時候達到迅速出擊的效果。

我們看到,這個謀劃,超出常規,又在情理之內,非常有想象力,也非常縝密,環環相扣,不得走錯半步。所以,歷史上學背水一戰的基本都失敗了,實在應為這個戰例影響因素太多,不容易復現。

史記關於背水一戰的記載如下,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欲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成安君陳餘聞漢且襲之也,聚兵井陘口,號稱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聞漢將韓信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新喋血閼與,今乃輔以張耳,議欲下趙,此乘勝而去國遠鬥,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原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彼前不得鬥,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後,使野無所掠,不至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於戲下。原君留意臣之計。否,必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稱義兵不用詐謀奇計,曰:“吾聞兵法十則圍之,倍則戰。今韓信兵號數萬,其實不過數千。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今如此避而不擊,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誡曰: “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赤幟。”令其裨將傳飧,曰:“今日破趙會食!” [2] 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謂軍吏曰:“趙已先據便地為壁,且彼未見吾大將旗鼓,未肯擊前行,恐吾至阻險而還。”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張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信所出奇兵二千騎,共候趙空壁逐利,則馳入趙壁,皆拔趙旗,立漢赤幟二千。趙軍已不勝,不能得信等,欲還歸壁,壁皆漢赤幟,而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兵遂亂,遁走,趙將雖斬之,不能禁也。於是漢兵夾擊,大破虜趙軍,斬成安君泜水上,禽趙王歇。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於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坐,西鄉對,師事之。諸將效首虜,休,畢賀,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信曰:“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