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五年:高樓平地起


一加五年:高樓平地起

一加五歲了。

2013年12月17日,在深圳車公廟的一座寫字樓中,從OPPO離職不久的劉作虎召集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他們打算在手機市場中再插下一面旗子。一加手機就此誕生。

在談到關於“一加”這個品牌名稱的由來時,劉作虎認為,“1”是代表著現狀,在目前的手機行業中沒有一款產品能夠真正做到極致,“+”則是他這個品牌的期許:他希望,一加能夠為市場提供最極致的手機產品。

草創初期,即便一切都還是未知,劉作虎依然對這個新生的品牌有著很高的期望。他說,希望把一加打造成“受尊敬的全球品牌”。

期望歸期望,現實歸現實。雖然理想很宏大,劉作虎也知道實現這一切並不簡單,尤其是在手機行業劇變的大背景下。

於是,在那之後的五年裡,他小心翼翼地引導著一加的成長,每次面對外界,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要健康活下去”。

五年後,一加不僅活下來了,而且還活得挺舒服。從一個新生兒成長為一家年入百億的手機廠商,這是一個堅持的故事。

2013——“不將就”的手機新軍

即使是剛認識劉作虎不久的人,也很容易地就能看出他身上“產品經理”的風格。

在OPPO的那段日子裡,劉作虎主導了藍光DVD產品的研發和生產。這款產品遠銷歐美,成為當地發燒友家中必備的一款高端DVD。甚至連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也是OPPO藍光DVD的用戶。

和這類高標準的用戶打交道,讓劉作虎心中逐漸形成了一套高要求的產品準則。他認為,產品才是獲得用戶認可的根本,為此,他願意不計成本地去打磨、鑽研。

“我也可以選擇節省成本,但是做出來的東西總是感覺差了一點,過不了自己這一關,用戶肯定也不會買賬。”他說。

2013年創辦一加之後,劉作虎將這個觀點濃縮成了簡單的三個字“不將就”。

和在OPPO做DVD一樣,一加從誕生之初,面對的也是一些對科技有著挑剔眼光的用戶。

一加在創立之初就在網上設立了一個論壇社區,並且吸引了10萬名註冊用戶。這些粉絲都是高度認同一加“不將就”的理念、並對目前的手機有著更高要求的極客。

因此,在論壇上,劉作虎和團隊成員們每天都會和論壇上的網友們討論產品的具體功能,聽取他們的意見。

他們從此知道了用戶喜歡什麼樣的屏幕和芯片,想要在軟件上實現什麼樣的功能。很多時候,用戶提出的理念,甚至連團隊成員都沒有想到。

劉作虎並不介意用戶“挑戰”他的想法。他覺得,用戶能夠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之中,這是讓他們產生對品牌認同感的一個好方法。

於是,那段時間,在和團隊開會時,劉作虎經常強調:“如果用戶不認可你這款產品,那麼它就沒有價值。”

劉作虎還願意把公司裡的大小故事在論壇或者微信群中和用戶分享。每當產品出了問題,劉作虎也會幫一一解答。為此,他還會讓團隊成員一起參與到討論之中。

他管社區裡的這種透明交流的氛圍叫做“擁有感”。這種“擁有感”他認為是一加值得擁有的。

當時,很少有手機品牌有著和一加一樣的發展氛圍——似乎每個人都是產品經理,其中包括了公司的團隊成員,也包括了每一位樂於提出意見的用戶。

就在這種產品火花的不斷碰撞之中,一加從競爭中拔地而起。劉作虎說,希望一加之後會是一個“受人尊敬的企業”。

2014——異軍突起

“手感真TMD好!”2014年5月,一加1發佈會上,劉作虎摸著新手機的後殼,飆出了一句帶髒字的感嘆。

這徹頭徹尾的認可,是劉作虎走遍天涯才換來的。

在一加1的研發過程中,劉作虎產生了一個想要做一款與眾不同的手機後蓋的想法。

但大部分市面上能夠找到的材料,他都不夠滿意,“我有一個大致的概念,我能判斷出來哪些可以做得更好。”

為了實現這個感覺,劉作虎和團隊跑到了日本,聯繫到了一家名叫Cashew株式會社的公司,希望後者能為他們提供協助,打造一款“完美的外殼”。

這是日本當地一家已經有半個世紀塗料經驗的企業,很少有國內的公司會找到它們,更別說向它們提出這麼一個別致的要求。

但劉作虎就是確定了,Cashew株式會社就是他要找的那個合作伙伴。在一次會面中,對方給劉作虎展示了一個此前從來沒有商用過的塗料“BabySkin”。

按照劉作虎的回憶,這款塗料的材質實際上真的就很像嬰兒皮膚的細膩觸感,手機握在手中,或者貼著皮膚去摩擦感受,像嬰兒的肌膚那樣滑,又不是那種一滑就滑掉地上的感覺。他立馬就敲定了這個塗料。

走出Cashew株式會社的大門,劉作虎興奮地打了幾個電話給團隊的成員,說“後蓋的材料找到了,這個手感太好了”。

等到第一批機器做出來後,劉作虎拿過一臺,將後蓋不停在臉上搓,邊搓邊感嘆“這太舒服了”。

最終,在發佈會上,這種舒服轉化為了劉作虎的一句發自肺腑的感嘆。


一加五年:高樓平地起



一加1的旗艦配置,也改變了外界用戶對於中國手機的看法,他們驚訝地發現,這樣一款強產品力的手機,居然是來自一個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深圳手機企業。

於是,一加在海外也開始聲名鵲起。最初是在歐美,就連《紐約時報》和《時代週刊》這樣的權威媒體都用不少的篇幅來報道了這個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手機品牌。

這種知名度甚至帶來了一些有趣的誤會。在海外,一些用戶一開始並不清楚一加是一個來自中國深圳的品牌。已經厭倦了此前國產山寨手機的這部分用戶經常會說:“我再也不使用中國產的手機,而是要使用一加手機。”

這種評論經常讓一加團隊的成員們哭笑不得。

之後是印度,2014年9月,時任亞馬遜全球副總裁兼印度亞馬遜的負責人Amit Agarwal冒著大雨來到了香港,第一次見到了劉作虎。

除去亞馬遜高管的身份外,Agarwal的另一個身份是一加手機的粉絲。那次見面,他們就討論了把一加手機引進印度的合作。

那次會面三個月後,一加聯合亞馬遜在新德里召開了一場發佈會,宣佈一加手機正式進軍印度市場,以亞馬遜為戰略伙伴,主攻印度高端線上市場。

很快,一加就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公司總部組織了一次用戶的線下聚會。聚會活動那天,一加印度的員工驚訝地發現,現場來了數百名一加的粉絲,他們不僅僅來自班加羅爾地區,有的還來自孟買、新德里等城市。有用戶甚至從印度北部地區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來到現場。

很快,在組建印度團隊的時候,一加又收到了幾百封的簡歷,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印度最好的學校。在以往,這些學校畢業的學生很多都是去Google、Facebook這些國際的公司。

對於一加來說,2014年是初嘗勝績的一年。年底,在成立一週年慶祝儀式上,劉作虎現場宣佈,一加1年內銷量將突破100萬,其中60%以上賣到了國外,公司早在創立十個月內就實現盈利。

在臺上,劉作虎躊躇滿志。看起來,一加也正走在自己的康莊大道上。

2015——彎路?教訓!

事物總是曲折前進的,一家企業的發展也不例外。

對於一加來說,2015年也是它們走進波折期的一年。

在經歷了一加1的成功之後,2015年,一加照例推出了旗艦機型一加2。一加2的問世卻多有坎坷。

量產前,劉作虎發現一加2樣機的指紋解鎖很不靈敏,他不能接受把一款達不到自己要求的產品推向市場。

然而當時,一加2已經發布,數百萬份預購訂單已經堆到了公司的系統中。面臨著幾百萬的預購申請,劉作虎最終決定停售20天,解決問題之後再上市。

但訂單的流失是陡坡式的,幾十萬臺貨被撤回,一加不僅損失了價值十幾個億的物料,更是錯過了市場熱度。

另外,一加2搭載的氫OS,雖然在工藝設計上獲得了不少好評,但由於項目研發從2014年9月才開始,時間太短導致的功能和穩定性上的不足,引發了部分用戶的不滿。


一加五年:高樓平地起



與此同時,處在國內互聯網手機廠商大打價格戰的時期,一加出於“價格稍微低一點,可以賣更多的量”的考慮,還推出了一款中低端手機“一加X”。但由於定價策略失誤,一加X出貨也低於預期。

從異軍突起到質疑連連,一加在前後兩年間從天堂跌落凡間。不少人擔心,這是否又會是一個曇花一現的品牌。

劉作虎沒有對外講太多。只是,在年底,一加的員工們受到了一封來自他的全員郵件。

在這封題目為《聚焦,再出發》的郵件中,劉作虎總結了2015年一加運營的得失,並反思稱:由於“太過急於求成,在公司還沒完全站穩的時候就邁起了大步,一度迷失了方向”。

他總結稱,之後一加將永遠堅持精品路線,不會為價格犧牲品質。

在迅速擴張和慢慢成長之間,劉作虎最終選擇了後者。後來他說,他有一天突然想通了,一加創立的初衷就是做好產品,只要產品能做好,就什麼都不用管。

刺破了膨脹之後,一加開始了新一段的旅程。有時候,早犯錯比晚犯錯要好得多。

2016——“二次創業”

調整過後,劉作虎把2016年稱為一加“再創業”的一年。

2016年算是一加劫後餘生的一年。此前的價格戰後,一些資金無法堅持的公司紛紛倒下。一加由於堅守自己的產品線,反而活了下來。

但這還不夠。隨著玩家數量的不斷減小,一加還需要跨過獨木橋,成為到達彼岸的那家公司。

為此,一加從頭出發,再次聚焦到了新產品的研發上。

這一年推出的一加3,從產品設計到軟件,團隊都付出了加倍的心血。

和前兩代產品相比,一加3首次使用了金屬材質,同時變得更加纖薄,最薄處僅4.9mm。

為了讓金屬機身同樣具有“爽”的手感,劉作虎在機身背部上繼續做起了文章。

為了達到他理想中的背部弧度,一加的產品團隊前後共打磨了上百塊不同弧度的打樣,劉作虎對這條弧度的要求是——“讓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平的東西,但是摸起來是一個有弧度的東西”。

這看起來是一個很不可理喻的要求,更多時候會出現在“如何把下屬逼瘋”的段子裡。事實上,一加的設計團隊確實差點被劉作虎的這個要求逼瘋。

但劉作虎還是堅持他的要求。“0.1毫米甚至是0.05毫米的一個差異就決定了這款產品的氣質,拿到手裡你才能真正感覺出差別,最後選定了這款版本,看起來很挺、很簡潔,但是摸起來的手感很好。”

另外,氫OS在經歷2015年的初生之後,終於打磨完畢。團隊對氫OS一共修改了40個版本,進行了4萬多個優化和修復,在速度、穩定性和續航能力方面均大大提升。

最終,一加3在市場上獲得了足夠熱烈的迴響。6月全球開售後,儘管已經提前備貨,但抵不住用戶強大的購買力,一加3在官網和京東瞬間宣告售罄。

產品的優秀表現力延續到了一加當年的另一款產品一加3T上。12 月12日,一加3T正式在印度亞馬遜官網開售。根據印度亞馬遜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一加3T在不到一分鐘內就售罄。

這兩款手機也讓一加重新獲得了認可。在海內外媒體的版面上,一加3超越了iPhone 7 Plus、LG G5、Samsung Galaxy S7 Edge等產品。有媒體評價稱,一加3可以說是2016年度的最佳智能手機。

當然,誘惑依舊存在。在經歷了復甦的春天之後,團隊再次提議,要不要做中端產品?劉作虎果斷拒絕了,“只做旗艦,要有戰略定力”。

在他看來,誘惑無時無刻都會影響自己的決策,他所能做的,就是摒棄雜念,朝著自己設定的那個方向,繼續前進。

2017——“100億”的顛覆

2017年6月,一加5在北京發佈,剛上市就引發搶購,由於銷量太火超過了一加的預期,導致供貨短時間內跟不上,提前賣光了之前備貨訂單的量。

為此,劉作虎在微博上表示後悔:“MD,一加5訂單還是追少了”。

產品銷售的火爆帶來一加營收大幅提升,2017年底,一加首次對外公開了公司的運營數據:當年,一加的全年銷售額為14億美元,以當時的匯率來換算,已經接近100億人民幣。

這意味著一加不僅活了下來,而且還活得很舒服。它已經不再是人們傳統印象中的那個“小而美”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一加也超越了不少傳統的手機巨頭。

一個例子發生在印度。在當地,高端手機往往指售價在30000盧比(約3000元人民幣)以上的手機產品。在一加之前,佔據印度高端手機市場的基本是蘋果和三星兩家大品牌。


一加五年:高樓平地起



一加的進入改變了固有的格局。通過高質量的產品、互聯網的營銷方式、用戶關係的建立,以及線上渠道的搭建,一加最終成為了印度高端手機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比如說,早在一加5上,一加就引入了8GB+128GB的存儲配置,這在印度市場是第一家。

除此之外,一加在印度的社區也幫它們獲得了大量用戶的支持。在當地,手機用戶更喜歡能夠和品牌的相關團隊溝通互動,來直接表達自己對於手機的看法。為此,一加開放了許多渠道,和用戶進行日常交流。一加甚至在印度開了線下體驗店,加強和用戶在線下的溝通。

這些措施使一加在印度高端市場有機會逐步反超蘋果和三星。第三方市場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一加在高端手機市場中,線上的份額排到了第一的位置。同時,一加也是高端價位段之中,唯一一個以線上渠道為主的手機品牌。

根據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印度線上高端手機市場(400美金以上,約合2800元人民幣),一加市場份額已經佔據第一位,高達57.1%。且在第三季度的印度整體高端手機市場裡(線上&線下),一加的市場份額佔比32%,僅次於蘋果。到了2018年,一加更是成為了印度高端手機市場的市場份額第一名。

顛覆了許多行業傳統的一加,在2017年成為了全球旗艦手機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2018——“安靜的力量”

儘管已經在2017年就做到了年入百億的規模,但每當劉作虎被問到一加未來的目標時,他總是說:“活下去就好。”

反映到具體的公司運營上,劉作虎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他的這種態度。他說,一加今年提出的一個概念叫“無負擔”,這不僅僅體現在手機產品的設計上,還體現在了公司的運作上。

“我希望公司每個人都是無負擔的,我不是說一定要賣1000萬臺、2000萬臺,可能賣個800萬臺公司也能活得很好了。做企業最主要的是有合理的利潤,能夠給員工合理的回報,健康地活著。”劉作虎說。

這並不代表劉作虎打算讓一加變得小富即安。

11月,在一加6T的美國發佈會上,劉作虎宣佈了和美國運營商T-Mobile的合作。這意味著在以運營商渠道為主的美國市場,一加打開了更廣闊的一片天地。


一加五年:高樓平地起



這並不是一次一蹴而就的合作。雙方曾經就是否要添加預裝App的問題來回商討過很多次。這是在運營商渠道銷售手機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但劉作虎並不認同。他認為,是否要安裝App,完全應該讓用戶自己決定,如果預裝了,一加就會失去自己簡潔的產品特點。

劉作虎最終還是以自己的不急不躁的講述,打動了T-Mobile。T-Mobile的員工後來和他說,其實公司內部很多人都是一加的粉絲,因為他們也認可劉作虎以產品和用戶體驗為先的理念。

之後,在一加6T邁凱倫特別版的發佈會上,劉作虎又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安靜的力量”。

“我們在講自己的故事的時候,是很平淡的,像喝一杯水的感覺。但是長期來看,因為你長期積累,這種力量是強大的,它不是一時的,更多是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在他看來,一加一直以來不聲不響地做自己的事,反而積累的力量會更具有爆發力,真正發揮出來的時候,會帶來更大的震撼。

五年來,一加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小而美”,但一直安靜的它們,正在慢慢改變這個在外界根深蒂固的觀念。

同樣是在一加6T邁凱倫合作版的發佈會上,劉作虎公佈了一個統計數據,他說,在過去十多年間,國內市場最多的時候曾經共存過6000個手機品牌,但現在存活下來的,也許兩個手都能數得出來;對於所有智能手機行業的參與者來說,智能手機行業競爭的“下半場”已經開始了。

對於一加來說,“小而美”的標籤已經不再適合。發展至今,它們已經成為了全球旗艦機市場的核心品牌。未來要做的,就是把這個位置繼續穩固下去。

現在,劉作虎依然沒有給團隊未來的發展定下具體的目標,但他有自己的想法。迎來五週歲的生日後,他希望一加還能迎來自己的10歲、20歲,甚至百歲生日。而要做到這一點,他還是堅持“把產品做好”這個簡單的價值觀。

這正是一加這五年來一直在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