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这位73岁孤寡老人值得所有人学习

黄骅73岁孤寡老人成功捐献遗体

为黄骅首例遗体捐献者 社会各界纷纷祭奠

12月10日,黄骅市旧城镇白庄村73岁孤寡老人白志强的遗体被接送到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至此,老人生前志愿逝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的心愿得以圆满。据了解,白志强是黄骅首例遗体成功捐献者。

如今,点开沧州市红十字会官网的“网上纪念园”栏目,出现一面醒目的纪念墙,这里是沧州市红十字会为纪念沧州地区遗体捐献者而设立的网上纪念碑。记者发现,白志强的名字已深深烙刻,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为老人送上致敬的菊花,以及祭文。

黄骅这位73岁孤寡老人值得所有人学习

沧州医专工作人员现场向老人亲属签发荣誉证书

  • 黄骅首例遗体捐献者

9日23时,白志强安详地离开了人世,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生前,他做出了一个很多人不敢想也不愿意做的决定——遗体捐赠。

接到老人离世的消息后,沧州市红十字会立即启动遗体捐赠程序。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代表、白庄村委会有关人员、老人的亲属好友、黄骅市红十字会有关人员一一向老人的遗体作了的告别,大家为这位饱经风雨的老人送上最后一程。

10日11时,白志强老人的遗体被顺利接送到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依照老人生前的遗愿,他的遗体被无偿捐赠给医学科学事业,成为黄骅第一例遗体成功捐献者。人们在为白志强老人病逝感到痛心的同时,更为他以这样的方式留下最后的馈赠,以及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贡献的义举表示钦佩。

  • 高中辍学回家自学成医

据白志强老人的叔伯大哥白志伟介绍,白志强从小体弱多病,但学习十分刻苦,当年全乡仅有几人考入黄骅中学,他就是其中之一。然而由于身体原因,白志强老人并未读完高中便辍学回家。基于健康的渴望和好学的精神,白志强开始自学医书,平时省吃俭用,几乎所有积蓄都用来购置各种医学书籍。“满满四个书架的医学藏书成了他全部家当。”白志伟说,几年的时间,白志强自学了中医西医等多门学科,为了提升医术,他还遍访当地有名望的老中医,在当年黄骅市中医师资格证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凭借刻苦好学的精神,白志强的医术也日趋渐长,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和称赞,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大夫、名大夫。

  • 十年前签订遗体捐献志愿书

职业经历让白志强老人感悟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几十年的风雨让他更能坦然面对死亡。

由于工作关系,白志强老人了解了红十字会遗体捐献的相关情况。2008年7月17,白志强老人来到黄骅市红十字会填写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志愿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学事业,为祖国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防治工作水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着没有做什么贡献,死了还能为社会做点事,挺好的。”白志强的弟弟白志德回忆哥哥当年签订了志愿书后跟他说的话。尊重哥哥的遗愿,白志德没有阻止大哥的行为。

2017年,老人因心脏病就医时,查出患有胰腺癌。由于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老人选择了不做手术治疗,坚守在自己的小诊所里为村民看病抓药。直至今年春天,老人的病情加重且不能自理,才离开了他奋斗一生的行医阵地,住进了黄骅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

生于平凡,终于伟大。白志强老人留下了生命最后的馈赠,却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生命的价值,他的崇高境界和博大胸怀让人心生敬畏,也将被世人铭记。

白志强老人离世后,白志伟连夜撰文以示哀伤和纪念,让我们谨以此文,共同向老人致敬。

吾弟仙逝,痛断肝肠。

此等义举,感动上苍。

夜不能寐,茶饭不想。

遥望蓝天,泣书此章。

阴阳两界,天各一方。

告慰英灵,愚兄所望。

呜呼哀哉,呜呼志强。

九泉有知,愿君安祥。

亲朋故旧,想必同伤。

转发此文,朋友相帮。

弘扬正气,社会共享。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于海宁 通讯员 张金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