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聚是不如人羅隱和雲英的故事

《贈妓雲英》 (唐) 羅隱

鍾陵醉別十餘春, 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聚是不如人羅隱和雲英的故事

鍾陵:古代縣名,在今江西進賢。

掌上身:形容女子體態輕盈美麗。用了漢代趙飛燕典故。據《飛燕外傳》載,漢成帝之後趙飛燕體態輕盈,能作掌上舞。

成名:中舉。張籍有詩“十年人詠好詩章,今日成名出舉場” ,元代高明有詩“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成為衡量人才的標準,也是人才入仕出名的途徑。雲英是誰?與羅隱又有什麼故事?

羅隱這個人才華高,有許多關於他的傳說。說他本該做皇帝,但是呢從小家貧,母親有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灶王爺,灶王爺專門負責打小報告,就把他給告了,玉皇大帝生氣,下令抽去羅隱身上的龍骨,換成凡骨。結果給羅隱換骨的時候,羅隱緊咬牙關,以至於嘴裡的骨頭沒有換成。也就是說給羅隱留下金口玉言。一身凡骨,卻有金口玉言,這就註定他成為一名詩人。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聚是不如人羅隱和雲英的故事

從這個故事上來看就知道羅隱這一生註定坎坷。

首先他的確錦心繡口,很有才,例如如“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家財不為子孫謀”、“今朝有酒今朝醉”、“任是無情也動人”“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些千古名句都出自他手。

但可惜他生在唐朝末年,考試考了10次都沒有考中,倒不是因為他文章寫得不好,而是他的文章寫得太好,宰相鄭畋和李蔚都很欣賞他,但是他這個人文章裡太多諷刺意味,而且人也比較狂,領導們都不太喜歡他,導致遲遲沒有考上。例如有一次他去考試的時候,趕上天下大旱,皇帝呢下詔求雨做法,羅隱就上書說這下雨乾旱都是自然規律,沒有道士能做法的,不如您自己虔誠的求雨,老百姓知道陛下您記掛著他們,他們就會很高興。這話說得雖然對,但是皇帝聽了不舒服啊,合著你讓我演戲給老百姓看,你讓我聽你的還是不聽你的,聽你的我成了戲精,不聽你的我就不牽掛百姓,算了不理你了。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聚是不如人羅隱和雲英的故事

這就導致羅隱十年沒有考上

羅隱屢次科場失意,生活潦倒。據說有一次羅隱以寒士身份赴舉,路過鍾陵縣認識了當地歌樓一個有才思的歌妓雲英。

當時的歌妓雲英也是個才貌雙全的女子,二人共同語言比較多吧。很聊的來。十二年之後,羅隱又在鍾陵見到了雲英,於是二人又互懟起來,雲英就問羅秀才可曾脫白,也就是問他高中了沒有。羅隱就寫詩一首懟過去“鍾陵醉別十餘春,重見雲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離開鍾陵十幾年又重逢,我們還是老樣子,我也沒有高中,你也沒有結婚,可能我們兩個都是同病相憐,不如別人吧。

但是一個是才子,一個是才女,怎麼可能不如別人呢,只是二人都生不逢時,沒有那個機會罷了。都說這兩句話是古人對於剩男剩女的比較文藝的一種說法,但是每每讀了這兩句詩,所得的感受和感動遠遠比剩男剩女這四個字要更加扎心,都是才貌雙全的才子佳人,卻因為沒有這個機會,而未成名,未嫁,不是因為不如人,而是因為自己每每錯失那個機會。

這總會讓人聯想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羅隱雲英的遭遇和白居易琵琶女的遭遇何其相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