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股东投资获益,TCL 设计了非常复杂的资本运作路径

为了让大股东投资获益,TCL 设计了非常复杂的资本运作路径

2018 年 12 月的时候,TCL 曾经公告准备以 47.6 亿元,将其直接持有的旗下 8 家公司股权出售给 TCL 控股。剥离的 8 家公司主营业务为 TCL 消费电子、家电等智能终端业务以及相关配套业务,这些业务占 TCL 集团营收比重超过 50%。

TCL 的业务比较复杂,电视、手机贡献一半营收,在 2013-2015 年分别盈利 3.1 亿元、6.5 亿元、3.1 亿元,但从 2016 年开始业绩下滑,亏损了 4.4 亿元,2017 年亏损扩大到 15 亿元。当时剥离方案发布后,《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也报道过,电视、手机这两大业务的资产为 127 亿,但估值却是 -7.98 亿。深交所也对这样的估值发去了问询。

反而是做电视面板的华星光电成为 TCL 集团最主要的利润来源。2015-2017 年,华星光电营收占 TCL 集团总营收比重分别为 18%、22%、28%,净利润 20.7 亿元、23.30 亿元和 48.62 亿元,占 TCL 集团净利润比重分别为 64%、109%和137%。但要注意的是,面板的盈利非常依赖政府补贴,2017 年它获得了 11.59 亿补贴,2018 年前三季度又获得补助 8.96 亿元。

不过,由于这是公司内部的资产重组,不管外界是赞成还是反对,决定权还是掌握在股东手中。1 月 7 日,TCL 召开股东大会,这个重组方案获表决通过,在低价卖出成熟业务的同时,也剥离了 5 万多名员工以及 150 亿有息负债。

然后在 1 月 10 日,重大资产出售方案获通过后,TCL 集团推出股份回购方案,将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总金额在 15-20 亿元之间,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 3.80 元/股(含)。1 月 15 日,董事长李东生完成了增持。

卖资产跟回购股票,分开来看没什么特别,合起来看才能看到全局。

家电行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TCL 的电视和手机业务可能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接盘方接手;而资产留在上市公司体内,亏损与业务太多又会影响公司估值。在这样的情况下,TCL 将成熟的电视和手机业务,以不到 47 亿元低价出售,是一石二鸟:大股东获得确定的现金回报;公司主业聚焦为盈利的面板业务有利于提高估值。

然后在股价下跌后,以 15-20 亿元的现金,回购上市公司股份。这同样也是一石二鸟。

这意味大股东对 TCL 的控股权提高了,减少了以后发行新股份对控股权的稀释。而 TCL 下一步的资本运作肯定是新发行股份。

因为目前华星光电的电视面板项目,主要通过在其子公司层面引入地方政府投资的方式进行融资,并且答应地方政府在一定期限后实现退出。地方政府可能的退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地方政府持有的华星光电子公司股权,然后地方政府通过取得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实现退出;另一种退出方式是上市公司直接现金购买地方政府持有的华星光电子公司股权。

显然,如果是现金退出,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造成很大的压力。目前 TCL 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在 66%以上。对比之下,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式对于上市公司更加有利。但由于之前 TCL 的业务繁杂,地方政府看好的业务板块是面板业务而非家电业务,这种业务结构不利于提高估值、让地方政府获益退出。

于是,以让地方政府投资退出为终局,就有了先卖资产、再低价回购增强控股权的前两步操作,大股东得到的是确定的收益,而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则要承担不确定的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