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悟語之“別”

漢字悟語之“別”

漢字悟語之“別”

別,一個充滿傷感的字,情越深,痛越重。你若不信的話,請將“別”這個字分解成口、力、刂,我們可以理解為:憋了口氣,用力將人心狠狠地剜了一刀,讓人痛得眼淚流個不停。

前幾天,我閒暇在家翻看手機,在微信裡看到了一篇微型小說,瞬間鼻頭一酸,心裡一痛。小說全文如下:

有一次坐火車,兩個老婆婆坐在我身邊,其中一個是來送另一個的,兩人雙手拉在一起不停唸叨著。要發車了,一個老婆婆下車,回頭說了句話:“姐啊,今年我89歲,你90歲,這是我們這輩子最後一次見面了……”

別,總是讓人將難捨難分的傷痛憋藏在心裡,實在掩飾不住了,就默默地抬手擦拭不停流出的淚水。這一刻,讓我想起張愛玲曾寫過的一首詩《一別,便是一生》:

有些人一直沒機會見,等有機會見了,卻又猶豫了,相見不如不見。有些事一別竟是一輩子,一直沒機會做,等有機會了,卻不想再做了。有些話埋藏在心中好久,沒機會說,等有機會說的時候,卻說不出口了。有些愛一直沒機會愛,等有機會了,已經不愛了。有些人是有很多機會相見的,卻總找藉口推脫,想見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有些事是有很多機會去做的,卻一天一天推遲,想做的時候卻發現沒機會了。有些愛給了你很多機會,卻不在意、不在乎,想重視的時候已經沒機會愛了。人生有時候,總是很諷刺 。 一轉身可能就是一世……

別,一步步割捨人的情感,那一刻的心緒,只有在別時晶瑩閃爍的淚珠中才能讀懂。

漢字悟語之“別”

漢字悟語之“別”

別,我覺得它首先是個動作,一個快慢不勻的動作。快的可瀟灑離去,慢的可緩緩定格。“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詩人們之間的分手再見,慷慨豪爽。“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是情人間纏纏綿綿的相送,話語萬千,竟然哽咽無語,只有淚眼相對。

千百年以來,以“別”為題的詩文太多太多,除了悲傷的離別外,還飽含著其他許許多多的內容與情感。其中,有“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的堅守之情;有“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之情;有“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豁然之情;更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深摯的惜別之情。

別,從古到今,無人不知,無人不嘗;別,是一種場面,一種心情,一種體會,一種生活;別,是一種真實,一種勇氣,一種殘缺,更是一種完美;別,是一個階段,而不是一個結果;別,是一種成長的經歷,一個成熟的過程。

人的一生,總是要面對各種別離,有的別,可以再回來、再見到;但有時候的別,卻永遠無法再見。

別,讓悲情久久不能揮去的同時,它也會化悲痛為力量,激勵你為分離後的生活去努力。我認識一位在外打拼多年的小夥子,他講述了每次回家過年返程時的情形:我從父母家出發的前一天,母親就會不停地在客廳與廚房之間穿梭,她把我愛吃的,大包小包地塞滿我的行李箱。在臨行前,父親照例包了一個大紅包,然後殷切地說:“出門在外,順順利利!”紅包猶如千斤重 ,壓 在 心 底 ,痛 得 無 以 復加。我不敢想象,接下來的時間,父母親是怎樣一天一天地數著下一次再相聚的日子。一位八十多歲的鄰居奶奶,一臉的折皺,笑嘻嘻地問我:“今年留在家了吧?不出去了吧?”我言辭閃爍,苦笑以對。其實,在外漂泊的我們,何嘗不想停下匆忙的腳步,留守在親人的身旁。可是,我們得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讓牽掛的人得到保護。有誰知道,每一次的離別,都像有一把刀,生生地將自己切成兩半。父母的眼神,孩子的哭鬧,一路伴隨著自己走向遠方。

漢字悟語之“別”

漢字悟語之“別”

別,是人之常情,天經地義。離開自己至親至愛的人,再見之時又遙遙無期,怎能使人不悲傷,不難過?當分離就在眼前時,我們也會試圖走得開心,走得瀟灑,讓離開之人安心。但是,誰又能真正做到,在離別時沒有一點點傷心和失落呢?

那麼揮手之際,就不要再顧及其他而壓抑你的感情了!這不是懦弱,這是真實,更是一種表達真實的勇氣;這也不是對他人的傷害,只是讓親朋好友知道,我們有多愛他們。就連古代的大詩人們都無避諱地表達著他們的情感,我們這些現代人又何必羞於開口呢?傷別,是人類的本性,是感情的流露。不要再顧忌什麼,也不要再壓抑你的離別之傷,勇敢地去面對傷離別,你的生活才會更多彩,你的人生才會更完美。

一萬次分別後的想念,都比不上離別時的那一句再見,人生大抵就是如此。無論如何小心翼翼,最後都敵不過一句再見。只是,我們都知道,“人生終有一別”,卻忘記了“人生尚有別忘”,此去一別是經年,只想說聲千萬別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