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適度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適度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適度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最近很多頭條文章都在狙擊“討好型人格”的壞處,這話題的燃點發生在奇葩大會里,蔣方舟痛陳自己從小如何被討好型人格禍害。

蔣方舟說自己的討好型人格表現在,無論在普通的人際交往裡,還是親密關係中,她都會盡量避免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害怕起衝突,害怕讓別人不高興。

特別是當別人侵犯了自己的原則和底線時,明明自己已經很不愉快了,還是會一忍再忍。

忍耐和不敢說真心話是討好型人格的紋理。

蔣方舟說自己在人際關係裡,一直都在迷失自己,被自己的討好型人格折磨得不輕。

其實過度的討好型人格真的會讓人痛不欲生。

前段時間80後互聯網創業明星茅侃侃自殺事件被傳得沸沸揚揚,很多人分析說,因為他負債嚴重,心裡沒辦法承受巨大的壓力才想不開。

但最近在一份報道里看到茅侃侃身邊的朋友說,他選擇自殺是因為他是一個特別不願意辜負別人的人。

別人的期待對於他而言就像一塊壓在胸口的大石。

別人評論茅侃侃的朋友圈,無論那個人他見沒見過面,茅侃侃都會回覆對方的評論,因為他不想冷落微信好友。

哪怕是心情最難過時,他也不會表露出來,而是繼續扮有趣扮開朗,不讓身邊的人有半點不舒服。

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因為他害怕別人失望,別人的看法永遠是他衡量自己價值的尺子,這為他後來的想不開埋下了伏筆。

沉溺在極端討好型人格里的人,真是又善良又脆弱,他們處處為別人著想,唯獨忘了自己。

有適度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適度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無論是蔣方舟還是茅侃侃,他們的討好型人格都比較極端。

如果別人三番四次觸碰你的底線,像蔣方舟一樣依然不敢生氣和表達不開心,這種討好型人格很受罪。

但,在地球上,在人類社會里,完全沒有討好型人格,也真的很難活下去。

捫心自問,如果我們真的完全一丁點都不會去討好這個世界,估計我們也寸步難行。

跟討好型人格相反的是任性地表達自己,不說討好人的話、不做討好人的事,自己快樂最重要。

這樣也挺瀟灑,只是世界上任何的一種任性都會在背後標好價格。

最近在追韓劇《迷霧》,裡面的女主高慧蘭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

她為了維護自己新聞價值觀,不顧一切地懟上司、懟同事、懟一切攔著她的人。

她也完全不考慮老公和公婆的感受,知道自己有身孕了,為了前途,她瞞著丈夫,去醫院做了流產手術。

如此徹底地做自己的人,看上去真的很燃,激勵者無數想成為女強人的姑娘。

可是在現實生活裡,這樣的人有點自私,她雖然做了自己,但完全不顧別人的感受,她在職場上好像能披荊斬棘,但情商太低。

如果在現實的宮鬥裡,其實她是活不過前三集的。

我不贊成大家過度地沉溺在討好型人格里,這樣活著會失去個性,很容易被世俗挾裹。

但完全沒有討好型人格,我行我素,從不站在別人角度考慮的人,也很容易會淪為沒有同理心、自私和低情商的人。

在我眼裡凡事都不能走極端主義,在人際交往裡,只要別人沒有觸碰你的底線和原則,真的沒必要懟天懟地發脾氣。

有中庸意味的適度討好型人格不會讓我們喪失自己,反而能讓人際關係更和諧。

有適度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適度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適度的討好別人不是拍馬屁,而是一種顧及別人感受的善意,他們是人際情商高的人,具備解決人際衝突的能力。

現實生活裡能擁有解決人際衝突的能力是基本的生存技能。

那些完全沒有討好型人格的人,他們的人際情商是比較弱的。他們很難會身臨其境地考慮第三方的感受,覺得自己永遠是上帝。

我從前有位舍友小琳,從不會討好別人,只會討好自己,本來我也覺得她很有個性,但長期相處下來,覺得她的性格特質裡有極讓人不舒服的分子。

比如,有次,另外一位室友小同在學校附近的女人街買了一雙高跟鞋,歡天喜地回來展示給大家看,有人說性價比挺高、有人說質量不錯、有人沒發表意見。

只有小琳很直率地說,這種地攤貨看起來就很低檔呀,還不如花多點錢買雙高大上點的。

用廣東話說,誰有頭髮會想做瘌痢啊!小琳是典型的飽漢不知飢漢餓,小同家裡比較窮困,好不容易靠兼職存到點錢買雙鞋,還被室友損,心情可想而知。

也許小琳真的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想像其他人一樣說些討人喜歡的門面的話,但是她說的這些話完全沒有同理心,在她刻薄的話語裡看不到一點人性的善意。

我並不是鼓勵大家不說真話,一味逢迎別人。

我也很討厭馬屁精,但有時候說一些真話是要分場合的,有些真話如果說了會傷害到別人,那還不如先放在心裡。

而那些完全不會說些討好人的話的人,有時候也挺容易傷害到周邊朋友的心。

有適度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適度的討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適度討好型人格的人,是善良、讓人舒服的人。

前同事Amy,不僅在工作上表現好,人緣好,家庭也很和睦。

經過和她的相處發現,她就是個有適度討好型人格的人。

跟她在一起幹活,簡直如沐春風。

有次我們在做一個團隊項目,分配任務時,大家都會挑一些自己得心應手的子項目做,有些難啃的硬骨頭,大家都不太願意幹。

但Amy會自告奮勇接下來,而且完成得很出色。也許這個任務並不是她想做的,內心也有過掙扎,但為了團隊的協助能順利,她寧願吃點虧。

但她也不是一個不會生氣發火的人,一旦別人觸碰她原則,她也會怒髮衝冠,但如果有些事還能在底線內,她一般會退一步海闊天空。

因此在職場裡,她的情商很高,她能順暢地解決職場分歧和矛盾,同事們喜歡她、領導信任她。

在家裡,處理婆媳關係,她也有兩把刷子。

有次去她家做客,她婆婆做了一大桌子菜,其實她婆婆手藝並不好,其中有幾道菜堪稱難吃。

但她依然能開開心心地吃著,對於做得好的菜,她熱烈地讚揚,不好的就不發表意見。

婆婆被誇得心花怒放,那頓飯大家也吃得很舒服,氣氛很融洽。

很難想象如果同事完全沒有一點討好型人格,很直接地說出婆婆做菜的缺點,不知那頓飯後,她們倆還能不能愉快地相處。

我覺得說話讓別人愉快,是一種能力,這也需要有一點討好型人格的高情商才能做到。

武志紅說,我們擁有討好型人格,是因為怕被拋棄。

這很正常呀,我們誰不怕被這個世界拋棄呢,馬克思老人家也說過,我們人類就是社會動物,我們之間是彼此聯繫的,而且是時時聯繫、處處聯繫。

既然我們是要聯繫和彼此依賴的,就很難做到完全不討好別人。

我們無需因為自己有討好型人格而心生內疚。

只要你的討好型人格是有額度的,能有原則地維護自己內心不被侵犯的,那其實也無傷大雅,反而是你人生裡的一筆情商財富。

當然我也不反對那些特立獨行,不討好這個世界,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的人,只是這種任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世界被你刺痛了,它也會反彈地刺痛你。

但無論任何,只要你願意承擔不討好、不妥協帶來的風險,別人也無話可說,畢竟,只要你開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