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适度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适度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适度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最近很多头条文章都在狙击“讨好型人格”的坏处,这话题的燃点发生在奇葩大会里,蒋方舟痛陈自己从小如何被讨好型人格祸害。

蒋方舟说自己的讨好型人格表现在,无论在普通的人际交往里,还是亲密关系中,她都会尽量避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害怕起冲突,害怕让别人不高兴。

特别是当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时,明明自己已经很不愉快了,还是会一忍再忍。

忍耐和不敢说真心话是讨好型人格的纹理。

蒋方舟说自己在人际关系里,一直都在迷失自己,被自己的讨好型人格折磨得不轻。

其实过度的讨好型人格真的会让人痛不欲生。

前段时间80后互联网创业明星茅侃侃自杀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分析说,因为他负债严重,心里没办法承受巨大的压力才想不开。

但最近在一份报道里看到茅侃侃身边的朋友说,他选择自杀是因为他是一个特别不愿意辜负别人的人。

别人的期待对于他而言就像一块压在胸口的大石。

别人评论茅侃侃的朋友圈,无论那个人他见没见过面,茅侃侃都会回复对方的评论,因为他不想冷落微信好友。

哪怕是心情最难过时,他也不会表露出来,而是继续扮有趣扮开朗,不让身边的人有半点不舒服。

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因为他害怕别人失望,别人的看法永远是他衡量自己价值的尺子,这为他后来的想不开埋下了伏笔。

沉溺在极端讨好型人格里的人,真是又善良又脆弱,他们处处为别人着想,唯独忘了自己。

有适度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适度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无论是蒋方舟还是茅侃侃,他们的讨好型人格都比较极端。

如果别人三番四次触碰你的底线,像蒋方舟一样依然不敢生气和表达不开心,这种讨好型人格很受罪。

但,在地球上,在人类社会里,完全没有讨好型人格,也真的很难活下去。

扪心自问,如果我们真的完全一丁点都不会去讨好这个世界,估计我们也寸步难行。

跟讨好型人格相反的是任性地表达自己,不说讨好人的话、不做讨好人的事,自己快乐最重要。

这样也挺潇洒,只是世界上任何的一种任性都会在背后标好价格。

最近在追韩剧《迷雾》,里面的女主高慧兰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她为了维护自己新闻价值观,不顾一切地怼上司、怼同事、怼一切拦着她的人。

她也完全不考虑老公和公婆的感受,知道自己有身孕了,为了前途,她瞒着丈夫,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

如此彻底地做自己的人,看上去真的很燃,激励者无数想成为女强人的姑娘。

可是在现实生活里,这样的人有点自私,她虽然做了自己,但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她在职场上好像能披荆斩棘,但情商太低。

如果在现实的宫斗里,其实她是活不过前三集的。

我不赞成大家过度地沉溺在讨好型人格里,这样活着会失去个性,很容易被世俗挟裹。

但完全没有讨好型人格,我行我素,从不站在别人角度考虑的人,也很容易会沦为没有同理心、自私和低情商的人。

在我眼里凡事都不能走极端主义,在人际交往里,只要别人没有触碰你的底线和原则,真的没必要怼天怼地发脾气。

有中庸意味的适度讨好型人格不会让我们丧失自己,反而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

有适度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适度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适度的讨好别人不是拍马屁,而是一种顾及别人感受的善意,他们是人际情商高的人,具备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现实生活里能拥有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是基本的生存技能。

那些完全没有讨好型人格的人,他们的人际情商是比较弱的。他们很难会身临其境地考虑第三方的感受,觉得自己永远是上帝。

我从前有位舍友小琳,从不会讨好别人,只会讨好自己,本来我也觉得她很有个性,但长期相处下来,觉得她的性格特质里有极让人不舒服的分子。

比如,有次,另外一位室友小同在学校附近的女人街买了一双高跟鞋,欢天喜地回来展示给大家看,有人说性价比挺高、有人说质量不错、有人没发表意见。

只有小琳很直率地说,这种地摊货看起来就很低档呀,还不如花多点钱买双高大上点的。

用广东话说,谁有头发会想做瘌痢啊!小琳是典型的饱汉不知饥汉饿,小同家里比较穷困,好不容易靠兼职存到点钱买双鞋,还被室友损,心情可想而知。

也许小琳真的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想像其他人一样说些讨人喜欢的门面的话,但是她说的这些话完全没有同理心,在她刻薄的话语里看不到一点人性的善意。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不说真话,一味逢迎别人。

我也很讨厌马屁精,但有时候说一些真话是要分场合的,有些真话如果说了会伤害到别人,那还不如先放在心里。

而那些完全不会说些讨好人的话的人,有时候也挺容易伤害到周边朋友的心。

有适度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适度的讨好型人格的人,居然很吃香


有适度讨好型人格的人,是善良、让人舒服的人。

前同事Amy,不仅在工作上表现好,人缘好,家庭也很和睦。

经过和她的相处发现,她就是个有适度讨好型人格的人。

跟她在一起干活,简直如沐春风。

有次我们在做一个团队项目,分配任务时,大家都会挑一些自己得心应手的子项目做,有些难啃的硬骨头,大家都不太愿意干。

但Amy会自告奋勇接下来,而且完成得很出色。也许这个任务并不是她想做的,内心也有过挣扎,但为了团队的协助能顺利,她宁愿吃点亏。

但她也不是一个不会生气发火的人,一旦别人触碰她原则,她也会怒发冲冠,但如果有些事还能在底线内,她一般会退一步海阔天空。

因此在职场里,她的情商很高,她能顺畅地解决职场分歧和矛盾,同事们喜欢她、领导信任她。

在家里,处理婆媳关系,她也有两把刷子。

有次去她家做客,她婆婆做了一大桌子菜,其实她婆婆手艺并不好,其中有几道菜堪称难吃。

但她依然能开开心心地吃着,对于做得好的菜,她热烈地赞扬,不好的就不发表意见。

婆婆被夸得心花怒放,那顿饭大家也吃得很舒服,气氛很融洽。

很难想象如果同事完全没有一点讨好型人格,很直接地说出婆婆做菜的缺点,不知那顿饭后,她们俩还能不能愉快地相处。

我觉得说话让别人愉快,是一种能力,这也需要有一点讨好型人格的高情商才能做到。

武志红说,我们拥有讨好型人格,是因为怕被抛弃。

这很正常呀,我们谁不怕被这个世界抛弃呢,马克思老人家也说过,我们人类就是社会动物,我们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而且是时时联系、处处联系。

既然我们是要联系和彼此依赖的,就很难做到完全不讨好别人。

我们无需因为自己有讨好型人格而心生内疚。

只要你的讨好型人格是有额度的,能有原则地维护自己内心不被侵犯的,那其实也无伤大雅,反而是你人生里的一笔情商财富。

当然我也不反对那些特立独行,不讨好这个世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人,只是这种任性是要付出代价的,世界被你刺痛了,它也会反弹地刺痛你。

但无论任何,只要你愿意承担不讨好、不妥协带来的风险,别人也无话可说,毕竟,只要你开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