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歷史貢獻有多少?

建文帝歷史貢獻有多少?

明朝頂峰時的國土面積

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全名朱允汶,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太子朱標之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皇帝,在位四年,就被叔叔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給推翻,落了個杳無音訊,查無可查的結局,成為一大歷史謎團。可能是他本人的消失太過於耀眼,以至於世人提及他後,除了這個未解之謎外,再無任何過多的關注。拋去這個謎團,建文帝的歷史貢獻有多少?

建文新政,歷史上比較中肯的一個評價。通過新政,重用文人,以仁義禮治為指導思想,減輕稅賦,平反冤獄,精減機構,更變官制,銳意削藩。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朱元璋時期屢興大獄,動輒殺戮,政治氣氛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的局面。讓文人的政治地位得到很大提高,減輕了民眾的的負擔。

除了建文新政,建文帝還有沒有其它的貢獻呢?也許、可能、大概等等等等有。

順時針看也許沒有,可是逆時針看,就會發現建文帝的歷史貢獻除了建文新政,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靖難之役,促成朱棣成為皇帝。

看到這裡,肯定很多人都會吐槽,明明建文帝是受害者,朱棣是謀權篡位者,這麼一說,怎麼成了順利成章,那千百年來的同情怎麼說?千百年來為建文帝不平的人怎麼說?千百年來主持正義的人怎麼說?

角度不同,看到的問題就不同。問題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我們現在都是以歷史發展順序來看待問題,那麼,建文帝好好的皇帝被朱棣奪取,就是不對,就是逆歷史而為。那麼,以倒敘的角度來看呢?簡單的說,把歷史倒過來看。

建文帝接手的是經過太祖朱元璋的整治,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吏治較以前大為清明的國家。對內政治穩定,民生安定。對外,雖然開國武將被大清洗,但是他的叔叔們,已經成為鎮守北疆,拱衛社稷的保障。一手好牌,作為守社稷的君王,建文帝完全有一展身手的條件和舞臺。

結果呢,超出了所有人的預計。肯定心裡都會說劇情太狗血,還沒來得及體會,就已經換了天地。文治方面,任用黃子澄為翰林學士、齊泰為兵部尚書、方孝孺為侍講學士,黃子澄與齊泰二人更是參與國政,成為建文帝的心腹大臣。空有文學上的極其有名,但卻沒有治國經驗,空有理論卻無實踐經驗,就如同紙上談兵一樣。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烏托邦式代表人物。武治方面,盲目取消藩鎮,在沒有徹底解決北元勢力,穩定北疆的情況下,無疑是自斷臂膀。靖康之難發生後,更是棄百戰老將耿炳文等不用,多次重任紙上談兵的李景隆,導致戰役失敗。文治武功,打的招招都是爛牌。

反觀朱棣,文治方面,重用實幹型文臣,下西洋,揚國威,修大典,留萬世。武治方面,北伐北元,穩定邊疆。遷都北京,維護國家。

在封建社會,做為掌握國家命運的皇帝,對國家的走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不能隨意假設,如果在那個外有強敵窺視(鞳韃、瓦剌),內有意氣書生政治治理,如果在盲目強行斷掉臂膀(鎮守北疆的諸王),會不會出現外敵入侵,國破家亡的悲劇。幸運的是,歷史選擇了正確的守國者。

個人的悲劇,只是讓人心裡悲慟。而國家的悲劇,能讓人心裡滴血。

建文帝,讓人心裡悲慟,而避免了讓人心裡滴血,這,可能是他對歷史最大的貢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