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光芒》之《張思德》:在延安,主席的腦袋被哪個醉漢摸過?

電影《張思德》

編劇:劉恆

導演: 尹力

主演: 吳軍、唐國強

類型:劇情、傳記

上映時間:2004年

《偉人光芒》之《張思德》:在延安,主席的腦袋被哪個醉漢摸過?

劉寧波講劇情

電影《張思德》,主要講述了張思德與革命烈士遺孤、老革命、王團長、老戰友劉秉鍾、小白、主席等人交往的故事。

革命遺孤親眼目睹父母去世,幼小的心靈受到打擊,不再願意開口說話,但僅喊張思德為爸爸。為了讓革命遺孤開會說話,張思德經常買糖給小孩,並經常照顧他關心他,小孩最終敞開了心扉,恢復了說話,成為了一個正常的小孩。

啞巴老革命視力不好被勸離炊事員崗位,老革命想不通,以絕食的方式抗議。張思德從老戰友劉秉鍾處借來眼鏡,讓老革命恢復了視力,並設身處地地安慰他,使老革命接受了組織新的工作安排。

《偉人光芒》之《張思德》:在延安,主席的腦袋被哪個醉漢摸過?

老戰友劉秉鍾因貪汙被判刑,張思德很痛心,他始終相信劉秉鍾本性不壞,他還經常去監獄探望劉秉鍾,並勸說劉秉鐘的未婚妻原諒劉秉鍾,在張思德的感召下,劉秉鍾發誓出獄後好好做人。

小白因為疏忽大意毀了一窯木炭,張思德批評小白,小白不服氣,張思德將小白的口琴扔到了池塘裡,後來,張思德意識到自己扔口琴的行為不對,幫小白找回了口琴,並開始處處幫助小白。張思德的行為感動了小白,他開始積極工作。

王團長幾次去看主席,都沒見著。王團長打鬼子時身負重傷,臨終前,他想見主席,張思德向主席進行了彙報,主席到醫院看望了王團長。

主席說張思德的缺點是不喜歡說話,優點也是不喜歡說話。在招待勞模的宴會上,張思德代替主席喝酒,喝醉了,在車上,他竟然敢摸主席的腦袋。

1944年,為解決中央機關冬季取暖問題,張思德帶隊到山上燒木炭,在幫助小白燒窯的過程中,炭窯突然崩塌,張思德不幸犧牲。主席提議為張思德開追悼會,並在會上作了重要發言。

《偉人光芒》之《張思德》:在延安,主席的腦袋被哪個醉漢摸過?

毛澤東思想呈現

主席和任弼時坐車去南泥灣,半路上,任弼時說:“年產一萬石糧食,八千頭豬,這個王大鬍子吹牛了吧?”主席說:“吃不到豬肉,我們就吃他。”

當任弼時說到醫生不讓他喝生水時,主席說道:“醫生的話,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

總理從重慶帶回蔣介石等人所寫的書,主席說:“中國的命運,在中國人的腳底下,不是在他蔣介石的嘴上,也不在我毛澤東的嘴上,那是民眾一步一個腳印,流著淚淌著血走出來的。”

張思德犧牲後,主席要求給他開追悼會,並在會上進行了發言,主席的發言就是著名的《為人民服務》:……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們的幹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 今後我們的隊伍裡,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

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偉人光芒》之《張思德》:在延安,主席的腦袋被哪個醉漢摸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