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人喝啤酒的那些故事(4)喝到棧橋

喝到棧橋

青島人喝啤酒的那些故事(4)喝到棧橋

時間到了八十年代末,散啤酒依舊風光,但是瓶裝啤酒已經不需要靠供應了,放開銷售之後嶗山、匯泉還有光州都很容易買得到,飯店裡也開始有了啤酒供應,喝啤酒成了更加普遍的現象了。不知道是那會大家的酒量普遍不高,還是因為那會生活依舊拮据,不敢完全放開豪飲,那會的啤酒杯和今天相比的確要小很多。九十年代初,作為銷售贈品,青島啤酒給很多賣自己啤酒的飯店配送了一批啤酒杯,大概是三兩三的那種玻璃杯,中間印著青島啤酒的標誌,也是青島的標誌物——棧橋。

於是,酒桌上便有了“喝到棧橋”的說法。青島人喝啤酒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口一杯直接乾杯的,但是如果趕上酒量不夠或者已經喝了不少,確實幹不掉一杯的時候,怎麼辦呢?大家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吧,於是,酒杯上的棧橋便成了刻度。一口下去,喝到棧橋之上,還是在棧橋之下,或者剛好是棧橋的海平面,者變成了計量的標準,也成了酒桌的法則。只要不是要乾杯,一口到棧橋是基本的誠意,否則就有點扭捏造作之嫌,用青島話說就是“拿捏”。

青島人喝啤酒的那些故事(4)喝到棧橋

喜歡“拿捏”的人,大部分青島人是不喜歡的,所以對酒量不好的人來說,怎麼拿捏的好,恰恰一口喝到棧橋就成了一個技術活兒。現在想想,喝到棧橋的時代似乎大家的酒量都一般,很少有用大杯大口喝的。這和今天青島經常看到直接用扎啤杯乾杯的情況成了鮮明的對比。

其實說到底並不是酒量的問題,真正不同的或許是人的狀態。在那個一切都剛剛放開的年代,矜持和羞澀成了社交場合的必備素質,即便是性格里原本就很豪放的青島土著,在這種大的環境下有時候也是放不開的。幾十年來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慢慢鼓起來的口袋,其實還有滿滿的心氣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種自豪感。正是隨著生活的慢慢富足,隨著思想的越來越走向多元,整個人放開了,整個環境放開了,酒量自然也就放開了。

青島人喝啤酒的那些故事(4)喝到棧橋

青島人喝啤酒的那些故事(4)喝到棧橋

所以,青島人喝酒的時候開始不再斤斤計較誰多誰少了,統一化的標準叫做手把一。手把一也就是每人一瓶,互相不勸,跟不上進度的自己補,只要大家交瓶的時候你也交的上,沒有人計較過程。這時候酒杯大小也就不再那麼重要了。

青島人喝啤酒的那些故事(4)喝到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