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弑母无悔意,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培养出这样的恶魔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了。

12岁男孩弑母无悔意,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培养出这样的恶魔

12岁少年吴某因抽烟被母亲管教,心生不满,连砍母亲二十多刀,残忍地将母亲杀死在家中。在杀死母亲后,他不仅情绪稳定,还能当着大人的面平静地撒谎。

此事一出,引发轩然大波。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孝道,男孩的做法几乎触了所有人的逆鳞。

然而,因为他未满14周岁,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目前已经被释放出来。

男孩的叔叔问他:你把你妈妈杀了,你认为错了没有?

他说了一句让人毛骨悚然的话:我又没杀别人,我杀的是我妈妈。

12岁男孩弑母无悔意,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培养出这样的恶魔

当孩子的亲属想要送他回学校继续上学时,却遭到了学校的拒绝,原因是其他同学的家长一致反对自家孩子和这名男孩一起上学。

确实,没有人会放心让自己的孩子和一个亲手杀了母亲的人在一起上学的。毫不夸张地说,这名男孩就是一名恶魔!

而且,在我看来,孩子固然罪大恶极,但这名男孩会如此冷血,犯下如此罪行,和他的家庭也有着绝对的关系。

因为只有冷漠的家庭,才会培养出一个恶魔。

吴某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他出生几个月,母亲就外出打工了,等他五岁的时候,父亲也南下到广州务工。

父母一年只回家一两次,平时偶尔和孩子打电话。两年前,母亲生了二胎,这才回到老家生活。

7岁那年吴某曾经出过一次车祸,被面包车撞倒,面部受伤,诊断有脑震荡。

爷爷给他的父母打电话,告知孩子的伤势,父母却并没有回家,只有爷爷跑前跑后帮忙照顾。

连爷爷自己都说:如果孩子7岁那年发生车祸时,家人能引起足够重视,那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12岁男孩弑母无悔意,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培养出这样的恶魔

可惜,这世上没有“如果”。

吴某长期处于这种无人管教的环境之中,染上了很多不好的习气。

他经常伸手问大人要钱,有一次外公给了他二十块钱,他嫌少,打了外公几下。

9岁开始迷上他迷上了手机,整天拿手机打游戏,完全没有节制。

除此之外,他还抽烟、逃课、打架、偷钱……

同时吴某对父母一直心怀怨恨,怪他们扔下自己去外面打工,对自己不闻不问。

母亲近两年回到老家,才发现儿子已经“变坏”了,她想管教孩子,而这更加让吴某怀恨在心。

事发当晚,母亲不满吴某抽烟,拿皮带抽了他,没想到儿子直接拿了菜刀过来。

作案后,吴某表现得十分“淡然自若”。

他用母亲的手机,模仿母亲的语气,给自己的班主任发了条请假短信:胡老师,吴某康明天请假行不?他感冒了。

他带着两岁的弟弟和母亲的尸体呆了一晚上,然后处理了案发现场和作案工具,把染血的衣服换下来,把菜刀扔进了房子后面的鱼塘里。

面对外公、村民的询问,他非常镇定地说谎,先是说妈妈不在家,尸体被发现后,他又说妈妈是自杀的。

直到警察询问他,他才说出真相,承认人就是他杀的。

当邻居问他为什么要杀害母亲,他淡定回答:我就是恨她。

有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隔代抚养案件:祖父母只对孩子进行的只是字面意义上的抚养,物质上对孩子百依百顺,却往往忽略了情感方面的沟通和正确的引导、教育。

龙应台写道:

父母的教育是有有效期限的,错过了有效期,再怎么努力也难有效。

在孩子最重要的年纪里,如果父母长期处于缺席的状态,没有给予过孩子最基本的关心和陪伴,那么孩子的心很可能变得又冷又硬。

因为没有被爱过,所以也不会爱人。

现在,学校和家长不欢迎孩子返校,男孩的父亲则说,希望政府能帮忙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12岁男孩弑母无悔意,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培养出这样的恶魔

当记者问起孩子最近的表现是怎样的?父亲回答是:没什么异常的,就是跟平常一样。

一个人杀了自己母亲,竟然表现得毫无异常,这难道不是最最恐怖的地方吗?

而视频中的父亲也同样的“毫无异常”,刚刚经历了儿子杀死妻子的惨剧,他脸上完全看不出一点悲痛的神色,甚至还带着一些笑意。

网上曾曝出孩子父亲向社会发出求助的一份家庭情况说明。他说:以前有妻子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而现在都得靠我一个人,这就意味着我无法赚钱养家,那我这个家庭怎么办?

全文都在表达家庭困难,对于妻子,仅仅一句丧妻之痛就带过了。

不难看出,妻子在他心中仅仅是为了维持家庭运转的工具而已,并没多深的感情。

孩子的奶奶也一样,学校准备安排老师上门给孩子补课,奶奶对这种处理办法并不满意,她希望孙子还是回学校上课。儿媳妇的悲剧,她似乎全然不在乎,从头到尾只关心孙子的读书问题。

据说,吴某被警察带回案发现场时,爷爷没有批评他,还摸了摸他的脸。

这一家人的表现,实在冷漠到可怕。

就像网友们说的:

这一家人的态度让人毛骨悚然,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妻子、媳妇被谋杀了的家庭。他们一个个都像没事人一样,没有批评过凶手,也没有心疼过母亲,好像这个女人的死对他们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在这种冷漠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难免会在心理上受到影响。

美国作家M·斯科特·派克说过:

父母是我们的信仰的根植者。他们的影响,不仅在于他们的话语,更在于他们处事的方式。如果说世界是大宇宙,那么家庭就是小宇宙,在家庭的见闻和感受,决定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看法。父母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创造了独有的外在世界,在此基础上,我们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家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第一所学校,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和家庭的呵护。

你是什么样,这个家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他的未来就是什么样。

一个家庭的温度,往往会在孩子身上体现。

夫妻和睦恩爱,家庭关系和谐,孩子的性格往往温和可亲。

夫妻冷漠无情,家庭明争暗斗,孩子就容易性格偏执。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写道:

孩子们的心很柔弱,可以被扭曲成任何样子,而一旦扭曲变硬,就很难复原。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如果水质过差,最终树苗不仅不会成为参天大树,还会枯死。

这次的事件就是一次严厉的警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