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致2019|千帆過盡,江河宛若初見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千帆過盡,江河宛若初見

——《生活週刊》致讀者 ——

1925年,一個青年,以“傻子的勇敢”,藉十幾個筆名奮筆疾書,締造了以“生活”精神盪滌亂世的《生活》週刊,並由此起步,開啟了一位傑出新聞鬥士的崢嶸歲月,耀亮了中國近代新聞史最初的光華。這個人名叫鄒韜奮——這個胸懷慷慨之氣的年輕人心裡,住著一個“少年”。

1985年,幾個青年,以新聞人的敏感與熱情,獲得韜奮夫人沈粹縝先生首肯,承繼韜奮衣缽,於歷史斷裂處重生《生活週刊》,這也是新中國第一份生活類週刊,從同樣誕生了新中國第一份青年報紙的青年報社啟航。“真誠地為生活著的人們服務”的韜奮精神於此發揚,蔚為一代風潮——這幾個摩拳擦掌的年輕人心裡,住著一個“少年”。

33年以降,一批又一批青年,活躍在《生活週刊》臺前幕後,浸潤青春,砥礪浮沉。從“大特寫”的“現代衝擊波”到“有型有趣有態度的生活美學”,從人間煙火到知性風骨,從一百零一種折射時代之光的“理想生活”到一千零一個耐人尋味的生活“英雄”,從生活方式全媒體矩陣到文創互動體驗平臺,我們呈現價值,我們發現美好——這一批批轉動時代魔方的年輕人心裡,都曾經住著一個“少年”。

這個“少年”,是韜奮先生所仰慕的梁啟超先生《少年中國說》裡心懷家國理想的那個少年,是縱然千帆過盡、江河宛若初見的那個少年,是時代跌宕輾轉而赤子之心不滅的那個少年,是懂得覺醒與迭代、懂得告別與新生的那個少年。

所以,在紙媒介質固然消逝、內容價值仍待深掘的今天,把歷史還給歷史,把塵埃還給塵埃,但讓我們把“少年”還給“未來”,還給移動互聯時代媒體變局的風起雲湧。感謝一代又一代讀者,作為獨立刊號的生活週刊今天謝幕,作為價值品牌的生活週刊明日續航。

2019年,生活週刊將轉場青年報週日刊,將深植網絡新媒介端,匯入青年報社融媒體改革的青春之歌,收五指為一拳,為青年立心,為時代賦形。一如沈粹縝先生當年在《生活週刊》創刊第一期樸素、懇切的題詞:“熱愛青年──辦好青年報《生活週刊》”。從終點回到起點,風帆易航,而少年仍是那個少年。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生活週刊》2018年 封面秀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生活週刊》 2014年 封面秀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生活週刊》2018年

“遇見,理想生活”報道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生活週刊》2018年

“年度生活方式”報道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生活週刊》2017年

“年度生活方式”報道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生活週刊》2017年

生活方式內容呈現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生活週刊》2016年

生活方式內容呈現

休刊公告

為深化青年報社的媒體融合發展工作,《生活週刊》自2019年1月1日起休刊,內容併入《青年報》週日刊出版。由此帶來的不便,敬請廣大讀者諒解。

特此公告。

青年報社

2018年12月18日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我們並未遠離,

我們只是轉身,

與讀者並肩,與美好同行!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1925 — 1985 — 2018

感謝,一路有你!

感謝,此刻有你!

此致2019|千帆过尽,江河宛若初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