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吸引2000萬人的產品,“變臉”了

上線第一天突破100萬人;

第三天突破330萬人;

第八天突破1000萬;

上線一個月,加入人數近2000萬……

本君很多保險公司的朋友說起這數字都是酸溜溜的,畢竟支付寶上的這個爆款——“相互保”一個月的成績頂上所有保險公司幹好幾年。

然而,“高處不勝寒”,支付寶被請去喝茶了……

至此,“相互保”升級為“相互寶”。


1個月吸引2000萬人的產品,“變臉”了



乍一看只變了一個字,但性質卻完全變了,還值不值得我們繼續升級呢?

財大氣粗的“相互寶”


變臉後的相互寶,為了留住用戶,開出了很優厚的條件,


1個月吸引2000萬人的產品,“變臉”了



嘖嘖,真是的財大氣粗!

1、原本每理賠一個人,參保人就得多分攤一分錢,分攤金額沒有上限。

現在說好了,2019年整整一年總分攤金額不超過188元,多出來的部分由馬雲爸爸掏。同時,以後每年的年末都會公佈下一年封頂金額的情況。

2、原來相互保進行理賠的話需要收取10%的管理費,用作案件調查、審核、訴訟之類的,升級後把管理費下調到了8%,成本低了。

3、原本相互保說如果加入人數低於330萬人的話就解散,現在不會解散了,哪怕人數不夠也給提供一年的大病保障。

而且只要是今年加入的,2019年1月31號之前的所有分攤費用都由馬雲爸爸承擔,用戶無需出錢。

等於白送了2個多月的保障、保費有底了、管理費也便宜了、還不用擔心中途解散的問題,光看這幾條升級的話確實比原來更好了。

一字之差,差之萬里


但還有一個問題就在於:這次的“升級”把相互保從保險公司產品的正規軍隊伍裡面踢了出來。

升級後的“相互寶”變成了跟“輕鬆籌”和“水滴籌”一樣的網絡互助計劃,不再是保險公司發行的產品了……

現在咱從條款能也看得到,原本相互保的承保方是信美人壽,升級成“相互寶”之後,承保方不再是保險公司,而是變成了螞蟻金服(非保險公司),原先的《保險條款》也變成了《計劃條款》。


1個月吸引2000萬人的產品,“變臉”了



上圖是相互寶的條款,明確註明:「本計劃不是保險,我們不承諾您能夠獲得確定的風險保障」。

在本君看來,這件事其實說白了,就是有的人看著眼紅!

相互保的發展速度實在太驚人了,傳統保險公司感到深深的壓力呀!這麼玩還了得,生意豈不是都被他們給搶去了?

於是乎,某些大公司便聯名上書聲討“信美相互”,作為保險界的一個小雞仔,在國壽、平安等老大哥面前,實在不值一提!

面對逼宮,監管部門也是沒辦法,只能棄車保帥咯!

畢竟少你一個“信美相互”,在中國保險界激不起半點水花,少箇中國平安試試?那就是保險界的十八級大地震……

“信美相互”也是聰明,一看方向不對,不玩了,爛攤子丟給馬巴巴,支付寶你自己玩吧,我先撤了!

於是“相互保”就變成了“相互寶”。

沒了信美人壽這家保險公司承保,對於相互寶來說就沒了監管的束縛,可以做出更激進更有意思的東西。

但對於咱們消費者來說,就少了咱們之所以敢買各種保險的基石——監管保護

以後這個產品靠不靠譜,可沒人給你看著,萬一咱發生事故理賠不到錢也不能找保監會投訴。

相互寶未來能走到哪一步,完全靠馬雲爸爸的實力和良心。

升級後還值不值得買?


現在的相互寶有了188元/年的分攤上限,我們可以暫且把它當成一個188元的一年期重疾險

既然有了具體的定價就能找競品對比,本君看了一圈,微信裡面的“微醫保”重疾險就跟它挺像的,同樣是1年期的,也只保100種重大疾病:


1個月吸引2000萬人的產品,“變臉”了



對比下來發現:

同樣30萬保額,0-25週歲,微醫保重疾險價格低於168元/年,相互寶要188元/年,微醫保重疾險勝出;

如果是25歲以上,微醫保重疾險的價格就被相互寶吊打了,微醫保重疾險都是200元起步的,相互寶最高不超過188元,還是相互寶實惠。

所以整體來看,相互寶有其存在的必要,尤其適合25~40歲的人群。

一年只需要不到188塊錢就可以有一個30萬的重疾保障,雪中送炭。

明年如果保費變貴,直接退出就好了。

本君還是建議大家參加(要看清健康告知啊,不符合健康告知,還是不會賠的)。

但是,只靠它是完全不夠的。

原本該買的保險還是得正常買,別把長期的重疾保障壓在相互寶上。

買了其他重疾之後,再參加這個計劃,多花188塊,把重疾保額從50萬做高到80萬。

它沒有監管的保護,未來理賠不確定性高,不能作為一個可靠的保險產品來對待,只適合解決當下的燃眉之急,不適合作為長期保障。

如果有想做慈善和公益的人也可以參與一下,有馬雲爸爸做背書,通過這個相互寶來幫助有需要的人,相信會比輕鬆籌之類的平臺靠譜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