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湧:A股市場對互聯網產業支持力度還不夠

汪潮涌:A股市场对互联网产业支持力度还不够

11月8日,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金融資本與互聯網技術創新》論壇上,中國創客導師、信中利資本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汪潮湧發表了主題為《大力發展國內資本市場,支持互聯網科技創新》的演講。

他認為,過去中國互聯網高科技產業取得了令世界驚歎的成就,但是中國的投資人沒有從互聯網產業的輝煌中受益,因為人民幣基金及A股市場沒能為互聯網產業提供足夠的支持。

在他看來,過去20年在政府的政策推動以及VC/PE的支持下,中國的互聯網數字行業取得了波瀾壯闊的發展,互聯網與新興技術結合,正走向產業化、縱深化、場景化,這將會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但是,由於人民幣基金的侷限以及A股市場門檻較高等原因,大量互聯網企業不得不去海外上市,中國的A股市場和人民幣創投機構在過去並沒有分享中國互聯網行業所創造的巨大紅利。

汪潮湧指出,我們必須要改變目前中國A股市場對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產業支持力度不夠的現狀。他認為,科創板將會是中國創投界和創新創業行業一縷明媚的陽光,希望未來能夠出現更多巨頭。

此外,他希望中國的資本市場能夠讓創投機構募集長期股本,只有長期股本才能支持出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讓中國更多的科創企業成為國民財富的創造者和科技創新的引擎。

VC/PE市場培育獨角獸企業

過去20年,中國的互聯網數字行業取得了波瀾壯闊的發展,無論是網民規模、用戶數量、市場佔有率,還是在全球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市值,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比肩硅谷。

在全球互聯網高科技上市公司市值20強中,中國上榜10家,佔據半壁江山;中國上市公司(含中概股) 500強中,互聯網公司總市值超7萬億,佔總市值15%。

這些成就背後最重要的推動力是政府的政策,比如我們國家在信息基礎設施上面大量的投入,帶寬的建設,基站的建設,智能化手機的普及,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VC/PE的支持。2018年成功融資的中國互聯網高科技企業中,有VC/PE支持的佔80%。

20年過去了,中國的互聯網和數字經濟在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互聯網正在走向產業化、縱深化、場景化。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金融科技、5G和物聯網等領域,在未來都將出現很多新的投資機會。

中國VC/PE市場培育了迅速崛起的獨角獸企業。目前中國的互聯網獨角獸和美國幾乎比肩,而且頭部企業非常多。和十多年前的中國互聯網公司不同,這些中國獨角獸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在很多應用層面,中國已經走出了和硅谷不同的商業模式。

希望未來科創板能出現更多巨頭

雖然中國互聯網高科技產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人民幣基金及A股市場對互聯網高科技公司的支持還需加強。

中國過去互聯網的輝煌,互聯網巨頭創造市值的增加,和中國的A股市場、億萬股民,以及中國的人民幣創投機構沒有關係。中國A股所有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市值合計不足A股總市值的5%,而這個數字在美國是30%左右,這是巨大的差距。因為中國的互聯網科技巨頭,基本都在海外上市。我們必須要改變目前中國A股市場對數字經濟和互聯網產業支持力度不夠的現狀。

為什麼國內的人民幣金融產品和資本市場不能賦能科技創業的項目和團隊呢?

首先,人民幣基金成立時間晚、募資難、規模小、期限短、承受風險能力弱。中國人民幣基金尤其是早期基金募集難度非常大。

過去幾年,國內的巨頭基金很多,規模達到幾百億甚至幾千億,可是這些基金都去投資頭部企業,而且越貴越投,投出來以後價值倒掛,但是早期資金仍然嗷嗷待哺,早期項目融不到資金,科技成果轉化對於早期創業項目而言非常困難。

即使解決了募資問題,創投基金仍然面臨期限短的難題,退出壓力非常大。中國基金業協會旗下有7000多會員是投資創投領域的,但是平均管理資金規模只有2億人民幣,基金期限非常短,是3+1+1的模式,但是在硅谷,10+2的基金很常見,這就是差距。

另外,A股的上市門檻一直沒有為科創企業和互聯網企業降低,對企業的收入、利潤、利潤率各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導致大量互聯網企業不得不選擇去海外上市。

希望這次科創板能夠改變現狀,能夠為我國資本市場帶來春天。科創板將會是中國創投界和創新創業行業一縷明媚的陽光,希望未來中國的科創板能夠出現更多科創鉅頭。

最後,我希望中國的資本市場能夠讓創投機構募集長期股本,因為只有長期股本才能支持出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

日本軟銀集團投資了阿里巴巴,持有20年,投資收益接近2000億,MIH投資並持有騰訊20年,創造了2000多億的收益。現在軟銀和MIH分別是阿里和騰訊最重要的股東,分別佔股29%和35%,遠遠超過創業團隊。

軟銀和MIH是上市公司,不需要退出,所以可以盡享互聯網行業在中國給它們創造的巨大紅利,這個紅利希望未來能夠留在國內,能夠讓中國更多的科創企業成為中國國民財富的創造者和科技創新的引擎。

新京報記者 黎明 編輯 魏佳 校對 柳寶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