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我天賦無數,但你能學到的只有這一種

今天這篇文從身邊的學生引到雷軍本人,可能有點刺骨,但道理是非常直白的。

寫慣了溫和的文章,這一篇就當是為喝慣了紅酒的大家換換口味,來一斤二鍋頭。

雷軍:我天賦無數,但你能學到的只有這一種

一、優秀的人,總有“天賦”超越常人

一個招生辦的朋友工作原因去過不少學生家中做客。

這些人的家庭既有大富大貴,也有一貧如洗,當然絕大多數都是工薪或中產。無論是哪種,講起來自己的孩子,都是“從小學習就比較好,父母操心很少”。

他去過的其中一戶人家,父母都是撿垃圾的,可孩子硬生生從一個偏僻小鄉鎮裡考進了市裡的中學,並從此一路開掛進清華。家庭那麼差,父母也沒文化,但成績就是好,簡直無解。

因此,當問起見過的清北學生有什麼特質時,他點了根菸,幽幽地來了一句:

能進入清北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天生的。

他的看法讓我很不爽。畢竟就我所知,大部分天賦很好的學生,要想進清北也需要付出極大努力,非常勤奮才能做到。

我剛說出我自己的想法,他冷冷地反問了我一句:

“你難道不覺得,能長時間地保持勤奮狀態且學得進去,這本身也是一種天賦嗎?”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最近很火的雷軍。

小米要上市了,估值近千億美元,他很可能成為新首富。於是有很多人出來分析他為什麼能成功,說來說去關鍵詞都是:

勤奮。

比如6X24小時工作制啊,經常不眠不休啊……但所有的這類雞湯,都解決不了一個根本性問題:勤奮的人很多,搞996的公司也很多,但你不僅做不到雷軍或小米的成就,甚至根本達不到自己心裡的預期。

(更多幹貨,歡迎移步挖優狗,輸入關鍵詞,即可直達所需信息,有經典原文翻譯,有乾貨分享,還有扎心的有趣的……總之,快到碗裡來!)

雷軍:我天賦無數,但你能學到的只有這一種

我們來看看雷軍的人生簡歷:

  • 1969年出生;
  • 1987年考入武大,兩年時間修完學分,是系裡二十年來拿過《彙編語言程序設計》滿分的僅有兩個學生之一;
  • 大學期間和別人合寫了一個加密程序,在大三的時候就成了那個年代的“萬元戶”;
  • 畢業後覺得市面上關於程序的書質量太低,於是寫了一本《深入DOS編程》,賣成了暢銷書;
  • 23歲加入金山,29歲成了金山公司總經理,並被武大聘為名譽教授,給武大捐了幾十萬,在90年代末可以買下北京一棟樓;
  • 2000年,花50萬創辦了卓越網,2004年7500萬美元賣給亞馬遜;
  • 然後幾乎是力挽狂瀾地將幾近破產的金山拯救回來,直到2007年金山上市,身家過億功成身退,做起了天使投資人;
  • 2010年創立了小米,一年後“小米手機”橫空出世,當年銷售過百萬臺,第三年接近2000萬臺;
  • 八年後也就是今年,小米準備上市,最高估值高達2000億美元。

雷軍不是清北的學生,但想想你大學裡在幹什麼,29歲的時候能幹什麼——如果這樣的人不叫天才,我不知道什麼叫做天才。老老實實看雷軍這一路走來的經歷,就會發現他在學習考試、數學推理、計算編程、領導團隊、戰略思考、市場嗅覺甚至是個人魅力上都有太多的優秀特質。

之所以老是拿“勤奮”來說事兒,是因為勤奮你很容易就能看到,也很容易就能“模仿”。比如,別人學習十個小時,你學習十二個小時;別人加班到十二點,你加班到凌晨三點。

然後呢?

如果從雷軍這樣的人身上,只能學到一個輕描淡寫的“勤奮”的話,不好意思,從鐵杵磨成針的故事裡我能學到一打。

————————————————

二、做出勤奮的樣子很容易,一直保持全身心投入卻很難

所有學習和工作效率低的人,都有一個困惑:為什麼一到要做事的時候,就會感覺全世界的風吹草動都是誘惑。

當你無法集中注意力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勤奮都是在耗費時間,成效低下而又疲憊不堪。

勤奮能決定的只是下限,真正決定人與人上限差距的,是你能否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到你正在做的事情上,全神貫注。而這才是那些優秀的人身上真正擁有的特質。

他們在集中注意力學習和工作的時候,幾乎可以忽略全世界,保持全身心投入、高度集中注意力。更可怕的是,只要需要,他們往往可以一天十多個小時持續這樣,經年累月、從不懈怠。

這才是隱藏在勤奮表象背後的真正特質,一種更本元的能力:

專注。

雷軍:我天賦無數,但你能學到的只有這一種

當查閱雷軍早年經歷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中學時期的雷軍非常喜歡下圍棋,還拿過學校的圍棋冠軍,而圍棋本就是一個需要高度專注的腦力運動。

進入大學後,雷軍每天堅持早上6點就起床學習,晚上11點之後才睡覺,僅用了兩年時間修完了武漢大學計算機專業全部課程。

這裡面難的不是在自習室裡每天待十多個小時,而是一整天裡都要真正集中注意力,消化吸收學習的知識。

很難想象,在那兩年裡,雷軍是怎樣日復一日地保持高強度學習,何況是在號稱“玩在武大”的著名校園裡,這需要抗拒多大的外在誘惑!

雷軍在設計Bitlok加密軟件的時候,更是把這種專注發揮到了極致,每天足不出戶,只用了兩週的時間,就完成了加密軟件的所有編碼、測試、界面設計以及說明書。

我記得當年看史玉柱的傳記時,裡面提到他賺取第一桶金的時候,也是一頭扎進深圳大學學生公寓裡,除了一星期下一次樓買方便麵,在計算機前待了整整150個日日夜夜,寫出了曾風靡全國的一款文字處理軟件。

當我們穿過這些大佬們的巨大財富,穿過他們的成功人生,穿過他們的傳奇經歷,回到最初的源頭,才會驚訝地發現,原來他們一開始就已經具備了日後成功的關鍵特質:

專注於明確的目標,並排除干擾,這是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威斯康星大學心理中心戴維森

————————————————

多少年了,雷軍一直保持著專注的特質。

和他共事過的人,都談到雷軍身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全身心投入。

雷軍曾總結過小米成功的關鍵,最出名的叫“飛豬理論”。

現在風口過去,無數豬摔在了地上哀嚎,而真正讓小米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其實是雷軍另外總結的七字方法論:

專注、極致、口碑、快

雷軍:我天賦無數,但你能學到的只有這一種

專注是一切的基石。只有專注才能做到極致,才能獲得口碑,才能保持快速反應。只是這裡的專注,已經不再是雷軍年輕時的單打獨鬥,而是作為一家公司的核心戰略。

無論是個人還是一家公司,要做到抗拒誘惑、抱元守一,都是一件困難的事,而這恰恰才是無數人和公司成功的關鍵。

就像喬布斯說的:專注和簡單是我的梵咒,你必須更努力工作來使你的思想幹淨、簡單,因為一旦你做到了,你就可以移山了。

十個小時的勤奮,也比不上一個小時的專注。

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相對於勤奮之類的東西,專注更像是一種天賦,一種自發行為。

同樣的家庭環境,同樣的父母,兩個孩子一起學習,也可能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

前面提到的那些清北學霸們,則幾乎從小學起就總是比同齡人注意力更集中,更能夠抗拒外在誘惑,保持高效率學習的時間更長。

現代的神經科學研究發現,這種能忽略干擾和抑制衝動的注意力系統,一般在小孩兒3歲時開始發展,8歲時達致成熟。這意味著,絕大多數人的專注能力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決定了,而有些人(大約10%)甚至天生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礙。

他們甚至連一兩個小時的專注都做不到。

說了這麼多,你只需要知道,現代社會里專注是一種極其稀缺的天賦能力。

而稀缺,意味著具備這種能力的人更容易脫穎而出。

————————————————

三、比克服困難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克服困難的動機。

我在初高中時候,就開始懵懵懂懂地意識到,專注很有可能是一種天生的能力。

有的人就是整天學習看書,也不覺得累,更不覺得痛苦。而我一旦學習超過兩個小時,就會感到痛不欲生。

上課時經常走神,自習時喜歡幹別的,教室裡門被風吹開,我也通常是第一個轉過頭去看的人。

但在高三的時候,因為強烈地想要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意願,我終於爆發出了強大斗志。寒假裡,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就著一盞昏暗的白熾燈,從早到晚看書學習。沒有暖氣的南方,我雙手生滿凍瘡,冷到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就在院子裡跑兩圈,累了就趴著睡,睡醒了接著學。

那時候我就知道,雖然天生專注力不強,但通過意志力,我仍然可以強迫自己保持注意力集中。

後來我看心理學才知道,原來專注包括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套神經系統,分別對應著“本能驅動”和“動機驅動”。

自下而上,比如你跑步、打遊戲的時候,不需要做什麼也能集中注意力,也不用多努力,這是本能和天賦的領域。

而自上而下,就像考試前臨時抱佛腳,需要克服內心的懈怠、克服外在的誘惑,時刻提醒自己。如果沒有極強的動機,是很難做到的。

大家可以反思一下,看這篇文章的時候能保持足夠投入嗎?

說實話,大家都到這個年齡了,早過了天賦的積累和開發期,如果還想依靠本能就可以做到專注,幾乎是不可能的。你擁有多強烈的動機,你才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雷軍:我天賦無數,但你能學到的只有這一種

心理學甚至研究發現,如果人們的動機足夠強烈,即使連續三個晚上或更長時間不睡覺,也可以保持敏銳的專注力,但假如他們根本無所謂,那麼很快就會開始打磕睡。

我之所以要現在再來強調專注,第一是因為如果長期缺乏專注,我們很可能會在生活裡變得心不在焉,並最終錯過太多的機會、美好和可能。

我們一定不能過行屍走肉般、得過且過的生活。就像心理學家普拉託諾夫曾說的,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專注力很強的人,最好的辦法是,無論幹什麼事,都不能漫不經心。

第二是因為當我們通過“自上而下”系統有意識地去鍛鍊專注力的時候,這種能力最終會影響“自下而上”系統。

也就是說,專注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達到或加強的。這也正是我們能從雷軍身上唯一能學到的天賦。

————————————————

四、專注的三重境界

這些年我把自己關於如何通過主動意識增強專注能力的方法總結成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打造有利於專注的環境。

我一個朋友在騰訊做遊戲,那是騰訊最龐大的部門,他們這群天資聰穎、每天晚上加班到12小時的人,主要工作就是為了讓遊戲更好玩,讓你的注意力更集中到遊戲之上。

另外一個在今日頭條的朋友,做信息流,壓力非常大,他以前在廣告公司,做的廣告超過10秒鐘不能吸引到人,人們就會換臺。但現在做信息流,如果一個頁面5秒鐘不能讓人看進去,人們可能就會去點開別的APP,所以他們需要不斷研究出最能吸引人注意力的算法、製造更多噱頭十足的內容。

結果他最近告訴我,他居然沉迷進了抖音,有時候就是不小心順著鏈接點進去,不感興趣就立馬刷下一個,一不小心一兩個小時就過去了。

雷軍:我天賦無數,但你能學到的只有這一種

從商業上看,騰訊、頭條乃至抖音,它們都是成功的。但對我而言,則是敲響巨大的警鐘。

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被這樣的東西所佔據,怎麼可能集中注意力來做別的東西。

過量的信息消費的是人們的專注力,信息越多,人們越不專注,我們越是分心,就越難去深入地思考,思考時間越短,就越容易流於膚淺。

所以,對於像我這種天生專注力不強的人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給自己的脆弱的專注力製造“敵人”,不看、不關注、不安裝這些炫人耳目的東西,讓自己處在一種更有利於專注的環境中。空出的時間,多去看紙質書籍,做深入思考。

這一重境界之所以最低,是因為完全依賴於和外界對抗,太被動。

————————————————

第二重境界:訓練進入專注的模式

集中注意力和收縮肌肉一樣會產生疲勞。這意味著如果天生注意力不強,就不要去做什麼看5個小時電影或者玩6個小時遊戲後再學習工作的挑戰了。

要學會用80%的精力去做20%的重要工作,更要學會通過有意識地鍛鍊,做到當需要專注的時候能很快收心,只要想投入注意力,就能投入。比如,有意識地把自己專注能力特別強的時候和某些聲音、氣味進行關聯,當你需要專注的時候,就播放這種音樂、燃起某種香,提醒自己要進入專注模式了。

還比如,在需要專注的時候,用5分鐘進行一下冥想,去平復大腦裡紛繁複雜的思維,一旦察覺到自己走神,就提醒自己拉回來,如果再次走神,重複相同步驟,循環往復。經過練習之後,停止胡思亂想、保持專一思想會變得越來越簡單。長期冥想者的大腦神經聯結增多,與有實力的舉重運動員擁有完美的胸肌是一樣的道理。

雷軍:我天賦無數,但你能學到的只有這一種

還有一種極端方式,就是定期將自己置於某種“危險境地”,這就是很多人熱愛登山等危險運動的原因之一。

危險運動讓本能接手對你大腦的控制,讓你不得不投人全部專注力。通過這種方式去感受專注力的產生過程,去體會專注力強大的能量,有助於訓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進入這種模式。

時間管理的番茄工作法也是一種不錯的訓練方法,大腦會逐漸習慣這個時間週期,當你需要專注的時候,大腦會將專注力集中起來。

到了這一重,專注更依賴於自己內心的訓練和法則,已經可以有意識地控制注意力了。

————————————————

第三重境界: 努力激發專注的心流

當我們用意志力支撐專注力、有意識地抑制各種干擾,通過長期訓練後,專注力就可能從主動行動變為被動形態,本能的專注力就能得到恢復和提升。

甚至有可能因為太過於專注,而進入到一種物我兩忘、無喜無悲的狀態,甚至連時間的流逝都感知不到。

這種強烈的專注力所引發的平和、喜悅的感覺,叫做心流。可惜的是,絕大多數人只有在玩遊戲時候才能有這種體驗。

當然,心理學上還不帶任何傾向地推薦了另外一種所有人都可以輕易就體驗到心流的事情——做愛。

但除此外,所有那種需要通過主動意識去確保全身心投入的事情,比如看書、學習、工作、寫代碼之類的,大部分人都無法進入心流,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累了累了,休息一會兒。

雷軍:我天賦無數,但你能學到的只有這一種

在生活中產生更多心流的一個秘訣是把我們的注意力和興趣結合起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無疑是幸運的,無論在哪個領域,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找到了這個結合點。

另外還有一些產生心流的途徑,比如我們在全身心處理一件事的時候,把能力發揮到了極致,達到了“力所能及”的範圍,心流也可能出現。

把大腦當成是一支軍隊,心流就是整支軍隊戰鬥力最強的時候,每一個單位都動員起來,衝鋒的衝鋒、射箭的射箭、運糧的運糧,數以億計的神經信號川流不息而又井井有條。

那一刻,不同大腦區域之間的神經聯結既頻繁又精確,在這種狀態下,不管我們做什麼都能發揮出最佳水平。

一些著名作家年輕時經常徜徉其間,文思泉湧,倚馬千言,但隨著精力衰退,無法進入這種狀態後,甚至會嘗試服用興奮類藥物。

偵探小說裡的福爾摩斯也好、柯南也好,之所以看似隨便走過一個地方,就能關注到常人所無法理解的驚人細節,也是因為他們能夠長期保持心流的狀態。

只可惜,對常人而言,心流永遠都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理想狀態,我自己偶爾才能在工作或寫作中進入,所以無法準確描述那種美妙的感覺。反倒是本文裡反覆提到的雷軍倒是無意中描述了第三重的專注到底是什麼感覺:

每每坐在電腦面前,你就是在你的王國裡巡行,這樣的日子簡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電腦裡的世界很大,編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國裡。你可以想象到電腦裡細微到每一個字節、每一個比特的東西。我寫程序的感覺就跟寫詩歌和散文一樣輕鬆自如,暢快淋漓,一個好程序寫出來的感覺,就像完成了一件藝術精品一樣!

這才是真正的從心所欲,心之所在無不強、心之所往無不成。

————————————————

雷軍成功的背後原因有很多,但我一直認為,如果只看那些特別明顯的表象,分析出來的東西是沒有意義的。

他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他在這一步裡無論做什麼,你都學不了。

我們要學他,就必須要撥開雲霧見月明,去追本溯源,看看最初幫助他不斷走向成功的“元能力”。

而這才是我們能學的、也應該學的東西。

畢竟,我們向別人學習,並不是為了打敗別人,而是為了超越曾經的自己。

向雷軍致敬,也給自己加油。

(李栩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