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廷為啥把重犯發配邊疆而不是立即處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見

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對一個情景必然不會陌生:朝廷通常不會將重犯直接處死,而是戴上枷鎖發配邊疆,由一隊衙差押解上路,比如《水滸傳》中,犯下殺人重罪的武松、林沖都有過這種經歷。那為什麼古代的刑罰中會有“刺配”一項呢?對於那些朝廷重犯,就地處決不是更省事兒嗎?其實,這件事上就集中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古代朝廷為啥把重犯發配邊疆而不是立即處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見

武松

我們都知道,一般犯人在定罪之後,都是由兵部發配,而發配流放的地點,通常是比較偏遠的地方,生存環境較為惡劣,且一路被押送過去,也免不了忍受顛沛流離之苦,因此,很多犯人根本熬不住一路上的種種苦痛折磨,在途中就染病身亡了,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犯人一聽到自己被髮配邊疆就嚇得面如死灰的原因,實在是因為和發配途中的各種苦難相比,一刀殺了他們倒反而還死得痛快些!

古代朝廷為啥把重犯發配邊疆而不是立即處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見

林沖

再則,即便這些犯人能順利到達被髮配的地點,也需要迅速適應當地的環境,掌握生存的技能,有些苦寒之地,甚至連生存的基本保障都沒有,所以,犯人存活下來的概率也非常小。

古代朝廷為啥把重犯發配邊疆而不是立即處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見

古代犯人

所以,從這兩點上來說,朝廷沒有將這些犯人立即處死,也並不是對他們格外開恩,而是換了一種方式來懲罰他們,最終使他們受到各種折磨而死,對外卻可宣稱朝廷律法的人性化,沒有當場剝奪這些重犯的生命,也對維護封建統治者的名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古代朝廷為啥把重犯發配邊疆而不是立即處死?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見

古代衙差與犯人

其實,所謂的刺配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移民。要知道,犯人被刺配流放的地點,多數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那邊通常民風彪悍,官府難以管理,但又需要必要的人口和勞動力來維持一方的穩定,於是,把犯人送往那些地方服役,既是對他們的懲罰,同時,也節省了國家對那些地方勞動力的派遣,真可謂一箭多雕,古人的智慧,由此可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