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提價真的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快遞提價真的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又一年的“雙11”即將來臨,快遞企業紛紛發聲:我們要提價了。

2017年“雙11”,全國主要電商全天共產生快遞物流訂單8.5億件,全天各郵政、快遞企業共處理3.31億件;而2016年,這兩個數字僅為3.5億件和2.51億件。

而根據國家郵政局公佈的快遞行業運行數據,今年8月行業單價為11.91元。同樣是該數字,2017年是12.37元,2016年是12.7元,2013年則為15.69元,2012年高達18.55元。

一面是訂單量的急速增長,一面卻是行業單價在6年間的大幅下降,這是怎麼回事?眼下快遞業的漲價潮是否真的已經箭在弦上?這個“雙11”,還能愉快地“買買買”嗎?

漲 快遞企業提價為何首選上海

距離“雙11”還有一個多月,快遞漲價的消息傳來。9月21日,中通快遞在官網發佈通知,稱“基於快遞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為了進一步維護服務品質和提升客戶滿意度,中通快遞集團綜合考量後決定,從2018年10月1日起啟動快遞費用調節機制,調整全國到上海地區的快遞費用。其他地區的快遞費用調整時間另行告知。”具體費用調整幅度,由當地服務網點根據總部指導建議並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實施。

記者隨即致電中通官方客服,對方表示,目前天津寄往上海首重為1公斤12元,續重每公斤5元,還沒有接到提價的通知。和平區一家網點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尚沒有接到提價通知,“10月份不會漲價,但‘雙11’就不好說了。”

仔細梳理,這不是中通首次在“雙11”到來前調整快遞價格。2017年10月,中通就以“運輸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個原因提價。

隨後有消息稱,韻達速遞也向各網點發布了“調整到達上海地區快件派費”通知,將各網點到達上海地區的快件派費上調0.5元/票。

一石激起千層浪。9月27日,申通快遞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上表示,“雙11”快遞旺季需臨時增加一定的成本,調整派費是行業的例行做法,公司將根據市場情況適時適度調整派費。

9月28日,圓通也在官網發佈了《關於調整部分地區快遞費用的通知》,該通知稱,基於快遞行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為了應對成本壓力,保障圓通服務品質,更好地服務客戶,經圓通速遞總部研究後決定,啟動快遞費用調整機制。自2018年10月1日起,調整全國到上海地區的快遞費用,具體費用調整幅度,由服務地區根據總部指導建議並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施行。

業內人士表示,儘管有的快遞提高的是派費,即快遞企業支付給快遞員的派件費用,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雙11”到來之際,快遞整體提價是大概率事件。

國慶長假歸來,記者再次走訪了我市快遞網點,“暫時沒有接到漲價消息”仍然是清一色的回應。不過相比國慶節前的茫然,眼下的快遞網點似乎已經“心中有底”。但是,儘管漲價看似箭在弦上,卻誰都不敢輕舉妄動。

中通快遞河東區一家網點稱:“‘雙11’之前應該會漲一點,因為去年‘雙11’前確實提價了。”韻達速遞某網點說:“去年‘雙11’時寄浙江、江蘇等幾個地方的快件漲了一兩塊錢,正常漲應該不會漲太多,您要寄得多,還能打個八折。”中通河北區某網點則表示:“雖然還沒通知,但老客戶的價格不會有啥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漲價潮中,上海成了漲價的先行者。為什麼是上海?有分析認為,上海是快遞業務量僅次於廣州的國內第二大快遞城市,也是“通達系”企業總部所在地,同時“通達系”在上海網絡基本被直營化,利於調費政策的執行。

虧 去年天津幾十家網點倒閉

“我舉雙手贊成漲價,就怕它們玩虛的不漲錢。”一說到快遞漲價,天津市快遞協會秘書長祝志平直截了當,“不漲價,快遞活不了了。”

在祝志平看來,眼下的低價競爭“沒有底線”,已經“違背了市場規律”,這導致快遞的安全、服務、消費者權益都得不到保障。“人員成本上漲、汽油也漲價,各種物價成本都在漲價,快遞當然也該漲價。現在的情況是什麼呢?很多快遞企業或者網點為了搶客戶,紛紛賠錢發件,弄得市場誰也不賺錢。不賺錢,買不了安檢機,快遞安全沒保障;快遞員工留不住,誰來給送件?”

採訪中,有業內人士透露,去年一年天津市“有大幾十家的快遞網點因為虧錢倒閉”。

“以前一個網點要是轉讓,要收轉讓費,因為有裝修、車輛、房租等投入,所以這筆轉讓費少則三五十萬元,多則百八十萬元,現在卻變成了無償轉讓,誰想接手你就接走,我一分錢不要,因為我賠不起了。”

“有一家快遞,在咱天津有100多個網點,這些網點裡將近一半是嚴重虧損,幾乎維持不下去了,剩下的一半是保本的,還有一小部分是因為地點好而略微有盈利的。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這家快遞的老闆持續在朋友圈發廣告,誠招加盟商,不要加盟費就可以幹快遞。當時正好有朋友找我說也想盤個快遞網點幹,看了那位快遞老闆的廣告,我就勸朋友想好了再幹,要慎重。當然,這家快遞不排除存在管理問題才會導致現在的境況,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來,眼下快遞行業確實賠錢的多。”

很多消費者弄不明白,如今的快遞如此“剛需”,為何還要低價競爭?“因為一些商人做買賣不規矩,”祝志平說,“如果正常發展,快遞行業應該每年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長,但現在卻頻頻被曝出‘賠錢’,就是因為大家都不顧成本地砸錢。”

消費者弄不明白的另一個問題是,以天津寄上海為例,不少網點報價首重15元,這還算“低價”競爭嗎?祝志平一語道破:“老百姓覺得價格不太便宜,是因為那是散件,快遞公司賺的就是散件的錢。真正的大頭兒其實是電商,電商發件量大,有自主權,說話硬氣。快遞企業有的為了搶客戶,別說便宜寄件了,甚至有給人家免費寄一個月的,市場自然就亂了。”

此外,紙製品和快遞設備價格上漲,以及部分省市禁電摩的,都造成快遞企業成本增加,是此次漲價的潛在因素。

競 電商自營物流搶蛋糕

近幾年的“雙11”中,在物流行業,電商物流的角色已經大有和“通達系”、順豐等傳統快遞企業搶奪“C位”之勢。

和對漲價躍躍欲試的快遞“老炮兒”們不同,電商自營物流則顯得“高姿態”了不少。

9月27日,蘇寧物流常務副總裁、天天快遞總裁姚凱通過微頭條發聲,承諾這個“雙11”,蘇寧快遞費用不漲一毛錢:“我個人認為,不讓用戶省錢還讓用戶多掏錢的‘雙11’,缺少最基本的真誠。”隨後有消息稱,國美物流也表示本次“雙11”活動期間,國美物流不漲價。

殊不知,在這一波漲價與否的大討論之前,電商物流的另一件“小事”已經悄然發生。

9月初,京東物流悄然上線了“京東快遞”小程序,承接個人寄件快遞業務。也就是說,一直做B(商家)端業務的京東物流要殺入C(個人客戶)端,與“三通一達”、順豐搶分“蛋糕”。京東物流某人士稱,“京東快遞的定價比順豐便宜了不是一點兒,但總體來說比‘通達系’高。”

可見,有序、高效的電商自營物流不僅贏得了口碑,也在試圖分走個人快遞市場的一塊蛋糕。“通達系”快遞則努力通過提價尋找出口,希望以此改變被動的狀態。

可以預見的是,由於京東在個人快遞業務方面仍是“新人”,今年“雙11”快遞格局恐怕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明年呢?當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物流愈來愈勇,當“通達系”還在摸索著找尋方向,明年“雙11”的快遞市場,會是一番怎樣的光景呢?

疑 價格上漲能否換來優質服務

根據國家郵政局的數據,2017年“雙11”當天,全國各大電商平臺產生的物流訂單總數為8.5億個,再創世界紀錄。有關人士估算,8.5億個包裹連起來長度可以繞地球1200圈,堆積起來可以填滿4.5萬個“水立方”。如果用高鐵來運輸的話,需要動用124萬輛16節車廂的高鐵來運輸。

“雙11”雖然是“剁手族”的狂歡節,卻讓快遞行業和政府部門“壓力山大”。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短短几天之內,快遞行業要承擔比平時多出幾倍的業務量,這對快遞行業來說,難免有些超負荷了。“為了‘雙11’前後大概半個月的時間,要高價租車,高價請司機,高價請臨時快遞員,高價租場地,儘管是短期的,但可能和平日兩三個月的挑費相近。”

可見,“雙11”來臨之前,若各家快遞一起提價,確實可以緩解一些壓力。“但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徐勇說,“‘通達系’快遞都是加盟性質的,執行力很差,大多時候是公司發通知要漲價,但落實到加盟商這兒,卻被默默地‘被消化’了。”也有人士笑道,如果一個區域有10家網點,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真漲價,有人假漲價,有人先收高價,月底再返客戶500塊錢。

採訪中,記者聯繫到某“通達系”快遞企業天津公司的媒體負責人張先生,他表示目前還不清楚調價的事宜,往年“雙11”的價格“根據不同客戶,也都不太一樣,總體和平時變化不大”。同時,他也表示,“雙11”的倉儲、人員等其他準備,大都在9月份、10月初開始陸續準備。

“雙11”提價的原因林林總總,但採訪中,一些消費者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和疑慮。

“價格上漲沒有關係,但漲價能否解決快遞員不打電話直接將包裹放到代收點的問題嗎?漲價能否改變快遞被暴力分揀的命運嗎?漲價能否解決‘雙11’爆倉導致遲遲不給派件的‘老大難’嗎?如果這些基本問題不能因漲價而得到解決,那麼漲價就得不到我的理解了。如果快遞費已經逐漸向順豐、京東看齊,那麼服務是否也能向它們靠攏呢?”“剁手族”張婷一口氣問下來。

讓消費者疑惑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這次漲價究竟只是為“雙11”補血,還是一次單向的、不會回調的行為?有市民認為,現階段,國內主流快遞企業都已完成上市,監管成本、人力成本、技術投入、實名收寄甚至環保工作等都使得企業運營管理費用上漲。未來幾年,快遞企業的營收指標和財務指標都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快遞價格恐怕將會開啟不斷上升模式。

浮動定價

能走多遠

那麼,快遞行業的定價機制究竟應該如何制定?

“快遞行業應該是浮動式定價機制,也就是和航空機票、酒店預訂一樣,根據需求價格浮動。所以對於浮動式定價,只要在調整前進行公示就行。儘管這次一些企業的公示是對內部派費的調整,但是這個派費的變動能否反映到終端市場上,我覺得目前還是要打一個問號。因為現在‘三通一達’90%的快件都來自電商,電商有很大的話語權,‘雙11’發貨量巨大,所以到時是不是真的會調整價格,還有待觀察。”快遞物流資訊網首席顧問徐勇直言不諱。

“第二,如果根據市場的供需來確定價格,‘雙11’期間除了需求加大,供給方也確實要增加人手、車輛等大量成本,調價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但眼下的快遞價格,已經形成了高價愈高、低價愈低的現象。徐勇解釋,消費者在網購時看似繳納了10元、15元的快遞費,但這些錢的大部分其實都被電商截留了。

“對散戶漲價,對大客戶降價,但還是平衡不了快遞企業的收入,因為散戶太少了,而且去散戶那取一次件,只能取一個包裹,去大客戶那一次能取100件。誰還願意取散戶的件呢?這無形中又推高了散戶的包裹價格。”

實際上,對於10多元一件的快遞費用來說,漲價一兩元不算小數。但採訪中,另一個問題也引人深思,加盟制的運營機制讓網點可以自主定價,以“通達系”天津寄上海為例,眼下的首重價格在10元至15元之間,在這“巨大的”差價面前,漲價的一兩元錢似乎又顯得“微不足道”──不同網點的基礎定價就相差5元,究竟如何浮動定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