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思南縣27個鄉鎮名稱的由來

1、思唐鎮:古名水特姜,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改名水德江。民國初年建鎮時,以城東三里有思唐山而將該鎮命名為思唐鎮。宋、元以來,因得烏江航運之便,已成為黔東北地區商品集散地。更為歷代司、府、縣署駐地。故人們又習慣稱此為思南。

2、張家寨:明時,已為重要集鎮,曾名“永興場”,後因居此全屬張姓,且族大人多,故改名“張家寨”。

3、許家壩(永望場):該處系丘陵地帶,海拔不高,地勢平坦,視野開闊,交通方便。明初,已為重要集鎮,名曰“永望場”,隸屬思南宣慰司;其耕牛市場在省內外知名,至今不衰。因早年居住於此的多為許姓,故名“許家壩”,也是我在出生地。

我的家鄉——思南縣27個鄉鎮名稱的由來

4、合朋溪:雖地處偏遠,明末清初已小有名氣;清代道光年間已為集市;鹹同年間,思南農民起義的白號軍第二號首領秦魁榜就在合朋溪的秦家寨建立營盤(寨前的大壩子人稱舊長壩,亦稱教場壩,傳說是秦魁榜練兵演武之地)。1900年,中國籍神甫羅伯雍還在合朋的王家溝建天主堂。

5、塘頭:地處龍底江畔,四面環山,中間平壩,形如一塘;居住在壩上的村民,猶如坐在大塘之中一樣,故得名“塘頭”。相傳明末清初,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後來到塘頭,想建“都”於此。興工後,幾經反覆,終未成功。故後人亦稱此為“皇鎮壩”。1937年,國民黨貴州省政府調集思南及鄰縣民工二萬多人在皇鎮壩修建飛機場,後停用。解放後,省油科所遷此。此地下接思南,上連板橋通石阡。明初已為重要集鎮,闢有十大商號,為思南的第二大鎮。

6、邵家橋(沿江):位於烏江岸邊。相傳邵姓先人在這裡的小河上修了一座石拱橋,此地故名“邵家橋”;又因大部分地方在烏江沿岸,其江岸線長達11公里,因而又名“沿江”。地處思南至塘頭的中點,又是烏江上一個重要的水碼頭,所以明代就已成為重要集市。

我的家鄉——思南縣27個鄉鎮名稱的由來

7、 孫家壩:此處地勢平坦,又因早年居此的孫姓人多,因而得名。

8、大壩場:此處地勢平坦,系山間大壩,明代已為重要集市,故名“大壩場”。

9、甕溪:此處群山環抱,中間低窪,形同一甕,且有小溪從中曲折東流,故得此名。明代已為重要集市。

10、文家店:位於縣城西南面的烏江東南岸。明時,此處集鎮在老場坳,而這裡則是重要的水碼頭,有一文姓人家在此開店供客商食宿(取名“文家店”),生意不錯。隨後也就逐步有人陸續搬到此地,並把集鎮從老場坳也遷到這裡,仍將此地名曰“文家店”。

11、青槓坡(青棡坡):此處地勢較高,早年青槓樹林隨處可見,故名青槓坡。

12、涼水井:這裡有一眼終年不竭、清澈透涼的水井,故而得名。

13、大河壩:此處的河壩河,是該地區較大的一條河(也是烏江的一條支流),現在鄉政府駐地就是這條河的衝擊和泥沙堆積出來的一個壩子,因而將此地取名大河壩。

我的家鄉——思南縣27個鄉鎮名稱的由來

14、思林(絲林):此處早年因其後山上有棵大絲慄樹,故名“絲慄場”。

15、東華(東華溪):此地森林茂密,四面環山,一條小溪由其東北曲折流向西南,於其邊沿與另一條小溪匯合,將此三面包圍,形如一冬瓜,故名“東瓜溪”,後改名“東華溪”。

16、 寬坪:因地處香爐山下、高橋河畔的大山坪,故名寬坪。系思南與德江、鳳岡三縣交界的邊遠鄉鎮,明時已為思南的重要集鎮。

17、亭子壩:此地為丘陵地帶,所處平壩中有一尖山,形如亭,故將此名為“亭子壩”。

18、胡家灣:此地處於一個大山灣,且胡姓居多,故名“胡家灣”。

19、 楓芸(楓香園):此地為清光緒甲申年(1884年)開設的新市場,初名“新場”。後因附近楓香樹多而成片,故而更名“楓香芸”(亦名楓香園)。

我的家鄉——思南縣27個鄉鎮名稱的由來

20、香壩(土香壩):古名土匡(思南話讀“腔”)壩。因這裡早年的房屋大多是用泥土築成的牆,且地處環山中的小平壩,故名“土匡壩”。1900年,中國籍神甫羅伯雍還在香壩的倒流水建天主堂。解放後,因土匡房逐步被大瓦房所代替,覺“匡”字不妥,便改名“土香壩”。1958年又覺“土”字不妥,又更名為“香壩”。

21、長壩(長林壩):古名中祠,解放前為鶴齡鄉公所駐地。因地處一溝二梁四面坡間的一平壩上,故更名為“長林壩”;後又改為“長壩”。

22、板橋:早在明末,這裡已是思南與石阡的邊緣農村場鎮,為方便兩地的商旅行人,在市場附近的小河上用木板搭一座便橋(後改成石橋),故得名“板橋”。宋、元時為思南所轄,元世祖後思州分治至明為鎮遠所轄(其前後屯為明時鎮遠衛屯地)。

23、天橋(天生橋):此地距集鎮約200米處,有一自然形成的石橋,長20米,寬25米,高約50米,橫跨兩山之間,故得此名。

24、興隆(興隆場):原名“興隆場”,其興隆場老街座落在龍底江畔,幾十棵古樹下住有30來戶人家,明時就已經是一個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集鎮。因為這裡是思南經大壩場通往石阡的必經之路,且距石阡不遠,商人往返頻繁,又常在這裡食宿和買賣。每逢場天,生意興隆,極其熱鬧。故得名“興隆場”。

我的家鄉——思南縣27個鄉鎮名稱的由來

25、楊家坳:此地處在一個山坳上,且為楊姓先民所居,故為此名。明末已為思南的一個邊遠場鎮。

26、三道水(三河):此地為黑灘河、李山溝、龍洞三條小河之匯合處,故得此名。

27、 鸚鵡溪:這裡是烏江河畔群山交錯、溪溝曲繞的山區。早年,溪邊茂密的森林裡鸚鵡成群,棲息於此,故得名“鸚鵡溪”。明初,已為重要集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