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食物要寒热平衡?你的体质决定你的饮食

饮食因体质而异

吃的食物要寒热平衡?你的体质决定你的饮食

热寒平衡一方面是指食物的属性应相互调和,另一方面是指饮食人腹时的温度要适宜。食物是寒热属性是中医先提出的。

食物进入腹中的温度要适宜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不能过烫或过冰,吃温热的食物喝温热的水最宜健康,此处主要介绍一下中医上的食物的寒热属性。

食物的五性与人的体质

吃的食物要寒热平衡?你的体质决定你的饮食

中医认为,食物五性:热、温、凉、寒、平。其中,寒与凉,热与温有共性,只是程度不同;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平性即性质平和。热、温、凉、寒四种性质是和疾病性质相对而言的。历代中医食疗书籍上记载着300多种常见食物的分析,多属平性食物,温、热次之;寒、凉性居后。

属寒性和凉性的食物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食用之后能清热、泻火甚至解毒,针对的是微热证和火证。如绿豆、苋菜、冬瓜、苦瓜、黄瓜、西瓜、梨等食物都具有微寒、寒或者凉的性质,所以都能清热泻火。反之,温热性食物属阳性,有散寒、温经、通络、助阳等功效,食后有温中、补虚、祛寒的作用,能治疗寒证、虚证(阴虚证除外)。如羊肉、鲫鱼、栗子、荔枝、花椒、小茴香、红糖等食品,都有温热性质,能起到补虚、除寒、温中的作用。寒京性质的食物能治疗热性疾病,适宜于热性疾病患者食用,不过不适合寒证及虚证疾病的患者,否则病情会加重;热性食物适合寒证和虚证的患者,不适合执证患者。

对于多数健康人来说,无论是寒性还是热性食物都可以适当摄人,不过不能过于偏嗜某种食物。食疗治病时要格外小心,如果身体阳虚后再吃寒凉食物,身体就会变得更弱。如果上火时吃热性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加重上火症状。中医认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身体有热时,就应该用凉性的食物去清热:身体有寒性时,就应该用热性食物来驱寒,如此即可达到冷热平衡。

如何判断食物的“性”

吃的食物要寒热平衡?你的体质决定你的饮食

根据季节判断:冬季生长的食物由于寒气重,所以偏寒性,如大白菜、香菇、白萝卜等。夏季生长的食物由于接收的雨水多,也性寒,如西瓜、黄瓜、梨、柚子等。春、秋季的食物多偏热性,如大麦、小麦、高粱、红薯等。

根据生长环境判断:生活在水中的食物多属寒性,如莲藕、薏米、水芹等。生长在土中的多为热性食物,如韭菜、土豆、山药等。肉类也根据动物的生长环境不同而导致了寒热性质的巨大差异。陆地上跑的动物的肉基本上都属热性,比如牛肉、羊肉、鸡肉、狗肉、兔肉、鹿肉等,跑得越快的动物热性越大,狗肉比羊肉热,羊肉比牛肉热。猪肉属凉性,主要是因为猪喜欢趴着不动。天上飞的飞禽类基本都属热性,因为它如果不动根本飞不起来,且飞行的速度快需要耗费体力,因此飞禽的热性比陆地上跑的牛羊肉都高。山珍都为大热之性。水中的动物要不停游动,因此属热性,如鱼、虾均属热性;不爱动、动得少的一般属凉性,如蛤蜊、螃蟹、龟、鳖、海参基本上都属凉性。

根据颜色判断:绿色植物接近地面,吸收地面湿气,故而性偏寒,如绿豆、绿色蔬菜以及一些植物的茎叶等。 颜色偏红的植物,如辣椒、枣、石榴等,虽与地面接近生长,但果实能吸收较多的阳光,故而性偏热。

根据味道判断:味道也是一个判断的依据。一般来说味苦、味酸的食物性寒,如苦瓜、苦菜、芋头、梅子、木瓜等。味辛、味甜者,由于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较长,所以性热,如大蒜、柿子、石榴、苹果等。

烹饪时的冷热

吃的食物要寒热平衡?你的体质决定你的饮食

除了食物的本身属性外,烹饪时也有冷热的差别。中老年人的体质较弱,吃热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此外,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而食物的味道要依靠温度来实现,因此,热食为中国人千百年来不变的饮食习惯。

虽然如此,但现在却有研究表明,饮食过热与食道癌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因为人的食道壁由黏膜组成,黏膜很娇嫩,只能承受50 ~60C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过烫的食物的温度在70~80C,很容易烫伤食道壁。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被烫伤,会形成浅表溃疡。反复烫伤、修复,膜质就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癌症。

过冷的食物也不好, 过冷的食物易伤害脾胃,诱发腹痛、腹泻等症。接近人体的温度是最合适的,多吃与体温相近的食物能延缓肠胃老化,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此外,不能吃热食再吃冷食,或先吃冷食再吃热食,否则会导致冷热相攻,诱发疾病。

感谢您的观看,如需了解更多健康养身小知识。请关注营养师赵凌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