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寒冬,不是深渊,而是阶梯


互联网寒冬,不是深渊,而是阶梯


全文6500字,建议阅读时间15分钟

今天冬天尤其冷。

北京冻得厉害,而上海也下雪了。

上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寒冬,是在08年初。大雪瘫痪了铁路系统,很多人堵在火车站里过的年。

如果说今年和08年,还有什么共通之处的话,大约是求职市场的寒冬。

那一年,万科大佬王石一个劲喊拐点到了。

而今年,万科年会的祝福语是:活下去。

很多90后小伙伴没有经历过,其实互联网企业如今恐慌性的裁员,控制成本,这和当年外资企业的做法,也没啥两样。

太阳底下无新事。

那一年,我陪同Randstad全球CEO去拜访上海市副市长,副市长直接就问:

“保障大学生就业方面,外资企业有什么好的建议?”

而今年的大学生也是很苦,很棒的复旦交大研究生毕业生,放在过往,手里起码有3-5个offer,而今年能拿到一个offer就很不容易了,过往学生们用来保底的四大offer,今年都非常难拿到。

可以负责任的说,这场寒冬,不仅仅是在互联网圈子,也席卷了整个职场。让人想起了《权力的游戏》里那句著名的台词。


互联网寒冬,不是深渊,而是阶梯


01

寒冬很痛,但别慌

今年的北京,我学会了一点,冬天户外不要玩手机。

风刮在脸上,生生疼,更别说手了。

对于那些失去工作的小伙伴们来说,心痛更可怕。

我还记得当年外资企业的裁员,每个部门分发指标,一定要走人,不管业绩如何。

当时有一位HR裁完同事后,跑来我办公室,一边抹着眼泪,一边默默的碎自己的名片——她自己也被裁了。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我知道她其实很努力。

还有小伙伴讲述这样的故事:

“去年冬天,我带着运营团队的几个小朋友筹备年初的千人线下活动,在寒冷的北京冬天从东头跑到西头,终于定下了几个备选场地。然后一周过去,总监突然没了声音。再然后,我被通知项目解散了。 今年,相同的天气,相同的诡异气氛,相同的想要最后一搏的姿态。然而,突然被告知了结局。就好像攒满了力气,却打在棉花上”

我很能体会这种无力感。

大厦将倾,无力回天。自己明明没做错什么,却改变不了命运。

不仅是离开的人,留下的人同样忐忑不安。

“今晚知道了全公司第二波裁员的消息。我们部门人员本就精简,还要缩减60%的成本。一想到坐在身边的同事,可能下个星期就突然再也见不到了,心里总觉得难过。他们都很优秀,也都有大公司背景,和拿得出手的经历,但也要面临被优化的命运。 工作快5年,每年冬天都会有公司裁员,但从来都觉得与我无关,可这一次离我却这么近。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职场生活的现实与冷酷。”

雷军说过一句话:

“人是不能推着石头往山上走的,这样会很累,而且会被山上随时滚落的石头给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顶,随便踢块石头下去。”

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一句经典:

“站在风口,猪都能飞”。

很多人只记得“猪都能飞”,却忘记了前半句中,推着石头上山的无力感,以及被滚落的石头(时代)砸中裹挟着滚下舞台的痛苦。

作为“失业过”、“裸辞过”、“试用期被辞退过”的我,我能够理解那种心里堵得慌的感受,会让人质疑自己,会冒出很多错误的想法。

冷静一下,喝杯茶,告诉自己:

这不是我的错,我不怕。


互联网寒冬,不是深渊,而是阶梯


02

冬天,比想象中短

08年的中秋节,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很快外企圈子很快就乱作一团,在诸多负面中这算是最为沉重的打击。

当时还是开心网盛行的时候,很多外企人在开心网里转这样一段日志:

金融危机十项注意

1: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

2:多备份几个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职位

3: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裁员往往从工资高的裁起;

4:多帮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多介绍,轮到自己找工作时,才会有朋友帮你;

5:存钱、买国债,或者双币存款,别买股票

6:每月给父母寄钱,经济不好,越穷的人越不好过;

7:别买车;

8:危机的后期最难过,现在还没开始,别觉得自己很强;

9:别离婚,别生孩子;

10:就算还没感觉危机,也应该日子紧着过,用以前70%的钱过现在的日子

如今看来,这些似乎都还管用(吐槽一句,不管是不是寒冬,都应该存钱,帮助朋友、给父母帮助吧……)

但我想说,寒冬季节里最重要的一项注意是:

不要怕,春天在不远处。

无论是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08年金融海啸,中国市场恢复的速度都远比你想象得快。

当时,我每周参加公司管理层例会,做会议纪要,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08年底大家谈的全是寒冬、裁员、缩减开支。

但从09年6月开始,管理层就发现,公司业绩已然有了起色,再过俩月,公司发现,之前人裁多了,单子来了没人干活,开始重新招人了。


互联网寒冬,不是深渊,而是阶梯


03

职业规划,按部就班

寒冬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反应过度。

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上文里提到的别生孩子、别跳槽、别买车,就是反应过度的一种。

节流固然重要,但随着我们的人生发展,风险是一直在增加的,你要细想,会发现,对于职业规划来说,从来不会有特别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

● 你贷款买房了,难道就不适合跳槽了?

● 你刚刚跳槽,难道就不适合生孩子了?

● 你买了车,就会被金融危机压垮?

回头看,你会发现这几点都是错的:

08年,北京买车不用摇号,上海买车牌照价格不到现在的一半。

再比如生孩子,随着现在子女养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我们可以自豪的瞎扯,生孩子最好的时间可以说是十年前,然后是现在。

至于跳槽,也是要看自身情况的,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做了刚满一年,那本来就不应再这个时候考虑跳槽,你可能很多工作内容还没有摸清,很多项目没有做过呢。

如果你已经在一家公司锻炼了5-6年,又有其他公司高薪邀请你加入,那我们就应该认真评估这种机会。

绝不能说寒冬来了,所以我不跳槽了,不买车了,不上床了。

这是一种偷懒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