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一個宋朝人的淋雨日記

歷史書讀多了,你感興趣的,絕不止於帝王將相的故事,而是古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但由於古代普通人,文盲居多,他們每天忙於耕種,應付稅賦和勞役,誰還有空寫日記?

就算是難得空閒下來,想必也是來壺老酒,扯扯家長裡短,不會留下文字記錄。

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一個宋朝人的淋雨日記

蘇軾寫下無數生活化的詩詞

所以要想得到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影像”,極為困難。我們只能藉助文人。他們或者寫詩賦詞,或者撰文述懷,把日常生活的某些片刻記錄下來。

今天,讓我們穿越到宋朝,看看這位宋人的一天日常。

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蘇東坡想出門走走。

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一個宋朝人的淋雨日記

蘇軾手跡 《答謝民師論文帖》

三年前,因為“烏臺詩案”,蘇東坡在鬼門關前轉了一遭。後來多虧太皇太后曹氏出面說情,他得免一死,被貶官外放黃州,擔任黃州團練副使。

黃州,即今天的湖北黃岡。

蘇軾這幾年的心情並不好,人生的起起落落,讓這位多愁善感的詩人常常感嘆人生。

三月七日這一天,天氣多雲,蘇軾約請幾位朋友一起出行,到沙湖春遊。

沙湖今在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處,又名螺絲店。

走到一片竹林地的時候,天公忽然變臉,下起了雨。而他們都沒有帶雨具。

同行的友人狼狽奔竄,去找尋避雨地。

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一個宋朝人的淋雨日記

明朝張路《蘇軾回翰林院圖》

蘇軾卻心有所感,這場雨來的真好,痛快!於是蘇軾慢悠悠的在路上淋雨,壓根不想去避雨。

蘇軾穿的啥:身上披著蓑衣一件,腳上踏著草鞋一雙,手裡還拿著一根柺棍(蘇軾時年45歲)。

出行前,蘇軾剛剛和友人們一起喝了一頓小酒,已過午後,大家散步是為了聊天和醒酒。

這場不期而至的雨,彷彿是一聲驚雷,讓蘇軾頓悟了人生,就像黃庭堅坐船遇到呼啦啦的江風,突然頓悟禪意。

雨來得急,也去得快,雨停以後,蘇軾回首剛才走過的道路,筆興盎然,於是揮毫寫下當天這段遭遇,這首詩詞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之作: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本來就是身在夢中,本無風雨也無晴,蘇軾這段見解,頗得六祖慧能“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禪意精髓。

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一個宋朝人的淋雨日記

蘇軾給中國文化史留下無數瑰寶

自此,蘇軾的人生境界又昇華了,他也得以憑藉這種人生態度,度過了他坎坷磨難後失落的人生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