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學法指導

《陳涉世家》學法指導

笑看風雲 湖北名校通 9月28日


《陳涉世家》司馬遷


  •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nìng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qí。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 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jì,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陳涉世家》學法指導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

譯文

陳勝,是陽城人,字涉。吳廣,是陽夏人,字叔。陳勝年輕時,曾同別人一起被僱傭給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嘆息了許久,說:“如果有誰富貴了,不要忘記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著回答說:“你一個受僱耕作的人,哪來的富貴呢?”陳涉長嘆一聲說:“唉,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徵發貧民調派去駐守漁陽,駐紮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裡面,擔任戍守隊伍的小頭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應當斬首。陳勝吳廣於是商量說:“即使現在逃跑(被抓回來)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事而死,可以麼?”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統治逼迫已經很久了。我聽說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立為皇帝,應立的是公子扶蘇。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現在有人聽說他沒什麼罪,秦二世卻殺了他。老百姓大都聽說他很賢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項燕是楚國的將領,曾多次立下戰功,又愛護士兵,楚國人都很愛戴他。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逃跑了。現在如果把我們的人假稱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號召天下百姓反秦,應當會有很多響應的人。”吳廣認為他講得對。於是二人就去占卜(來預測吉凶)。占卜的人瞭解了他們的意圖,就說:“你們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業。然而你們把事情向鬼神卜問過嗎?”陳勝吳廣很高興,考慮卜鬼的事情,說:“這是教我們利用鬼神來威服眾人罷了。”於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裡。士兵們買魚回來烹食,發現魚肚子裡面的帛書,本來已經對這事感到奇怪了。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到駐地旁邊叢林裡的神廟中,在夜間提著燈籠,作狐狸嗥叫的淒厲的聲音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士兵們整夜驚恐不安。第二天,士兵們中間議論紛紛,只是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看著陳勝。

吳廣向來愛護士兵,士兵大多願意聽(他)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將尉喝醉了,吳廣故意多次說想要逃跑,使將尉惱怒,讓他侮辱自己,以便激怒那些士兵們。將尉果真用竹板打吳廣。將尉拔劍出鞘想殺吳廣,吳廣跳起來,奪過利劍殺了將尉。陳勝幫助他,一起殺了兩個將尉。(於是陳勝)召集並號令部屬的人說:“你們諸位遇上大雨,都已誤了期限,誤期是要殺頭的。假使僅能免於斬刑,可是去守衛邊塞死掉的本來也會有十分之六七。況且壯士不死便罷了,要死就該成就偉大的名聲啊,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麼?”部屬的人都說:“願意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就假稱是公子扶蘇項燕的隊伍,順從人民的願望。個個露出右臂(作為起義的標誌),號稱大楚。用土築成高臺並在臺上宣誓,用(兩個)將尉的頭祭天。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他們攻打大澤鄉,收編大澤鄉的義軍之後攻打蘄縣。攻下蘄以後,就派符離人葛嬰率軍巡行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則攻打銍酇苦柘譙等地,都攻佔下來。行軍中沿路收納兵員。等到到達陳縣,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一千多,士兵好幾萬。攻陳縣時,那裡的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只有守丞帶兵在城門洞裡同起義軍作戰。守丞不能勝,被人殺死了,起義軍才進城佔領了陳縣。過了幾天,陳勝下令召集當地管教化的鄉官和才能出眾的鄉紳一起來集會議事。鄉官鄉紳都說:“將軍您親身披著戰甲,拿著銳利的武器,討伐不義的暴君,消滅殘暴的秦朝,重建楚國的江山,按照功勞應當稱王。” 陳涉於是自立為王,定國號叫張楚。在這時,各郡縣中吃盡秦朝官吏苦頭的百姓,都起來懲罰當地郡縣長官,殺死他們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註釋

世家,《史記》傳記的一種,主要是為王侯將相所作的傳記。陳勝雖出身僱農,但他首事反秦,功大,又曾建立“張楚”政權,故給予他重要的歷史地位,列入“世家”。

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

陽夏(jiǎ):今河南太康縣。

嘗與人傭耕:曾經同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傭,被僱傭。

輟耕之壟上: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之:動詞,去往。

悵恨久之:因失望而嘆恨了很久。悵,失意,不痛快。

若:代詞,你,指陳勝。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燕雀,麻雀,這裡比喻見識短淺的人。鴻鵠,天鵝,這裡比喻有遠大抱負的人。

二世元年:公元前年。秦始皇死後,他的小兒子胡亥繼位,稱為二世。

發閭左謫戍漁陽:徵發貧苦人民去駐守漁陽。閭左,指貧民,古時貧者居住閭左,富者居住閭右。謫:適戍,發配去守邊。

皆次當行:都被編入謫戍的隊伍。當行,當在徵發之列。

屯長:戍守隊伍的小頭目。

亡:逃跑;逃走。

舉大計:發動大事,指起義。下文的“舉大名”意思與此相同。

等:同樣。

死國:為國事而死。

苦秦:苦於秦(的統治)。

以數諫故: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數,屢次。諫,古代下級對上級提意見或建議,勸誡。

上使外將兵: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上:臣下對皇帝的尊稱,指秦始皇嬴政。

項燕:戰國末年楚國著名將領,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曾大敗秦將李信。

憐:愛戴。

誠以吾眾:如果把我們的人。誠:果真,表假設。

唱:通“倡”,首發。

宜多應者: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宜:應當。

足下:指對方,古人對於別人的敬稱。

卜之鬼乎:把事情向鬼神卜問一下吧!卜之鬼,就是“卜之於鬼”,“於”字省略。

念鬼:考慮卜鬼的事。念,考慮思索。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於是(用)丹砂(在)綢子上寫“陳勝王”(三個字)。丹,硃砂。這裡是“用硃砂”的意思。書,寫。王,稱王。

置人所罾魚腹中:放在別人所捕的魚的肚子裡。罾(zēng):魚網。這裡作動詞,是“用魚網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自然就詫怪這件事了。以,通“已”,已經。

間令:暗使。間,私自,偷著。

之次所旁叢祠中:往駐地旁邊的叢林裡的神廟中。次所:旅行或行軍時臨時駐紮的地方。叢祠,樹木廕庇的神廟。

旦日:明天,第二天。

往往語:到處談論。

指目:指指點點,互相以目示意。

將尉:押送(戍卒)的軍官。

忿恚(fèn huì)尉:使尉憤怒。

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劍挺:拔劍出鞘。

召令徒屬:召集並號令所屬的人。

公等:你們諸位。公,對對方的敬稱。

藉第令毋斬:即使能免於斬刑。“藉”“第”“令”都是“即使假若”的意思。

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寧,難道。

受命:聽從(你的)號令。

袒右:露出右臂(做為起義的標誌)。

祭以尉首:用兩(尉)的頭祭天。

符離:今安徽宿州。

徇:指率軍巡行,使人降服。

行收兵:行軍中沿路收納兵源。

比:等到。陳,秦時縣名,今河南淮陽。

守令皆不在:郡守縣令都不在。秦時,陳縣屬於碭郡,是郡府縣府所在地,所以有守有令。

守丞:守城的當地行政助理官。

譙門中:城門洞裡。

三老:封建社會里管教化的鄉官。豪傑,指當地有聲望的人。

被(pī)堅執銳:披著鎧甲,拿著兵器。比喻親自投身戰鬥,衝鋒陷陣。被,通“披”,穿。堅,指鐵甲。銳,指武器。

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穀神。後來社稷就用來做國家的代稱。

號為張楚:對外宣稱要張大楚國,即復興楚國之意。一說定國號為“張楚”。

刑其長吏:懲罰當地的郡縣長官。刑,懲罰。

▲文言現象

▲通假字

1.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唱”通“倡”,首發)

2.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經)

4.將軍身被堅執銳(“被”通“披”,穿)

5.苟富貴,無相忘(“無”通“毋”,不要)

6. 發閭左適戍漁陽 (“適”(zhé),通“謫”,被髮配,被流放。)

▲古今異義詞

【等死】

古義:一樣,同樣。今義:等候,等待。

【卒中往往語】

古義:處處,到處。今義:常常,經常。

【楚人憐之】

古義:愛憐,愛戴。今義:憐惜,憐憫。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義:十分之六七,表分數的約數。今義:十六或十七,表整數的約數。

【借第令毋斬】

古義:即使,假若,表假設關係的連詞。今義:借給,常用以為憑藉,假託義。

【今亡亦死】

古義:逃跑,逃走。今義:死亡。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古義:如果。今義:誠心誠意,的確,實在。

【比至陳】

古義:等到。今義:比較,比方。

【會天大雨】

古義:適逢,恰巧遇到。今義:集會,聚會,見面等。

【會計】

古義:聚會商議。今義:管理財務的人員。

【篝火】

古義:指用竹籠罩的火,鬼火。

今義:泛指在空曠的地方或野外架木燃燒的火堆。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古義:有的人。今義:或者,也許。

【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

【豪傑】

古義:這裡指當地有聲望和有地位的人。 今義:才能出眾的人。

【嘗與人傭耕】

古義:曾經。 今義:品嚐事物的味道。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古義:怎麼,哪裡。今義:安全,平安。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古義:編次 今義:次序;品質差等

【度已失期】

古義:估計 今義:限度,分寸

【將軍身披堅執銳】

古義:親身,親自 今義:身體

▲詞類活用

【大楚興,陳勝王】

王:名詞活用為動詞,稱王。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詞意動用法,苦於,因……而受苦。

【夜篝火】

夜:名詞用作狀語,在夜間,修飾動詞。

篝火:名詞用作動詞,用籠罩著的火,指鬼火。

【狐鳴呼曰】

狐:名詞用作狀語,像狐狸一樣。

【置人所罾魚腹中】

罾:名詞用作動詞,用網捕。

【將軍身被堅執銳】

堅:形容詞用作名詞,堅硬的鎧甲。

銳:形容詞用作名詞,銳利的武器。

【死國可乎】

死:形容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死。

【乃丹書】

丹:名詞作狀語,用硃砂。書:名詞作動詞,書寫

【法皆斬】

法:名詞作狀語,按照法律。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詞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

【忿恚尉】

忿恚: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

【皆指目陳勝】

目:名詞活用為動詞,用眼睛示意。

指:名詞活用為動詞,用手指指著。

【皆刑其長吏】

刑:名詞活用為動詞,懲罰。

【尉果笞廣】

笞:名詞作動詞,用竹板打。

【宜多應者】

多:形容詞作動詞,有很多。

【功宜為王】

功:名詞作動詞,論功勞

▲一詞多義

之:

輟耕之壟上(動詞,到,去,往)

悵恨久之(語氣助詞,無意起輔助音節的作用)

二世殺之(代詞,他,指扶蘇)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結構助詞,的)

楚人憐之(代詞,他,指項燕)

令辱之(代詞;他,指吳廣)

陳勝佐之(代詞;他,指吳廣)

殺之以應陳涉(代詞;他們,指各縣長史)

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詞;它, 指起義的事)

次: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編次)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旅行或軍隊在途中停留)

會:

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

與皆來會計事(集會)

王:

功宜為王(大王)

陳勝王(稱王)

將:

上使外將兵(帶領,率領)

項燕為楚將(將領)

為:

為屯長(擔任)

為天下唱(向)

士卒多為用者(被)

為壇而盟(修築)

項燕為楚將(是)

書:

乃丹書帛曰(名詞作動詞,書寫)

得魚腹中書(書信,這裡指丹書,布條)

數:

廣故數言欲亡(多次)

卒數萬人(幾,概數詞)

以數諫故(屢次)

數有功(多次)

乃: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表判斷,是)

陳勝乃立為王(才)

乃入據陳(於是,就)

號:

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動詞,號令)

號為張楚(定國號,宣稱)

以:

以數諫故(因為)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經)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把)

祭以尉首(用)

蘄以東(表時間方位的界限)

殺之以應陳涉(來)

與:

與戰譙門中(和)

嘗與人傭耕(和……一起)

與皆來會計事(全,都)

行: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行列,隊伍)

乃行卜(進行)

行收兵(行軍)

故:

廣故數言欲亡(故意)

扶蘇以數諫故(緣故)

而:

奪而殺尉(表承接)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錶轉折,但)

傭者笑而應曰(表修飾)

上:

輟耕之壟上(方位名詞,上面)

上使外將兵(名詞,聖上)

道:

道不通(道路)

伐無道(仁道,道義)

令:

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命令)

陳守令皆不在(縣令)

應:

傭者笑而應曰(回答)

宜多應者(響應)

等:

等死,死國可乎(同樣)

公等遇雨(用在名詞之後,表示數量多)

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然而)

吳廣以為然(正確,對的)

指:

卜者知其指意 (通“旨”,意圖)

皆指目陳勝(指指點點)

欲:

廣故數言欲亡(想,想要)

從民欲也(慾望,願望)

誠: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連詞,表假設,意思是如果)

從:

從民欲也 (依從)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跟從)

比:

比至陳(等到)

其兩膝相比者(靠近)

當:

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正在)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當中)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應當)

置人所罾魚腹中(所:代詞,用在動詞前構成“所”字結構,相當於“……的東西”)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所:名詞,可譯為“處所”)

百姓多聞其賢(代詞;他,指扶蘇)

卜者知其指意(代詞;他,指吳廣)

以激怒其眾(代詞;他們,指起義的人們)

皆刑其長史(代詞;他們,指郡縣裡被秦壓迫的人)

倒裝句

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狀語後置句,以尉首為狀語)

2.諸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定語後置句,苦秦吏是郡縣的後置定語

重點翻譯

1.陳勝佐之,並殺兩尉

翻譯:陳勝協助(幫助)吳廣,一齊殺了兩個軍官

2.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翻譯:現在如果把我們的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和大將項燕的隊伍,替他們向全國發出號召,應當有很多響應的人。

3.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翻譯:何況大丈夫不死也就罷了,死就要幹一番大事業來成就名聲。

4.為壇而盟,祭以尉首。

翻譯:(用土)築臺並(在臺上)宣誓,用兩尉的頭祭天。

5.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翻譯: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麼!

6.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譯:即使僅能免於斬刑,然而戍守邊塞死的人本來也有十分之六七。

7.置人所罾魚腹中。

翻譯:放在別人所捕獲的魚的肚子裡。

8.上使外將兵。

翻譯: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9.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翻譯:(陳勝)又暗中指使吳廣往駐地旁邊的叢林裡的神廟中。

間:私自,暗中。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翻譯: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11.苟富貴,無相忘。

翻譯:如果有朝一日誰富貴了,不要互相忘記。

12.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翻譯:現在逃跑也是死,起義也是死,同樣都是死,為國家而死,好嗎。

理解

1.起義直接原因: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2.起義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為起義所作輿論準備:篝火狐鳴,置書魚腹。

4.“為天下唱,宜多應者”與孟子所主張的觀點相似話來說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陳勝、吳廣起義的策略是: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

6.文中寫陳涉發動起義"召令徒屬"時,直接向封建統治者挑戰,以激勵眾人的一句話是: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7.表明陳涉從小有遠大理想的一句是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9、文章主要表現了陳勝怎樣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①發動領導起義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②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卓越的組織領導才幹。

主要運用了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手法

10、全文的線索是什麼?以陳勝、吳廣的活動為線索。

11、“悵恨久之”“苟富貴,無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表現了陳涉怎樣的思想品格?

①不甘心受奴役;②同情同命運的人;③年少時就具有遠大抱負、志向。

4、陳涉起義的有利歷史環境(有利歷史條件政治形勢)是怎樣的?

①天下苦秦久矣;②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矛盾鬥爭;③九百人被逼上絕路。

13、“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說明了什麼?

表明輿論宣傳工作取得了預期效果,人們對陳勝十分敬畏,提升了陳勝的威信,能夠幫助陳勝在以後的起義中有足夠的領導效應,更多的士兵會遵從他的命令。

賞析

《陳涉世家》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文中真實、完整地記述了爆發這次農民大起義的原因、經過和結局,表現了陳涉在反對秦王朝暴政鬥爭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顯示他洞察時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組織領導才幹,從中反映了農民階級的智慧、勇敢和大無畏的鬥爭精神。文章也比較生動地描寫了陳涉和吳廣的形象。陳涉出身僱農,胸懷大志,有政治遠見,他要求人民從“苦秦”中解放出來;他聰明果斷,具有組織群眾、制定策略、指揮戰爭的卓越才幹,是農民階級的傑出領袖。吳廣雖然刻畫簡略,但從他與謀起義、誘殺將尉等事蹟中,也表現了非凡的機智勇敢和反抗精神。在他們身上,都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統治而敢於鬥爭的英雄氣概。文章也寫到了起義軍內部的不和及自相殘殺,陳涉稱王之後的貪圖享受、信用奸邪、脫離群眾,表明了農民階級的侷限性。作者善於把握歷史事件的發展進程,又善於運用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等多種技巧來塑造人物形象,從而生動真實地再現了這一場偉大斗爭的圖景。

《陳涉世家》一文在寫作上按事件的發展順序記事。寫起義過程,先寫起義的原因和起義前的謀劃,再寫起義的爆發和發展,直至政權的建立,脈絡非常清晰。在記述中,則採取了先因後果的寫法。寫起義的動機,則先寫暴秦的嚴刑峻法;寫起義的發生,則又先寫將尉的殘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義的正義性。文中還通過典型細節的描寫,對起義的過程、浩大的聲勢以及起義領袖的精神面貌,進行了較為充分的展現,從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文生動地記述了從大澤鄉起義到張楚政權建立這一段歷史進程,再現了陳勝、吳廣兩位起義領袖的英雄本色。陳勝有很高的階級覺悟,並且懷有“鴻鵠之志”。這表現在傭耕時與同伴的對話中,表現在並殺兩尉之後面對徒屬所作的講演中,尤其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話語,是對封建世襲制度的有力否定和批判。正是由於他富有遠見,他的話具有鼓動性,才能收到徒屬皆日“敬受命”的效果。作為起義領袖,陳勝和吳廣都能審時度勢、機智果斷,為起義作出周密的謀劃和部署。“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是陳涉等人起義的直接原因。面臨必死處境時,陳勝和吳廣當機立斷,密謀起義,決心率眾闖出一條生路來,說明他們對起義的時機把握得很好。二人密謀中,陳勝對時局作了精闢的分析,把握了“天下苦秦久矣”這一社會背景。在這種分析的基礎上,決定打出公子扶蘇和項燕的旗號——因為“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提出這一口號,則“宜多應者”。他們在卜者啟發下,精心策劃丹書魚腹和篝火狐鳴兩件“靈異”事件,騙過了其他戍卒的耳目。他們合演的殺將尉的雙簧戲,成功地點燃了起義的導火線,這些都能說明他們善於謀劃。後文中的“諸郡縣,苦秦吏者”照應上文“天下苦秦久矣”,“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與上文“宜多應者”相呼應,這兩句話的前後照應說明了陳勝的分析完全正確,體現了他洞察時局的能力。也正是陳涉這種謀劃、洞察的能力,才造成起義一呼百應,並迅速遍及全國局面。

陳勝、吳廣在密謀起義之時曾找人算卦,後來又在卜者暗示下演出了丹書和狐鳴兩出騙局。這種為推翻一個政權而造輿論的騙術,在中國歷史的改朝換代關頭屢見不鮮。當廣大群眾畏天命的意識很濃厚的時候,舉事者想要“威眾”,以種種騙術把自己表現成受命於天的超人是最取巧、最見效的手法。然而,陳勝、吳廣自己並不迷信天命,“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才是他們的真實思想。作者司馬遷更在記敘陳勝、吳廣行卜時,特意點破“卜者知其指意”,既“知其指意”,則“足下事皆成,有功”云云,至於“卜之鬼乎”,分明是在參與密謀。《陳涉世家》在行文中使此類騙術昭然若揭,《高祖本紀》中對劉邦製造的斬蛇之類的神話也持保留態度,這都體現了司馬遷進步的的歷史觀。

兩個將尉在大澤鄉起義中並沒有過失,他們和吳廣的一場衝突是起義領袖預謀的,但最終仍不免一死。這是因為他們是秦王朝勢力的代表人物,在殘酷的階級鬥爭面前,充當了起義軍的對立面,故難逃成為犧牲品的命運。攻下蘄縣這第一個縣城後,陳勝和吳廣及時派葛嬰帶領人馬到蘄縣以東開闢新戰場,以便迅速打開局面,同時不失時機地立國稱王,建立起農民政權。這些都說明他們在起義初期戰略戰術運用得當,成功地擔當了領袖的責任。陳勝在戰鬥中披堅執銳、身先士卒,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這些都是領袖人物不可或缺的素質,在陳勝、吳廣身上明顯地體現出來。

上述人物性格特點是通過具體事件或細節的記敘表現出來的,不難看出,《史記》在為一個個歷史人物立傳時,不僅記錄其生平大端,而且注意揭示人物的精神風貌,同時展示與人物活動相關的背景、環境,從而再現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畫面,這正是《史記》文學性的主要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