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公募五年權益類收益超70% 九成去年固收回報為正

從近5年權益投資業績看,68家基金公司中有61家最近五年淨值增長率為正,佔比高達89.7%。從單個基金公司看,7家公司收益率超過70%。其中,興全基金以94.78%的回報率一馬當先;其次是諾德基金,以87.66%的收益率排名行業第二;中歐基金以81.33%的投資回報率位居第三位。

海通證券發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股債兩市蹺蹺板效應下,權益類基金整體表現欠佳,債券基金表現出類拔萃。與此同時,拉長時間到最近5年看,多數基金公司穿越牛熊為投資者提供了正回報,一批投研實力穩定的基金管理人脫穎而出。

兩家公司權益類產品

去年實現正收益

2018年權益類基金淨值回撤成為常態,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管理人鳳毛麟角。

數據顯示,海通證券統計了110家公募基金管理人2018年權益類基金的淨值增長排名,其中僅有國開泰富、中加基金兩家逆勢斬獲正收益,兩家公司管理的權益類基金淨值增長率分別為2.7%、1.66%。第三至第十名是興業基金、金信基金、鑫元基金、西部利得、匯安基金、新疆前海聯合、中銀基金、德邦基金。

據海通證券統計,業績前十大基金公司中,除中銀基金、交銀施羅德兩家銀行系公司權益類基金規模處於中等水平外,其他公司該類產品規模均比較小。

就業績處於市場上游的兩家中型基金公司而言,中銀基金旗下多隻低股票倉位的靈活策略混合型基金表現穩健。“新生代”權益基金經理何帥管理的交銀阿爾法核心、交銀優勢行業去年業績領先同類產品,對交銀施羅德的權益投資業績有明顯貢獻。

在去年市場低迷的拖累下,最近三年即2015年至2018年權益類基金業績整體表現同樣欠佳,絕大部分基金公司並未取得正收益。

數據顯示,納入統計的97家基金公司中,僅7家在最近三年獲得正收益,賺錢比例僅為7.22%。其中東方紅資管以14.76%的收益率穩居第一,安信基金以12.71%的淨值增長率緊隨其後,排名第三的德邦基金獲得1.67%的投資回報。此外,其他取得正收益的基金公司有諾德基金、西部利得、國海富蘭克林、長安基金。

從最近五年即2013年至2018年的權益投資業績看,近9成基金管理人成功穿越牛熊獲得正收益。

數據顯示,68家基金公司中有61家最近五年淨值增長率為正,佔比高達89.7%。從單個基金公司看,7家公司收益率超過70%。

其中,興全基金以94.78%的回報率一馬當先,顯示出該公司的長期權益投資水平領先。其次是諾德基金,以87.66%的收益率排名行業第二。中歐基金以81.33%的投資回報率位居第三位。

此外,最近五年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還有民生加銀、匯豐晉信、新華基金、匯添富基金。

99家公司

去年固收回報為正

在股市震盪的2018年,多隻債券基金表現優異。

另外,海通證券統計了106家公募基金管理人2018年權益類基金的淨值增長排名,其中有99家獲得正收益,佔比93.4%。業績排名十分緊湊,基金公司之間差距不大。

7家管理人淨值增長率超8%,而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華泰柏瑞、諾安基金、泰康資管,這三家公司管理的固收類基金淨值增長率分別為8.63%、8.34%、8.31%。

第四至第十名依次是富榮基金、華泰保興、益民基金、英大基金、中海基金、上銀基金、浙商證券資管。按固收類基金規模佔比來看,這些業績排名前十的管理均為小型基金公司。業績領先的產品是基金管理人制勝的法寶,比如富榮基金旗下多隻純債產品去年業績亮眼。

最近三年的固收類基金絕對收益數據顯示,儘管經歷了2016年、2017年的債券熊市,仍有88.89%的公司固收投資取得正收益。有3家基金公司固收類產品淨值增長率達到15%以上,其中英大基金以16.72%的收益率在81家可比基金公司中拔得頭籌。

此外,摩根士丹利華鑫、安信基金分別以15.6%和15.39%的淨值增長率,位列三年期第二名和第三名。其餘表現較佳的公司還有中加基金、北信瑞豐、中歐基金、銀河基金等。

數據顯示,在固收類基金最近五年的淨值增長排行中,興全基金表現在65家可比公司中最為優異,淨值增長率高達72.02%,易方達基金以63.98%的收益率位居第二,華富基金則以62.28%的收益率排名第三。海富通、泰達宏利、長信基金、銀河基金、博時基金、國投瑞銀、摩根士丹利華鑫共7家公司業績也較為亮眼,收益率均超50%。

綜合最近三年和最近五年業績排行來看,摩根士丹利華鑫、銀河基金的三年期和五年期業績均名列前茅,顯示出公司的長期固定收益投資水平持續領先。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