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井噴!醫生執業迎來三大變化

互聯網醫院井噴!醫生執業迎來三大變化。

新年新氣象,對於醫療行業來說,2019年和過去的一年相比有明顯變化,尤其是在互聯網+醫療健康方面。

一批醫院掛牌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呈現井噴態勢

近日,筆者留意到,大批醫院正在陸續地加掛互聯網醫院的牌子,互聯網醫院正在呈現井噴態勢:

1

2018年12月28日,山東省濰坊市衛生計生委向濰坊市中醫院頒發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同意濰坊市中醫院在原有實體醫院的基礎上,增加濰坊市中醫院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方式,成為濰坊市首家“互聯網+醫療健康”新模式的互聯網醫院,這是全省首家中醫醫院互聯網醫院。

2

2018年12月28日,山東省東營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批准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和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成立我市首批互聯網醫院,分別加掛“勝利油田中心醫院互聯網醫院”和“東營市第二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作為第二名稱,並舉行揭牌儀式。

3

2018年12月14日,據溫嶺日報報道,溫嶺市中醫院互聯網醫院正式上線,可以向患者提供健康諮詢、在線問診、慢病配藥等服務。

4

2018年12月20日,互聯網醫院又添一家,深圳一家公立醫院(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與互聯網醫療企業合作,共建互聯網醫院。

5

2018年12月29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互聯網醫院試運行上線。

......

我們知道,多年以來,互聯網醫院發展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程度,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去年8月,國家衛建委下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三個互聯網醫療配套文件的出臺,大力推進了互聯網+醫療的進程,尤其是允許依託醫療機構發展互聯網醫院的提出,讓互聯網醫院正式步入正軌。

目前離三個文件出臺的時間僅僅過去四個月,各地已經陸續搭建起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平臺,各醫院也都相繼掛牌互聯網醫院,按照這個速度,今年互聯網醫院一定會出現井噴現象。

互聯網醫院掛牌成功後,下一步就是開展互聯網診療。根據相關法規,互聯網診療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醫療機構與醫療機構之間的遠程診療;第二種是醫生直接對接患者,通過互聯網給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那麼,這兩種類別的診療過程,對我們醫生會產生哪些影響呢?

一、醫療互聯網化,多點執業更方便

《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對醫師執業註冊進行有條件的適度放開。互聯網醫院使用非本機構註冊的醫師,不用重新註冊。

醫師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只要取得執業醫師資質,有3年以上獨立臨床工作經驗,並經其執業註冊的醫療機構同意,就可以開展互聯網診療,這將進一步激發醫務人員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醫療服務的活力,有利於緩解醫療資源地域分佈不平衡的矛盾。

二、推動基層更好開展“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目前,互聯網診療內容更多地傾向於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和“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所以,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基層的不斷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互聯網化將成為一種常態。

三、醫聯體內,上級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支持更明顯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薦醫聯體建設,遠程醫療協作網也是醫聯體建設的類型之一,再加上互聯網+醫療的配套措施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的出臺,今後的基層醫療服務將更好地和醫聯體內上級醫院對接。

通過遠程醫療系統,邀請方可以與受邀方通過遠程醫療服務開展個案病例討論,醫療聯合體內可建立穩定的遠程心電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病理診斷等機制,加強上級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技術支持,進一步解決基層醫技人員短缺問題的同時,也有利於基層更好地開展服務、留住患者,達到分級診療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