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年為何要偷襲珍珠港?在這五個因素的影響下,念頭開始萌生

導語:日本當年為何要偷襲珍珠港?在這五個因素的影響下,念頭開始萌生

還能怎麼樣?人都是逼出來的,日本襲擊珍珠港尤其是這樣。在帝國主義猙獰的表情背後,日本人可是積了一罈子苦水。正應了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只要作死,遲早是死!

1.日軍泥足深陷中國戰場,急於打開新局面

日軍當年悍然開啟了全面對華侵略,抗日戰爭爆發。起初日本人還打著“速勝”的口號,宣稱要“三個月佔領全中國”,結果這仗一口氣打了好幾年,日本人是損兵折將,把自己點存貨快消耗光了。

然而從中國掠奪過去的物資因為漫長的運輸線以及沿途中國軍民的破襲戰,一路上消耗巨大,運回去的代價高昂得嚇人。一來二去沒幾下,國內本就有經濟危機的日本便撐不住了,只能從其它地方尋求破局。

2.日軍“北向”政策在蘇聯鐵錘下破產

日本人最開始除了侵略中國外,還訂了兩個方向策略,稱為“南向”、“北向”。所謂“北向”就是如日俄戰爭那樣,找由頭侵略蒙古和蘇聯。

結果日本集結的大軍與剛剛從肅反的小黑屋裡走出來的朱可夫碰上了,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爆發。儘管蘇軍當時的戰鬥力因為肅反掉的厲害,但仍然以巨大的犧牲換來了勝利。日本人經此一役被打破了膽子,開始重新評估蘇軍,從此與蘇軍和平協議籤個不斷,始終保持著笑臉。氣勢洶洶的關東軍也沒了脾氣,擺出副孬孫樣在東北瘋狂修築抵擋蘇聯的要塞。

3.日軍的“新南向政策”

因為“北向”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日本人便把目光打到了南邊,本來南邊他們是不敢動的,但到1940年時,因為歐戰的爆發,荷蘭、法國、英國等許多歐洲國家都無暇顧及自己在東南亞的殖民地,這些膏腴之地的資源和一片真空的政治環境深深吸引了日本這隻餓狼。

在美國人對日本發動制裁和中斷貿易以後,完全失去戰爭資源的日本不管不顧的展開了“新南向”策略,並確定了以東拒美國艦隊、南下加里曼丹群島奪取油田的大方向。他們甚至把主義打到了澳洲大陸。

4.美國的制裁與策略

其實美國人自己對東南亞也挺覬覦,而且也有自己的利益範圍,所以日本人的心思他們都懂。在日本人的嘴臉徹底昭然若揭後,賺夠了錢的美國很快就把日本甩了,並發動了墨西哥等幾個國家對日本禁運。

被掐斷資源線的日本,除了停戰外便只有一條路可走——敲死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在美國人重新組織援軍到來前,用這個時間差侵佔加里曼丹地區的油田,形成實際控制,維持自己的戰爭能力。

5.日本人輕視美國,產生了錯誤的判斷

美國當年雖然工業和經濟實力上是絕對的強國,但出於孤立主義的原則以及海洋的阻隔,他們在二戰前對軍力並不是十分上心,只能湊合排到全球第七。而且許多裝備以仿造英國為主,整個陸軍只有10萬人的部隊和300輛老式坦克,也就波蘭那個檔次。

這些表象讓日本輕視了美國,產生了許多錯誤判斷,他們認為美國人是油頭粉面的小少爺,是吃不起苦只會享樂的公子哥,既怕死又無能。

最終日本人下定了決心,通過偷偷集結的航母群,發動了當時人類歷史上還不曾有過的大規模艦載機攻擊,也基本完成了“拿下太平洋艦隊”的任務。可以說山本五十六的計算相當精確,日本人完成了他們能做到的一切。

只是他們完全沒想到太平洋艦隊殘餘的三艘航母突然來了個神級發揮,成了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中堅,並生死奮戰到美軍那些新船下水。日軍雖然控制了東南亞地區,將美英軍趕下了海,也拿到了自己急需的石油,卻完全無法在瘋狂爆兵的美國人面前扛下來,而且那些被稱為“怕死的小白臉”的美國潛艇兵,居然英勇的完成了對日軍運輸船90%以上的破交戰,比起德國同行可是牛太多了。

完全可以理解日軍的心情,哇涼哇涼的,已經輸了卻被迫著還得打下去,軍國主義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